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养育百科

每次哭泣都是孩子的成长

新浪育儿

关注

为什么我们不爱“哭”的孩子?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旦孩子开始哭,很多家长便会想一切办法进行制止。温柔一些的会哄孩子说:“乖,别哭了!”鼓励型的会说:“宝宝不能哭,宝宝要勇敢!”耐心差一些的可能会呵斥“有什么好哭的”或“不准哭”!还有想孩子快点安静下来便吓唬说“再哭妈妈就不喜欢咯”或“再哭警察叔叔来抓你哦”。总之”哭”,是被禁止的。

很多人说,我们希望孩子每天都开心,当然不想他哭啦。但事实上,哭是人本能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是疏导坏情绪的一种武器,只有适时将坏情绪疏导出去才能更好地感知“快乐”。所以,“哭”并不是一件坏事。

但“哭”为什么却被冠以“不勇敢”、“不听话”、“不讲理”等等各种标签而被阻止呢?因为,孩子负面情绪的爆发,会触及父母内心的同类情绪,引起家长的焦虑,让负能量飙升,最后失控崩溃。

所以,我们不喜欢“哭”的孩子。因为我们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焦虑,而阻止孩子哭,其实是缓解家长自己的焦虑,通过控制孩子的表现和感受,让自己获得“我是好妈妈”、“我是好爸爸”的满足感。

每次哭泣都是孩子的成长

哭与笑一样,也是一种情绪的表现,这是一种“原生”的能力,严格来说,“哭”其实比“笑”发育得更早。初生婴儿在饥饿、疼痛、尿布潮湿或有其他不适时,就张嘴啼哭。这是婴儿特有的语言,通过“哭”来告知自己的需求,寻求帮助。这个时候孩子是处于全能感时期,他会认为自己是“全能的”,哭能控制一切。

敏感的孩子哭得自由,笑得自由,尽情发泄,哭过了会好过些。研究人员相信,眼泪可以帮助人减少由大脑在压抑时所产生的有害的化学物质(chemicals)。也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爱哭的人在情绪上、身体上不比不爱哭的人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哭”往往掺杂了更为复杂的因素,他发现世界好像不是他想象中围绕他转动,有很多原则不能打破,有很多规则不能逾越。当他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或遇到不高兴、不舒服的事情时,孩子就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哭是情绪的一种,而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孩子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掌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次的情绪体验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爱孩子是允许孩子哭泣

孩子哭,大多数父母都会坐立不安,焦虑纠结,难以接受,所以千方百计想让孩子停止哭,但其实,一再压抑孩子的情绪不让他哭,会给他带来很多危害!

1、 内心恐慌,失去安全感,变得退缩、封闭。

2、 情绪越积越多,到了hold不住的那一刻,可能会以父母不可预知的更具破坏力的方式爆发。

3、 从父母身上学到同样粗暴的处理情绪的办法,对他人及自身情绪缺乏了解,无法敏锐地察觉他人感受,或漠视他人的感受。

4、迫于压力,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很隐忍,试图以此搏得父母欢心。一旦脱离父母,遇到合适的机会,则将负面情绪发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对象身上。如攻击小伙伴,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面前表现得蛮横不讲理等。

5、 压抑自己情绪,习惯以“刚强”的假面具示人。当遭遇无法承受的挫折时,反而更缺乏韧性。

所以接纳孩子的情绪,给孩子释放坏情绪的机会。接纳而后释放通常比维持表面上的欢笑更能给人实在的力量感和安全感。比起只想看孩子笑脸而一再制止孩子哭泣,允许孩子哭泣是爱孩子更正确的打开方式。

孩子哭时该怎么做?

当然,允许孩子哭绝不是对孩子不理不睬或者被孩子的哭声所控制。

孩子嚎啕大哭,该怎么办呢?

用大大的拥抱安慰他吧。

拥抱代表的是“我懂”。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哭闹的时候,越是制止哭得越厉害,这是孩子不被理解的一种宣泄。但当孩子被拥抱,他的不开心被理解,他的不满得到安慰,自然慢慢就平静下来。

除了拥抱之外,给孩子建立一个发泄墙或情绪角;让孩子胡乱涂鸦;跟孩子把不开心画在纸上,做成飞机飞出去……都是可行的办法,唯独别跟孩子说那句“别哭”。

实际上,哭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在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可以用来有效地表达他的各种需求。在没有掌握更多处理情绪的技巧之前,哭是孩子释放情绪最方便快捷的方式。

1、如果我们不强求孩子止住哭声,而是陪在他身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表达对他的理解,之后安静地等待他哭一两分钟,我们会很惊讶地发现,小家伙的哭声会越来越小,并逐渐归于平静。一旦平静下来,孩子的脸上就会露出满意的神情,甚至还可能破涕为笑,转而开开心心去做别的事情。

2、孩子越大哭的几率越低。允许孩子哭一会儿,孩子才会更加充满力量,更坚强。

也许有些父母会担忧:若不阻止他哭,他岂不变成一个小小“爱哭鬼”?实际上,这种担忧是多余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哭的几率会逐渐降低。允许孩子想哭的时候哭一会儿,他的需求得到满足,内在才会更加充满力量,他才能变得更坚强。

3、平和淡定地面对孩子的情绪,适度共情,适度安抚,并不被孩子的情绪所左右。

当然,如果我们没完没了用言语去安慰孩子,或者给他讲道理,这样的方式相当于在不断地将孩子拉回不愉悦的体验之中。因此,父母应适当地以情绪应对情绪,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云淡风轻。

父母总是希望每天都见到孩子灿烂的笑脸,然而,人生不总是只有笑脸,幸福也不意味着拒绝哭泣。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哭出来,是孩子完整情绪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一课。因为哭出来,情绪才得以发泄,内心才更有力量。

宝宝哭时该怎么做?

1、襁褓法:有人认为紧紧包裹起来会让宝宝哭得更厉害,其实不然。因为宝宝在妈妈的子宫中是被紧紧包裹着的,所以一旦胳膊被包裹起来,他们会更有安全感。

做法:襁褓包裹宝宝也有技巧,不要把宝宝全身垂直包住,包成“蜡烛包”。应该尽量把宝宝的手臂裹紧,而把腿放松,否则会影响宝宝髋部发育。

2、侧卧法:宝宝哭闹时,许多父母习惯把宝宝仰抱,但仰着会让宝宝有一种往下掉的感觉。

做法:安抚宝宝时,不要让宝宝的脸对着妈妈的胸口,闻到母乳的味道会让他更容易哭闹。正确的方法是让他脸朝外,侧卧,让宝宝回到在母体中时最传统的姿势。

3、嘘声法: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9个月,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声音———妈妈的心跳声,肠胃蠕动的声音,血液流动的声音,说话的声音,还有来自外界的各种各样丰富的声音。

做法:在宝宝耳边不断地发出“嘘”声,宝宝哭得多大声就嘘得多大,这同样能让宝宝迅速安静下来。在宝宝的语言里,嘘声就表示“我爱你”。

4、摇晃法:宝宝在充满羊水的子宫里时,其实一直都在晃动着,无论妈妈是在走路,坐着看电视或是睡觉时翻身,1天24小时都在晃动着。

做法:有节奏的晃动对新生宝宝非常管用,会让宝宝感觉非常舒服和放松。家长在摇晃宝宝时注意强度要适当,不能过于激烈,特别要小心宝宝的头部。

5、吮吸法:宝宝在预产期前3个月就开始练习吮手指了。吮吸不仅能缓解宝宝的饥饿感,更重要的是会激活大脑的镇静神经,将宝宝带入深层次的松弛状态。

做法:要提醒年轻妈妈的是,给孩子吮吸奶嘴时,不要把奶嘴挂在宝宝脖子上,以免伤到宝宝,也不要在奶嘴上沾糖。本文来自心理咨询师孙彩群的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