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自媒体

教育部要减负,这是一个好消息还是一个坏消息

新浪育儿

关注

在过去的两个星期之前,教育部颁发了一个《十项禁令》,意在提高素质教育,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面对日益繁重的课外辅导,为孩子们减负。

十条禁令具体内容如下:

严禁计划、超计划组织招生;

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

严禁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生源;

严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

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

严禁任何学校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任何名义的重点班、快慢班;

严禁初高中学校对学生进行中高考成绩排名、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

看到这些,第一反应是大声叫好呀。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可以不用给孩子再去报各种的竞赛班。孩子不用那么辛苦,我的钱也不会那么不经花,可以有资格对自己好一点了。我也可以不再担心孩子分不到尖子班,而觉得小羞愧去质疑自己的基因和教育能力了。

这是我作为一个家有学子的家长的视角来解读的,还庆幸自己的孩子还小,能赶上这样的好消息,真是幸运呀。

正想着自己不用给娃报那么多辅导班了,这省下的钱该怎么花的时候,办公室同事初一的儿子来找妈妈拿书。我是看着小家伙从一个小孩子长到帅小伙,也看着小伙妈妈一路各种辅导班的辛苦接送。

我问小伙子,现在国家都提倡减负了,什么竞赛啊,快慢班都不让搞了,轻松多了吧。谁知道小伙一脸不可思议的对我说:阿姨,我又不是给人家学习的。说完,拿着妈妈给买的一套书走了。

小伙很优秀,阳光又爱看书,说起话来很有自己的逻辑,有时候我都佩服孩子知识面之广。我知道这除了孩子自己的努力之外,还有各种一对一辅导班的加持。

幸好,自己还没有想好花钱的名目,这些钱似乎还是不能动。我以为的好消息未必是好消息。

为什么?减负是针对国家基础教育而言的,除去个别的天才,大多智商不相上下,努力程度和学习态度不同而已。如果,我心大的响应号召,将快乐教育进行到底。当他面临什么都比他优秀的孩子,他会不会自卑,会不会被淘汰。你不学习,其他人在学习,没有进步,就是落后呀。竞争是毫无温情可言的。

凡事皆有度,减负的初衷是心疼孩子太累了,心疼家长太拼了。给孩子省出时间来快乐,给家长省出金钱来减压。事实上会发生什么呢?孩子在该努力学知识的年龄,只能体会到轻松的快乐,体会不到拼搏后一步步提升的快乐。家长一时的压力减小了,可是等到若干年后,孩子问你为什么不逼我一把,让我更优秀,该怎么回答呢?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减负似乎不算是个好消息。因为在同等的起跑线上,义务教育以外的附加教育需要付出更多的金钱去获得。义务教育是公平的,那相对并不均衡的义务外教育,就看谁的购买力强,谁就会享受更优质的教育。看似想要公平的十禁止,实际上衍生出来更多的不公平。以前还能在校内获得的资源必须要花更多的购买力才能获得。这无疑给一般家庭带来了更大的生活成本。

所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还是一个坏消息,要看我们所处的阶层。还有,学习这个事还真不是给别人学的,若有可能,就发掘自己的潜能!长大后,你会感激曾经努力的自己。

来源:鸽子医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