新浪育儿

专家问答:亲子教育专家陈禾早教疑问全解答(四十四)

新浪育儿

关注

许多父母以为尽一切可能地爱孩子、尽可能地呵护和保护他(她),这样孩子就不会有问题。可是科学研究表明,即使是在襁褓中的孩子也需要很多的互动和沟通。这些认知和技巧,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吗?做为孩子身边最亲近的人,该如何了解他(她)们的特质,判断他(她)们的行为,贴近他(她)们的心理,并还能教会他(她)们理解你……这听起来,难吗?亲子教育专家陈禾就“亲子教育”的问题做了互动回答。

1.@用户:您好,儿子3周岁生气时打人或者说打死你的,每次打人我会打他的手问他疼不疼,他都不哭就算想哭都会忍着,我就内疚也知道这样不对,试过罚站大哭不站,轻慢柔的讲了很多次告诉他是不是生气了是不是想要怎样,让他说出他的需求,做到了但是下一次生气照样打,去亲戚家也会说打死你很是尴尬我该如何引导

陈禾:你的问题正是我今天在《日思录》所说的教养误区:只有训,没有教。三岁孩子的打和2岁的打是不同的。孩子学来了一句“打死你”以及用打来解决问题,于是就用上了。这种方式为什么不行?需要引导他从后果的分析来思考,并从适合可行的表达方式上体验到有更好的能被大家认可的做法。

2.@用户:我家男宝30个月,今天送幼儿园第五天,这几天孩子学习了很多数字,有时自己就说10、11、12等,之前家人从没教过他,现在有个问题比较纠结,孩子这么小适合学习这样的知识吗,送他上幼儿园的初衷是想让他好好玩,尽情玩,不是为了这么小就让他学很多知识,请问这种做法对这么小的孩子成长有益吗?谢谢!

陈禾:既然孩子进了这个幼儿园,你就必须认可幼儿园的正常教学,没有特殊情况发生,孩子也能适应,那么就要好好配合,才不会给孩子造成困扰。学习要循序渐进,只要这个“进”是合理发展,就不必用“该不该在这时候学习”来质疑。教育要依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往前走,不是遏制发展来等待成长。

3.@用户:陈爷爷您好,我想请问一下一岁十个月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一到陌生的环境就粘着妈妈不放怎样都不肯下来玩。每当发现妈妈不在一旁就会很彷徨去找但妈妈就要离他两三米的地方看着他,他却找不到自己的妈妈,好像迷失方向的孩子一样在原地打转然后就开始哭了。这是什么现象?有什么办法解决?

陈禾:小宝宝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力来自对父母的信赖。例如:妈妈是这样说的、妈妈是这样做的、有妈妈在,这三个经验让他敢于面对陌生人与陌生环境,因此,你需要在这方面多些努力。至于为什么没看到就在附近的妈妈?可能太过紧张,也可能是视力有问题,如果是后者,就要在意。#家教120热线#

4.@用户:不好意思,陈老师,我刚刚截图没成功,再发一次,望您谅解。盼望您的帮助,谢谢您了!!

陈禾:孩子感受到他的利益被侵犯了,但还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就只能用坐上去来夺回拥有权,你没法理解,做出了错误的回应,让他伤心了。

5.@用户:陈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小学老师,今天一名家长来找我说我们班一男生不愿来上学,原因是因为他和他妈妈闹矛盾,他妈妈一生气就回他姥姥家了,他爸爸怎么劝他也不来,非得等他妈妈回来再来上学。所以他姑姑想让我去劝劝他,我想请教一下陈老师我应该怎么劝他才能让他来上学呢?

陈禾:谢谢你,只因为你能够这么关心学生。如果你做得到,就先做家长的工作,若无法接触到孩子的妈妈,就和孩子的爸爸好好谈谈,鼓励他鼓起勇气去接妻子回来,问题就能解决。在孩子面前,做父母的没有耍性子的权利。

6.@用户:陈爷爷,你好,宝宝一岁十个月,在家玩扭扭车被卡住,柜子打不开或者积木倒了等都会发火尖叫,请问这是正常还是不好的习惯?如何引导?经常告诉她要慢慢来,或者叫爸爸妈妈帮忙,可是好像效果不佳啊。我是全职妈妈,有时被她叫得神经衰弱,谢谢。

陈禾:孩子为什么会失去动手解决难题的能力?只因为过去遇到困难总是替他解决,做成一件事总是真棒真棒地夸。解决难题的勇气和坚持力来自经验,现在他缺乏这种经验,依赖成习,遇到困难就发急。从小事的训练做起,引导他怎么去克服困难,自己动手了,做得如何不好也要肯定他的努力。

7.@用户:女宝32个月,非常好动。去上早教课,别的孩子能或多或少的安静坐一会听,我们虽然对老师讲的东西感兴趣,却一会站一会坐一会在地上滚,好像身体不由自主要扭动。爱拼图爱看书,只有看书的时候能安静,拼图的时候也会一边玩一边身体扭来扭去,是多动症吗?该做些什么改善呢?

陈禾:看到孩子好静就怀疑自闭症,好动就怀疑多动症,这是怎么啦?孩子坐不住有各种原因,缺乏运动或少玩运动类游戏,身体因内在节奏感失调,总觉得浑身不自在,在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或学习时就坐不住。你需要做的是到带她多做户外活动,每天有一定的时间阅读绘本或涂鸦,发展她的关注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