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自媒体

“如果我当婆婆”——给未来婆婆们的5条建议

新浪育儿

关注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经历了30多个小时的艰难顺产后,

宝宝终于到了医生的手上,

产妇挣扎起身,

颤抖着问医生:

“是男孩还是女孩?”

“男孩,是个男孩。”

产妇哽咽了:

“可我不想当婆婆。”

在产房的哄堂大笑中,

产妇抱着宝宝,

荣升未来的“准婆婆”。

这真的不是段子,

因为产妇就是作者本人。

关于婆媳矛盾,

江湖中有无数传言,

各位未婚少女、准媳妇、准妈妈

都听过不少,吓得不轻。

可传言终归是传言,

婆媳相处之道,

必须得自己“历劫”,

方能“飞升上仙”。

作者当妈至今也才两年多,

“上仙”暂未“飞升”成功,

“劫”却历了不少,

队友总是劝说:

“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总结了一下,

作为一个未来准婆婆,

有5条准则,

切不可不记。

准则一:

“别把儿子当老公”

电视剧里总有这样的镜头:

儿子带着女朋友去见自己的妈妈,

准婆婆上下打量起准儿媳,

表情五味杂陈。

其实无关乎姑娘是谁,优不优秀,

只是因为内心无法克制的“酸”

——凭什么一个只和自己宝贝认识不到X年的女人,

就抢走了自己疼爱了X+N年的心肝。

带着莫名被“插足”的复杂感情,

要接受媳妇已经变成法律意义上自己儿子最亲近的人,

简直是难上加难。

讲真,

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界限就在于:

结婚以后,儿子儿媳才是一家人。

儿子不是老公,

别有儿媳是“第三者”的错觉,

拎不清界限,

把“前世情人”的梗当真,

只会让自己变成“小三”。

准则二:

“别把老公当儿子”

还是电视剧里常有的镜头:

婆婆在家做主做惯了,

不仅在自己家里拥有绝对话语权,

在儿子家里也是。

面对与媳妇争夺家庭决策权的混乱,

沉默的除了儿子,

还有半隐身的公公。

长久以来,

女人有了孩子,

难免把家庭的全部重心都转移到孩子身上,

往往忽略了夫妻关系的经营。

长久被忽略的老公,

默默被处理成了半个“儿子”。

经营一个家是团队合作,

家庭幸福的关键,

是夫妻关系优于亲子关系。

生活重心不能全部放在孩子身上,

老公不应该隐身或者“被隐身”,

唯有这样,

孩子才会知道,

美好的家庭是

爸爸妈妈彼此相爱,

互相尊重,

从而才会如此对待自己的家庭,

而这就是一个循环。

准则三:

“讲道理不搞事情”

关起房门,

儿子儿媳才是一家人。

一家人的矛盾应该自己解决,

虽然做不到司法系统的铁面无私,

但作为新世纪的新婆婆,

尽量讲道理可以吧?

尽量不掺和可以吧?

其实不掺和就是不搞事情,

不给孩子添乱,

也是讲道理。

(绕晕了没有?)

其实最简单的,

就是不要双重标准。

举个“不是虚构如有雷同就是真的”的例子:

儿子儿媳下班回家,

儿媳休息,

儿子打扫卫生,

咱就别说:

“一个大男人还打扫卫生”

或者“你怎么不打扫卫生”

这种话了,

儿子主动打扫卫生,

这是咱教育的好,

儿媳休息好了心情好,

儿子也开心啊,

难道不是吗?

准则四:

“该放手时就放手”

从抱在怀里的一坨软绵绵,

到会抬头、会爬、会站、会跑、会跳,

到会说话会顶嘴,上学毕业工作,

再到一个挺拔的阳光大小伙,

带着自己老公年轻时的意气风发。

身上有你最美好的时光,

最无私的付出:

会欣喜,会怀念,

会不舍,会伤感,

这些我都懂。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相伴,

选择了自己的配偶,

生下了独立的孩子,

倾尽心血伴他成长,

然后得体地退出:

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放手。

准则五:

“给钱、闭嘴、自己过”

这是一个加分项

“给钱”:能帮就帮;

“闭嘴”:不掺和;

“自己过”:保持距离。

婆媳可以亲近,

但界限不可以逾越。

作者一个闺蜜说:

“真的很担心自己当婆婆的时候,

会不会也招儿媳妇讨厌,

默默记下那些讨厌的事,

告诉自己以后不要当讨厌的老太婆”。

其实,

婆媳矛盾就像是世纪难题,

能解平衡好二者之间关系的,

且有独立性的男人,

才应该批量生产。

最后,请画重点:

我们这些生男孩的准婆婆要时刻牢记,

自己身上肩负着改变“巨婴国”的重任。

任重而道远,

共勉。

来源:超级育儿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