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失调 “剖腹产”的孩子更易中招?

南方日报

近年来,“感统失调”及其相关训练的概念在国内渐渐兴起,然而家长们普遍存在不少疑惑:什么是“感统失调”?听说“剖腹产”孩子更容易中招,是这样吗?感统训练机构怎么选?
“我在日常接诊过程中,约有百分之十左右的患儿是存在感统失调的问题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康复医学科常燕群主任表示,在幼儿的成长发育期,感觉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感统失调学龄前孩子更多见
感觉是我们作为一个人认识这个美好世界的出发点,也是探索未知的源泉。
感觉统合简单来说就是大脑通过整合人体收集到的各部分感觉信息,组合后产生身体的内外觉知。只有通过感觉统合,个体才能够顺利和周边环境产生接触,如果出现问题就会使机体不能有效运作,称为感觉统合失调,主要分为平衡统合,触觉统合,本体感统合,视觉和听觉统合5大方面。
常燕群表示,鉴于目前感统失调尚未成为一种正式的医疗诊断,所以患儿在临床治疗时还是会归结到细分的具体病症上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患儿的年龄主要集中在学龄前期,少部分甚至会在学龄期。
“剖腹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感统失调吗?
虽然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都致力于对感觉统合进行研究,但是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对于感觉统合的研究还没能够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有明确证据证明“剖腹产”与感统失调有密切的关联性。
尽管如此,近年来,市场先行还是使得很多家教育、医疗、心理机构积极入场,在现实应用中,丰富和完善着感觉统合理论。
面对似懂非懂的感统概念和机构卖力的宣传,家长们也存在很多纠结,到底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感统失调呢?“剖腹产”的孩子是不是更容易出现感统失调?如果有,需要感统训练吗?训练真的能帮助孩子改善吗?
对于这些疑问,常燕群主任提醒家长们,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要多留心,观察孩子行为的细节,如果察觉到孩子有异常,例如平衡感差、爱推搡别人、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就建议带孩子前往专业的机构来进行评估。其次,感统失调的原因复杂,目前的临床研究还尚未成熟,无法完全阐明。坊间传闻的“剖腹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感统失调这种说法,由于研究样本量有限,也尚未得到严格证实和深入后续研究,仅处于一种猜测的阶段。所以各位剖腹产的妈妈们也无需太过紧张。
感统训练是否有效,挑选机构很重要
如果确认自己的孩子存在感统失调的问题,那么如何挑选靠谱的机构,通过感统训练改善孩子的问题就成了家长们最关心的事了。
虽然目前市场上的感统机构很多,但由于尚未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和资质认证,机构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所以家长们还需擦亮眼睛,认真甄别。
在采访的最后,常主任表示,轻度感统失调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便不做感统训练,行为可能也会有自我修正,鉴于疗愈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因素的影响,对于感统训练的真正效果暂时持保留态度。
比训练更重要的事是家长们要深入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种深入不是和孩子共生,不是事事替孩子完成,而是陪着孩子一起摸爬滚打,主动感受这个世界。鼓励孩子交朋友,建立真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孩子三岁以前不要过早让孩子沉溺在电子设备中,毕竟成长的早期过程中,孩子们更需要的感受真实的世界。
◆提醒
挑选好机构,记住这三点
常燕群主任提醒家长们,挑选靠谱机构务必记住这三点:
1。选择机构时要积极与机构人员交谈,判断对方是否对感统概念有真正的深入认知。不仅是单方面听他们的介绍,同时自身也要做一些知识的积累,及时提出质疑,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因为交谈过程能够暴露出很多的漏洞,更加有助于家长们判断和选择。
2。调查机构的服务水平,专业背景等信息。通过看机构是否具备合理的评估手段,能够对孩子的情况做出中肯的客观的评估与分析。优秀的感统治疗师在做出评估后,可以对孩子整体的情况有一个综合的评价,明晰问题点,并且制定出合理的近期及远期的训练目标。家长们对此不可太过于急功近利,需要给治疗师足够的时间判断及制定治疗方案,越“求快”反而越容易落入陷阱。
3。对于治疗的效果,不可太过于理想化。感统失调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很长时间的观察,反馈,评估,调整方案,如果一家感统机构没有后续的跟进评估,也是不靠谱的,百分百治愈的承诺更不可信。可靠的机构往往会基于经验设定的客观的目标和方案。
南方日报记者 李劼 实习生 孙敏 通讯员 林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