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自媒体

今天腊八:喝碗暖心腊八粥 给孩子讲讲腊八的小故事

新浪育儿

关注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煮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农历腊月初八,被视作农历新年的“前奏”,年味也一天比一天浓。腊八这天,早起,备好熬粥的食材,清洗、入锅,小火慢炖,耐心等待,时辰到,粥起锅,一家人围坐,带着新年的祈盼,对生活的热情,共享一碗冒着热气,香甜的腊八粥。

中国的传统佳节几乎都与美食相关,也都和一家欢聚的温暖氛围相连。家长应该带着孩子认真过好这些节日,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能够传承传统的生活技艺,也能有更多美好成长回忆!

大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腊八粥。浓浓的腊八粥不仅营养美味,也把年味传递开来。

带着孩子认识制作腊八粥的各种原材料,或者进行竞猜活动。一起进行力所能及的准备工作,比如剥花生、剥栗子、帮助清洗等。带着孩子与家人一同劳动、感恩、分享。

1

适合孩子吃的腊八粥,你知道怎么做吗?

来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吧(网络配图)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给孩子吃的腊八粥,做法可跟成人的大不同哦,甜咸南北之争不重要,健康美味最重要!

1、选择适合孩子的健康食材

按照传统习俗,会将家里剩余的谷物豆类统统放在一起熬腊八粥,主要是大米、粳米、赤小豆、小米、黑米、豇豆、薏米、绿豆、豌豆、蚕豆等为主料,再加花生、松子、葡萄干、核桃仁、莲子、栗子等等食材。

不过孩子的消化能力较弱,爸爸妈妈可以适当加入大枣、莲子、山药等健脾益气、温中健脾的辅料。如果孩子积食的话,还可以加入新鲜山楂,帮助消化。

另外要注意的是,薏米、花生、燕麦等食材容易导致孩子过敏,对于一岁前的宝宝,尽量不要添加。

2、腊八粥要做得足够软

为了减少消化系统的负担,粥尽量熬得软一点。腊八粥中的豆类比较多,要煮到适合孩子娇嫩的肠胃更难,所以熬制腊八粥的时间要相对更长。建议提前将食材浸泡一下,这样更利于将粥煮得烂软。

3、放冰糖或者红糖

如果孩子喜欢喝甜的腊八粥,可以选择在粥快煮好的时候添加一些冰糖,冰糖没有砂糖的火气重,口感也更好。

4、配菜要新鲜

没有加糖的腊八粥,吃起来还应该考虑加一些配菜。给孩子吃腊八粥时,应尽量选择新鲜可口的绿色蔬菜、豆制品等做配菜。咸菜、酱菜等腌制类菜品除了膳食纤维、钠,其他的营养几乎没有,而且有可能含有致癌的亚硝酸盐,不要加。

2

喝粥的时候,给孩子讲讲腊八粥的故事吧

喝粥的时候,还可以给给孩子讲讲“瞌睡虫”的故事哦~

从前从前,有一户人家,有爸爸、妈妈和儿子三口人。

爸爸是个勤快人,60多岁了,还是天天鸡叫起床、天明下地。他常说:“摇钱树,人人有,就是自己两只手。”

妈妈过日子很节俭,一天三顿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她总说:“聚宝盆,不算好,勤俭才是无价宝。”

他们家粮囤冒尖儿,院子里瓜棚遮天,瓜果蔬菜终年不断。

老两口这样勤快,可他们的儿子却好吃懒做,整天吃饱了就睡,邻居管他叫“瞌睡虫”。

老两口年纪越来越大了,爸爸常对儿子说:“要吃饭,得流汗。你不要光睡觉,也得学会种庄稼。”

妈妈也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你要学会过日子呀!”

“瞌睡虫”哼两声,这个耳朵听,那个耳朵冒,什么也没有听进去。

不久,“瞌睡虫”成了家。媳妇和他一样懒:日头不落就睡,日出三竿不起。踢倒了油瓶也不扶,大家叫她“没底锅”。

过了几年,老两口得了重病,他们把小两口叫到床前,嘱咐说:“要想日子富,鸡叫离床铺,男应勤耕耘,女当多织布……”不久,老两口就先后去世了。

“瞌睡虫”看着老两口积下的满囤粮食,对媳妇说:“吃不愁,喝不愁,何必种地晒日头?”

“没底锅”看着老两口留下的满箱衣被,对丈夫说:“冬有棉,夏有单,何必纺织日西偏?”

他们俩谁也没把老人的话记在心上,每天照样光吃不干。

一年一年过去了,老两口留下的地成了荒草园,家里的柴米油盐也用光了。

这年腊月初八,北方呼啸、大雪封山。小两口没吃没穿,偎在破房子里打哆嗦。这时,他们后悔已经晚了。

最后,他们找遍了缸底、囤缝、墙边、老鼠洞,好不容易扫出一些黄米、玉米、豆子、花生粒,混在一块煮成粥。谁知端起碗刚想喝,一阵大风刮倒了房子,把两人都压死了。

后来,每年一到腊八,大人们就熬这么一锅粥给孩子们喝,让他们记住懒人的教训,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

3

腊八童谣,带着孩子一起唱起来!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闹一宿;除夕饺子年年有。大年初一扭一扭;初二、初三满街走。”

4

腊八节,学学这些诗词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网络配图)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节》

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腊日》

陶渊明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5

腊八节的习俗,你知道哪些?

腊八节是一个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节日。所以到了这一天,民间会有很多寓意美好的民俗习惯。在饮食上,尤其明显。

腊八粥

中国很多地方,腊八节都得喝上一碗腊八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其由来有纪念岳飞等不同传说。地域不同,腊八粥的风味也有所区别,还有咸甜之分。

腊八蒜

腊月初八,华北大部分地区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要先将老蒜去皮,浸入米醋中,把瓶口或坛子口封严。至除夕启封,原本洁白的蒜瓣一身翠绿,正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

腊八豆腐

在腊八前后,安徽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

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地区,人们习惯吃腊八面。头天晚上把面条擀好,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到腊月初八早晨,煮一锅香喷喷的面条,全家食用。

吃冰

腊八前一天,有些人家会找一个容器盛满水,放到屋外令其自然结冰。到了腊八节那天,就把盆里的冰敲成碎块。民间传说,这种冰很神奇,吃了它此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除了喝一碗腊八粥能让心里暖暖的,也要给孩子做好保暖工作哟!新浪育儿祝大家腊八快乐,一起迎接“年”的到来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