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自媒体

我还没有长大,你却成了老小孩!

新浪育儿

关注

澳大利亚科学家David Goodall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下迎来了他的104岁生日。但是Goodall并没有为自己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日感到高兴,反而觉得自己活得太久了,现在已经准备好离开这个世界。Goodall 证实他已经计划于本周飞往瑞士,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今天想聊聊生命这个话题。

1、奶奶,我还没有长大,你却成了老小孩!

我奶奶是1921年出生,前几年避让车辆不小心从花坛下的台阶下滑倒,导致股骨头骨折,老人家身体一向很好。因此骨科医生综合评估,给奶奶做了髋关节置换。

奶奶借助助行器站了起来,但是上下楼极度不方便,每到周末,我们推着奶奶去公园等,奶奶经常都不愿意回家,奶奶常说:“出来真好!”老人觉得看看风景、车流量、匆匆忙忙的人,已觉得很幸福。

爸爸把奶奶照顾的很好,家里几乎没有异味。奶奶行动不方便,吃喝拉撒都需要有人照顾。我爸68岁,每天给奶奶洗澡的时候,我担心三位老人不小心谁滑倒了;洗澡地滑,奶奶站起来不容易,身体容易下坠,挪动腿不对的时候,会喊疼。我常给老爸说:“等我下班,我来给奶奶洗。”我爸知道我每天晚上八点到家都算早了,自然觉得我做不到,或许在老爸眼里有这句话就足够了。

奶奶太瘦,皮下脂肪很少,睡觉几乎都是一侧睡,不能平躺,置换髋关节哪侧时常疼痛。下雨天、天气变冷,疼痛感更加明显。行动不方便,加上年龄大易尿频,奶奶白天有时候不穿尿不湿,自己慢慢借助助行器移动着去厕所;晚上为了不让我们起床,下午开始奶奶就不怎么喝水,怕给子女添麻烦。因此大便干结,有时候用手抠。我最担心,奶奶泌尿系再出现什么问题,告诉奶奶说:“奶奶,该吃吃,该喝喝。”似乎没有什么用,奶奶始终怕给子女添麻烦。

奶奶大部分时候在家客厅坐着,偶尔看看电视,更多的时候奶奶是看着窗户,感觉坐牢一样熬时间。每个周末我们全家推着奶奶到处转转,奶奶特别开心。

奶奶一直念叨着想回老家的老屋。说内心话,我也很惭愧,老爸老妈除了照顾奶奶,有时候还要帮我接送孩子上学,我和老公上班平时非常忙,科室事情多、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很多时候不能照顾好孩子。

奶奶常说:“老了难,小了难。”我和老爸商量,把老屋修缮下,奶奶想回家住着也方便;老房子是同村一族的人照看着院落,收拾起来也快。奶奶、老爸非常开心,毕竟奶奶、老爸对老屋感情很深。老爸担心孩子上学的问题,我笑着对老爸说:“孩子大了,需要锻炼,去托班,那的老师也能辅导孩子功课!”

2017年4月,老爸、奶奶、老妈回到了老屋,刚开始,还定期回来。后来再去接老人,老人执意不肯回。直到去年10月底,天气变冷,才有接回来。今年刚立春不久,奶奶都吵着回老屋,担心早春温差大,出现心血管问题,3月中旬停暖气,才把三位老人送回老家。

奶奶回到老家,整个人有了精气神,相比之前,感觉每天煎熬时间一般、身体承受的痛苦、精神上的。。。。。。,现在精神焕发,每天扶着助行器,经常活动到新开辟的小菜地看看。

我常和老爸老妈说:“二老的健康就是我最大的福气,想吃什么、做什么就说,别心疼钱,二老开心、健康就是省钱!”我只要有时间就回去陪老人,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我不想给自己留下太多遗憾。

2、肿瘤癌症晚期

我再来说说科室,我们医院经常接受来自基层的肿瘤患者;其实,在当地医院很多已经无能为力了,大多数是抱着救命稻草再试试。肿瘤晚期,疼痛、瘦、呕吐等等,各种折磨,有些病人曾对生命的渴望,转为绝望,一蹶不振;有的病人觉得死亡就是解脱。我们前几年有个病人,因为没钱看病,加上疾病折磨,想轻生,经常用头撞墙,这种备受煎熬、没钱看病多种因素折磨的心理,实在令人痛惜。

癌症晚期病人,内心很敏感,脾气差,转移后的疼痛,我们正常人难以想象;有时候病人刚刚注射吗啡一会,又喊痛,虽不排除成瘾、耐药的可能;事实上,这种疼绝非常人能忍受。加上放化疗后,恶心呕吐,胆汁吐出来不夸张;对于这些癌症晚期的病人生活质量何从谈起。我甚至觉得,农村患癌症,因为没钱,佛系治疗对于晚期的癌症病人,某种程度也是一种解脱。

有些病,医生也无能为力,人财两空,我们也心疼,而且充满挫败感。对于家属,每天住院的开支,令家属喘不过来气。对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继续治疗某种程度也是资源浪费,比如,血库告急,但是你明知道输血、继续治疗也无法拯救这个病人,可是家属没有放弃,你只能选择继续无谓的治疗。讲真,若对于特殊的病人有尊严的离开也算是对生命的尊重。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个人觉得“慢活快死”是最好的方式,健康活着的时候经营好人生;临终的时候,尽量少痛苦、快的结束生命。

对于澳大利亚科学家David Goodall的安乐死的决定,表示尊重,心疼之余、又感遗憾。我家奶奶一个裹脚老太太都还在每天努力活着;科室晚期的癌症病人,仍对生命充满希望,积极治疗着;一个百岁老人仍在自己的领域继续从事研究,做贡献。我心疼、遗憾的心理某种程度,你或许会明白。

来源:鸽子医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