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养育百科

带宝宝外出活动 要警惕被蜱虫叮咬

西安晚报

关注

指导专家 江彬 西安市儿童医院 小儿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夏季炎热的天气,广大市民喜欢在树荫下、草丛中乘凉,不过,西安市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江彬提醒家长,带宝宝外出活动时,千万要提防身居暗处的危险——蜱虫。每年5月至10月是蜱虫最活跃的时期,近日,医院就陆陆续续收治了数位被蜱虫叮咬或因蜱虫咬伤感染疾病的孩子。

了解蜱虫

远离蜱虫蜱,又名蜱虫、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蛛形纲蜱螨亚纲蜱总科的节肢动物寄生物,仅约火柴棒头大小。不吸血时,有米粒大小,吸饱血液后,有指甲盖大。宿主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虫类和两栖类动物,大多以吸食血液为生,叮咬的同时会造成刺伤处的发炎。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微小牛蜱多寄生于牛的颈部肉垂和乳房,次为肩胛部。

蜱虫一般会采取“守株待兔”的办法寻找宿主。它们将第三和第四对腿抓在草木上,伸展开第一和第二对腿,静静等待“猎物”的出现。蜱虫通过感知到人们或者动物的呼吸、气味、体温、湿度、移动等判断人们或者动物靠近并迅速跳跃或掉落到他们身上,或者等待被毛的动物穿越草丛时自动把它们“粘”到身上。幼虫或若虫阶段的蜱虫身体较小,难以爬到很高的地方,所以他们更多是选择在地面或者较低的植物上等候体格较小的“猎物”出现。而体型相对较大的成虫则可以爬到更高的地方,从而选择更为高大的作为宿主。

蜱虫携带的病毒 容易引起疾病

江彬医生表示,其实蜱虫本来没什么危害,只是它身上携带的病毒容易引起疾病,它在很多疾病的流行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它传播疾病的种类和广泛性方面,甚至只有蚊子可以赢它一头。虽然跟被蚊子叮了一样,大部分情况下被蜱叮咬并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一旦不幸中招,就可能遭遇莱姆病、斑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落基山斑疹热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

另外,被蜱叮咬后最常见的健康问题是皮肤感染,因为蜱吸血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着倒刺,一旦不恰当的拔除正在吸血的蜱,很可能让它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蜱虫在叮咬人时,它散发一种麻醉物质,然后将头、螯肢埋在人的皮肤内吸血,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 应当及早就医

在此,江彬医生提醒各位家长,在带孩子出门游玩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蜱虫叮咬。首先,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不要穿凉鞋。其次,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另外,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发现蜱,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最后,有蜱叮咬史的,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张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