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为人父母,或许都该“一日三省”

新浪育儿
最近追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3》,其中有一对嘉宾是黄圣依和她五岁半的儿子安迪。镜头扫到他们老家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老家的主人、安迪奶奶宠起大孙子来壕不手软:比如安迪喜欢玩,就给他造了个游乐场;

喜欢滑雪,就给他修了个滑雪场……


面对镜头,奶奶还慈祥地放话,他要什么我都满足他。

弹幕顿时飞来很多振聋发聩的提问:
奶奶您还缺孙子吗?!
在常人看来,安迪是被宠上天了,要什么都能得到,一定特别幸福吧?
事实却恰恰相反。
1
有一幕,节目组安排了一个“对孩子了解程度”的测试。
这个测试共10道题,由妈妈和孩子分别回答问题,通过对比前者的答案是否和后者一致得出分值。满分100分的考卷,黄圣依得了28分。
节目组问:安迪觉得月球上会有什么?
黄圣依的答案——

安迪的答案——

“妈妈爸爸弟弟,安迪最喜欢谁?”
黄圣依回答——

安迪的答案——

“安迪会害怕父母变老吗?”
黄圣依说:“我觉得他不会害怕。一般的孩子会说‘怕’,安迪肯定不会这样回答。”
安迪的答案——

随后黄圣依说——

而当问到“爸爸妈妈工作忙,你觉得孤单吗”,安迪回答“不孤单,因为习惯了”,黄圣依落泪了。
可是,真正让人心疼的,是小安迪吧!看过视频的人,都能感受到孩子回答时,那浓浓的苦涩。
仔细看题中母子俩的答案,她连孩子关心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和孩子的“频道”也共振不到一块:她眼中的儿子,更像无忧无虑的稚嫩小孩;但安迪的答案,却表露出早于他年龄的成熟。
强势复出的黄圣依想卖好妈妈人设,却忘了儿子和自己根本“不熟”。

2
去年的一次演讲上,黄圣依也打了“好妈妈”的苦情牌。
她说:为了要保护孩子,就尽量不在公开场合和他接触,也不能带他去游乐园。
早年间,她和杨子夫妻二人一直对外否认已经结婚、生子的消息,留孩子在老家和奶奶生活。
节目里,黄圣依诉苦说,就算家人把他保护得再好,安迪一看到相机对着自己还是本能地抗拒。

言下之意,似乎在怪罪外界环境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太大的压力。
这种逻辑,真的让人无语。
明知道孩子抗拒镜头,却要带他来上真人秀,这还能怪外界压力大吗?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她难道不该问问自己原因吗?
一个不被父母承认的孩子,要如何建立起自己和外界的安全感?
一个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又要怎么衍生出对父母的依恋和感情?
3
黄圣依也是很想对儿子好的。
安迪从老家来北京,她提前在家里准备好了一堆零食,精心布置了孩子的房间;也带着安迪去商场,想给他买鞋子、买衣服、一起拍照合影……
这种好,太刻意。
她真的问过孩子要的是什么吗?
节目里有一幕是黄圣依对儿子说“我走了”,安迪问了一句“不是明天去吗?”

黄圣依说“我现在要去了,送我一下”。此时沙发上安迪的眼神:

黄圣依又走了回来。这时候字幕旁白打出了“竟然不留我”。

她就像一个撒娇求关注失败的小女孩。显然,她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运用妈妈的身份跟孩子沟通,亲子间互动的默契一点都没有。
反观安迪和奶奶的相处呢?我一点都不怀疑奶奶对安迪的爱,但这样“予取予求”的方式,又何尝不是把孩子当宠物养?
孩子所需要的,是引导他更加正面地认知世界、对成长和未来的安全感、相信自己被需要和证明自己可以……奶奶无限度的给予里,我不知道有几分是关于这些的。
一面是物质条件的极度富足,一面是亲子沟通的极度匮乏,五岁半的安迪,就这样变成了克制早熟的小孩。他一次次对妈妈冷淡,默默表达着内心的抗拒。

孩子近乎本能地,早早给自己穿上了保护衣。
4
新一期《奇葩大会》上,有个家产200亿的超级富二代来到现场。他说自己“不幸福”。

这么有钱还觉得痛苦?是的。
让他痛苦的事,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过生活。
金钱和物质,真的不是让一个人幸福的最根本力量。
还是在《奇葩大会》上,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人天生就带有一种“生命力”,当这个生命力被看到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正向的爱;反之,这种力量就会变成恨、愤怒等负面的破坏性能量。
这放到黄圣依养孩子身上,其实就是最好的警醒。
你可以给孩子住1000平方的大房子、可以给他买豪华汽车甚至私人飞机,但对孩子来说,支撑他认同自己、建立他对世界和外界产生安全感的,一定是家庭里真正的爱、尊重和用心的陪伴。
不是生了孩子,你就成了真的妈妈。每个为人父母,或许都该“一日三省”:我看到他的生命力了吗?我把他像一个平等的人一样去尊重吗?我的教育,能呵护他更好地成长吗?
当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当妈妈的这个课题,才真正成立。
部分图片来源《妈妈是超人3》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