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孩子早恋,看这家父母怎么引导

新浪育儿


这是美国电影《怦然心动》里一个场景——一边在画风景画的爸爸,一边和13岁女儿朱莉谈论着她所喜欢的男生布莱斯。

尽管朱莉还对爸爸的这番话一知半解,但她后来渐渐领悟了其中的真谛。
今天的文章,我们继续上篇文章的话题,既然孩子对异性的好感是一种天性,那么要引导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呢?
01
答案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我仔细品味了影片中的这句话。
“双眼和迷人的微笑”,在朱莉看来这些外在的、一目了然的引人之处,在爸爸看来却只是部分。爸爸说,评判一个人不能是各部分的简单加总,而是要看“整体的效果”。
这个整体的效果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当有一次朱莉爬上那棵无花果树取风筝的时候,当她第一次有机会登高远望,看到眼前灿烂、瑰丽的景色,她了解了“整体的效果”就意味着——不论是一棵树,一幅画,还是一个人,其好看与否并不仅仅来自于外在部分的简单汇总,还来自于内在的独特魅力。
这种魅力,更多的是源于善良、宽容、诚实、坚强、勇气等美好的品质。而这种内在和外表的结合,才是事物所具备的真正价值。
那么,第二个问题产生了,什么样的人才能发现这种价值呢?
02
答案是:取决于评价者本身,是否具备这样的价值!
就如同在影片的开始,布莱斯曾经说那是一棵“无比畸形的无花果树”,而在朱莉看来,那却是一棵“最美的无花果树”。当爸爸送给她一幅无花果树的画时,对她说:“那不仅只是一棵树。”

不论是未成年的孩子,还是成年人,大千世界里的“美与丑”,完全取决于他们的内心世界。换而言之,外在事物给每个人的感受,本质上是外界万物,投射于内在自我,然后加工形成的影像。
简单地讲,世界万物就是自我的一面镜子。正如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所说“你若光明,这个世界就不会黑暗。”

所以,同一件事物在不同人的眼中,形成的价值有所不同,甚至会有天壤之别。
接着,又产生了第三个问题,究竟会是什么影响到这种“价值的形成”呢?
03
答案是:始于童年,最重要的因素来自于父母,来自于家庭。
影片中朱莉和布莱斯的“内在形成”完全来自于父母的影响。

朱莉的家庭虽然经济拮据,但父母给予的尊重和理解,父亲对智障兄弟的不离不弃,父母之间的互相支持、相濡以沫,为三个孩子提供了肥沃的精神土壤。因此,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也同样和谐而健康。
而反观布莱斯的家庭,父亲的虚伪和傲慢、自私和独断,使得家中唯一的男孩布莱斯也同样有些自私和懦弱。而在读高中的女儿却“叛逆”而对抗,与父亲的关系极为紧张。
所幸,外公的到来和影响,重新塑造了布莱斯的内在,引导他走向诚实的自我。

最终,布莱斯也发现了那个“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如宝石般光彩夺目的女孩——朱莉,并真正爱上了她。
更为重要的是,当他在和朱莉一起种下无花果树幼苗的时候,他自身也完成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深刻成长。

把镜头拉回到我们的日常,我们总是被最容易看到的外表所吸引。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却深藏于不易被觉察的内在之中。
我们渴望孩子拥有一份光彩夺目的人生,期望未来他们能遇到一个优秀的人生伴侣,能经营一个幸福的家庭。
而这一切最好的方式,归根到底,就是我们父母自己能够成长为一个“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人。即使身处平凡,却也能熠熠发光。

-END-

明了父母课堂(公众号同)针对6-12岁的小学生家长,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的家庭教育咨询指导服务,帮助您解决孩子的学习力提升、减少手机游戏的依赖、青春期前后的亲子关系建设等教育难题。
更多科学与健康、简单与明了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尽在“明了父母课堂”。
(本文章为作者原创,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文章转自微博:明了父母课堂-明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