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养育百科

各种学说对脚与健康的认识:中医理论

新浪育儿

关注

中医理论

传统中医理论的“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十二经脉中足三阴经,足三阳经都起止于脚部,分布于脚背和脚底,内有脏变,外必有相变,任何器官有病变,都会在脚的相应部位出现病态反映。

按照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皇帝内经•针经》和中医“十二经脉理论”中记载,从脚上通过的经脉有:

太阴脾经、少阴肾经、阙阴肝经、少阳胆经、阳明胃经、太阳膀胱经。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生病,大多因为经脉上遇上障碍,气血不通所致。而上述的这些经脉,都是与脚相通的。

1)神奇的涌泉穴——常按涌泉好处多

把脚跷起来,脚趾往里弯曲,前脚掌处第2、3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就会出现一个凹陷的“窝”,这个“窝”底,就是涌泉穴。见图1-4。

我国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所以,涌泉穴在人体治病、保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涌泉穴不仅仅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还是人体脚部的“黄金点”。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涌泉穴与脚的关系正好符合黄金律,即位于脚底的0.618位置上,是脚部的最佳作用点,能够对全身起到很好的调整作用。

俗话说“若要小儿安,涌泉常温暖。”据观察,如果经常给宝宝轻揉涌泉穴,可使孩子增强体质及防病能力。比如对于婴幼儿,我们家长可以搓热大拇指,轻轻按压涌泉穴,或让宝宝在温水中浸泡双脚,两分钟后用大拇指轻轻按压涌泉穴;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做“蹭脚掌”的动作:盘腿坐在床上,两只手抱着两只脚,让脚掌对搓,马上就会感到小脚热热的,很舒服,不但可以强身,还可以矫正X型腿。

2)从脚上通过的6条重要经络

太阴脾经:

由大拇趾的趾甲根起,到脚背、脚底间至内踝,沿小腿内侧中央部分上行,过膝、大腿内侧、侧腹后直入胸中。联络了胃、肠、生殖器、气管、肺等重要脏腑、器官。

阳明胃经:

由头部沿胸、腹下行、到腿部继续下行,直到第二趾外侧止。

太阳膀胱经:

自眼内侧起,先上行至头顶,再由后脑、脊柱下行,沿腿部、外踝、脚外缘,直到小脚趾的趾甲根止。由头至脚、影响到呼吸、循环、消化、吸收、泌尿排泄等系统,是人体中最长的经络。

少阴肾经:

起于脚掌的“涌泉”穴,位于前脚掌人字型凹痕里,斜着通过脚底,沿腿内侧上行至腹部中央线两侧,进入胸中。作用于脑、脊髓等中枢神经,和肾有着密切的关系。

阙阴肝经:

起于大拇趾外侧,沿脚背、腿前内侧上行至乳下止。作用于肝脏和生殖器。

少阳胆经:

起于眼外,在耳上的侧头部来回三折后,沿颈、肩下行至腿、脚第四趾外侧趾甲根旁止。主要作用于头部、肩膀、胆囊等部位。

——本文摘自由六合儿童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授权的《一双好鞋II》一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