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偏科严重?暑假用这几招,开学后成绩猛涨!

新浪育儿
孩子偏科怎么办?看这一篇就够了。

一大早有粉丝跟优妈说:“优妈,我家孩子只喜欢学文科,对数理化一概不感兴趣。暑假给她报了补习班,她还跟我闹脾气说不想去,哎,闹心!”
偏科,是很多家长头痛的问题了。
优妈自己念中学的时候,老师的评价也是偏科,理科不好文科好,像个“瘸子”,用一条腿走路。后来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虽然没成理科学霸,但也不至于被拖后腿,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这个偏科的现象,趁着暑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开学后成绩就会赶上来。
01
孩子偏科的原因是什么
据调查显示,20%的小学生有偏科现象,而到了初高中出现偏科的学生占到70%。
优妈发现,下面这3个原因最容易导致孩子偏科!
孩子对某学科没有兴趣
优妈中学那会儿很喜欢历史,上完课还会自己找相关的历史资料来看。但是坐我后桌的男生则一上历史课就打瞌睡,他说:“历史课好无聊的,听不进去,上历史课就像听天书一样。”
很多家长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某一科薄弱,就会认为孩子是没有学好这一科目的天赋。其实对一个偏科的孩子来说,兴趣才是最大的天敌。
孩子对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就花费的时间比较少,而对某些感兴趣的科目就肯于下功夫,同样在上面花费的时间也就更多,结果就会出现成绩不平均的现象。如果某一科总是学不好,久而久之就对这个科目产生了恐惧和排斥心理,成绩自然而然也会越来越差。
孩子大脑优势不同
人的大脑存在着大脑半球优势,所谓的半球优势就是我们常说的左脑优势和右脑优势。
左右脑在结构功能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左脑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来源于右脑,这种差异称之为大脑半球的一侧化优势。
通常左脑型的孩子更加偏爱理科性质的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化学;而右脑型的孩子更加偏爱文科性质的学科,还有艺术类的学科,比如:语文历史美术等。
孩子不喜欢某个老师
优妈以前数学成绩不好,四年级的时候换了个比较严厉的数学老师,我就经常挨批。好胜又倔强的优妈,数学越来越差!
但是优妈作文写得好,经常被语文老师表扬,拿来当范文,于是优妈就越学越有劲。这样一来,语文就成了优妈的“强科”,数学则成了“弱科”。
所以孩子上课其实是“认”老师的,一个知识面广,讲课条理清楚、风趣幽默的老师更容易受同学喜欢,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高涨。

02
孩子偏科,这几招能解决
发掘兴趣点,多鼓励孩子
很多孩子学不好,并不是他们本意不想学好。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有畏难情绪也在情理之中。一定要帮助、陪伴孩子,挖掘弱科的兴趣点,和孩子一起共度难关。
一句称赞的话或者是一个精心准备的小礼物,都会让孩子对这一科的学习更加感兴趣,也会越来越自信。
在这里,家长千万要注意,鼓励孩子并不等同于让孩子产生对偏科的认同心理。家长不要讲“数学这门课就是不好学,当年我就是学不懂”、“语文就是不好学”等等这类话。这样不会让孩子感同身受的,而是在给他的不努力找借口。
重视孩子全面发展
孩子大脑的发展有先天优势,但并不是就绝对学不好劣势科目。
家长需要一方面鼓励孩子进一步加强优势学科,通过这门课来让他认识到,自己有学好其他课程的能力,进而逐渐提高对其他科目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从把学习优势学科的心得,运用到其他学科上,寻找突破点,纠正偏科。
对于弱势科目,更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激发大脑潜能,一味的灌输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家长可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学习时间表。比如今天只复习某一科的某一个小节,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在这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把这一小节的知识点彻底搞定,再改学别的学科。
如果确需给孩子报补习班或者请家教,补课一周2-3次为宜,补习的科目也不要超过两门。
消除对老师抗拒的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尤其容易对老师产生偏见而造成偏科、厌学。
建议爸妈做好中间沟通者的角色,在孩子面前,要跟孩子说清楚偏科的危害,学习是自己的事,因为跟老师赌气而放弃某一科的学习,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然后试图让孩子换位思考,站在老师的角度去理解和接纳老师。
同时要跟老师沟通,找出孩子偏科的原因,并给予帮助和鼓励。
如果确实是老师的素质问题,对学生态度恶劣,家长也要及时保护孩子,直接向校方反映或者帮孩子转班转学。
尊重孩子的理想
虽然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很重要,但优妈不提倡过分干预孩子的选择。
比如有的家庭认定读理科才有出路,而不重视文科的学习。但优妈想说:一个有远见的父母是会鼓励孩子全面发展,尊重孩子的理想。
最后,父母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给孩子贴负面标签,要积极的鼓励孩子战胜弱科,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更上一层楼!

文:优妈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木易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优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