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问答:心理学博士霄霏答父母看多远,孩子走多远(一)

新浪育儿
“父母看多远,孩子走多远!”不只是关于旅行。当爸爸妈妈只关注孩子眼下的发展问题,总难免焦虑,这种焦虑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而当爸爸妈妈看到十年二十年之后,或者回想自己十年二十年之前,就会发现有很多焦虑是不必要的,就会释然的多,这样也给孩子提供了从容发展的氛围。从小带孩子到外面看世界,意义和乐趣是什么?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去旅行,看什么样的风景,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旅行中会更了解孩子吗?在养育女儿过程中,心理学专业素养会帮父母看到更远吗?北京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霄霏就“父母看多远,孩子走多远”的问题做了互动回答。

1.@用户:您好。请问三岁男童还不能控制大便,需要多注意些什么呢?小便会说了,其他表现也正常,就是经常坐着大便,教了好久总是教不会。很苦恼
霄霏:教不会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些方法是否适合孩子本身的特点。父母要花点时间仔细观察孩子排便的时间规律、是否有提前愣神之类的表现,敏感的把握好时机提前准备,同时问孩子、引导孩子说出来。
2.@用户:你好。男宝2岁9个月,最近我们发现,带娃娃外出时不管遇到认不认识的人,宝宝首先会主动热情的打招呼,但是紧接着就会向别人吐口水或者挥手等攻击性的行为,该怎么纠正呢?
霄霏:两岁多已经可以开始学习社会规则,孩子会看到大人的反应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但是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别人的感受。孩子这个习惯性做法未必是攻击,也许只是看到别人的反应觉得有趣。家长看到孩子不适当的社会行为直接制止,鼓励他打招呼之类恰当的行为,另外也要多引导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
3.@用户:宝宝3周岁4个月,女孩,吃饭小时候习惯没有养好,喜欢裹饭不咀嚼。吃饭时间长量少。不知道该如何纠正,而且现在好像有点小叛逆。打屁股了都不行
霄霏:如果赶着去玩就能吃快,姑且排除口腔问题的原因。平时习惯慢,到着急的时候打小pp也不管用啊,纠正习惯还有些慢起效办法。两餐间隔足够长,饮食多些变化,另外可以用点强化塑造训练:一餐饭可以分开几次给她,每次一小部分,鼓励她尽快吃完,然后表扬或奖励。
4.@用户:我家孩子4岁,平时挺贴心的,就是有时她会选择性忽略我们说的话,比如她在玩,我们叫她吃饭或是洗澡刷牙睡觉之类的,会提醒好几次才有反应。前提她的听力没问题啊。面对这个,很容易让人火气上来,您能支些招吗?谢谢。
霄霏:选择性忽略其实是专注的另一面,玩的时候不容易分心是这孩子的天性,试着理解她的特点(专注可是很宝贵的品质)就不容易上火了,多琢磨适应孩子特点的提醒方式。比如和孩子约定好妈妈有节奏的拍手她也跟着拍,习惯之后跟妈妈拍手帮助停止她正专注的活动,再嘱咐要做的事,还可以给她留点缓冲的时间。
5.@用户: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专业人士,养育自已的孩子也需要警醒吗?如太过于依赖本专业知识,或者到个体时,过于学术有行不通的时候?
霄霏:发展心理学同时关注群体规律和个体差异,也非常清楚这两者的差别。涉及到具体的孩子,没有比父母更适合贴身观察的研究者了,凡是用心观察的家长都能发现孩子的特点、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成长、他们是否超出群体规律太多而需要额外的关注……所以这些家长其实都是儿童心理学家。
6.@用户:请问父母离婚过程中以及离婚后应该怎么做才对孩子未来影响尽可能小?怎么解释为什么父母要分开?
霄霏:建议趁孩子小的时候直言相告,说爸爸妈妈离婚了不生活在一起了。对孩子来说离婚的父母还是父母,所以父母仍需要共同配合来教育抚养孩子,这一点务必在离婚前考虑清楚。生活中有亲切的成年男性和女性榜样,有足够有爱的亲朋支持,单亲家长自己不要觉得单亲家庭缺憾,那么给孩子的氛围也会是积极的。
7.@用户:几乎所有的童书里,小朋友都痛恨洗澡、洗头、收拾房间、整理个人物品……显然是站在同情和支持的一方。好吧。可我怎么记得我小时候就不是这样呢?又有人说,别急,长大就好了。我看不一定,有的大人也是一团糟。无论如何,讲卫生,有条理,总不是坏习惯吧。心理学能给反方一点支持么?
霄霏:讲卫生有条理当然是好习惯,可在有些童书里好孩子经常显得不够“酷”、不够“有个性”。这跟时代和教育观念的变化也有关系,《草原小屋》那个时代所描绘的孩子也是很小就生活自理兼帮忙家务。重个性、轻规则的教养到青春期会制造一些难题,准成年人的责任和和大孩子的权利常常混淆不清成为矛盾的焦点。
8.@用户:孩子现在8岁,二年级,学习热情不大,干什么都磨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题也慢,自制力很差,但是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比如读故事书就可以很专注,请问,怎么才能改变他磨蹭、上课注意力差、自制力差的坏习惯?
霄霏:家长自己的观察就很细致,如果坏习惯是因为缺乏兴趣,那不妨从兴趣出发培养起好习惯。可以找一些和学校学习内容相关的有趣的图书或者活动来引导孩子,也可以把这些作为他一段时间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奖励。
9.@用户:关于父母看多远,孩子做多远的事情,我还是挺焦虑的,不知道如何发展孩子的兴趣,也不知道如何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城市去旅行。孩子7岁女孩,请给一下建议,谢谢
霄霏:回想一下你小的时候想要去哪里,再想想未来这个小女儿会去哪里。你想去的地方也可以跟孩子分享,未来这个孩子会去更多地方,有时候不要过度安排,去了哪里就享受哪里吧。你看看孩子的眼睛,如果她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非常专注热情开心又有成就感,那就多带她去做吧。
10.@用户:请问霄霏老师如何引导孩子的职业兴趣?
霄霏:引导职业兴趣首先是从了解开始吧,美国的中小学都会有职业教育,请不同职业的人士来给孩子们讲自己的专业和经历。但是引导孩子的职业兴趣,首先你对孩子的特点、兴趣和能力都要有观察和了解。
11.@用户:小狐狸同学如果脱离我的管束自己反而能做到更好,如果我对她有管束的行为,她反而不听话,而且在家里动不动就会发脾气。我原来以为带她出去游历会扩展她的视野,旅行会给她一生活的历练,但是现在看,怎么有点不对。是不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就像根刺了?
霄霏:青春期的变化确实很让家长头疼,这个阶段会过去。旅行的历练会让孩子自立,同时自我意识也增强了,但是他们需要有一些界限,知道不同的意见要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相互尊重的争论可以有,在旅行的时候他们也需要知道如何妥协。
12.@用户:小女孩2岁5个月,除了简单的叠字和家人称呼外,不怎么会说话,但是能够听懂大多数我们说话的意思。需要带她做什么样、什么科的检查?
霄霏:如果排除了听觉和发声的障碍,那么可能是说话的动机不是很强,有时候家人太“善解人意”,孩子不需要说出来就给她反应那么孩子就不需要说了。家人可以试试“慢半拍”,等孩子发出接近的发音,再给她正确的示范和鼓励。
13.@用户:现在都幼儿园很难报名,民营幼儿园很贵也良莠不齐。您认为三岁第一年仍旧在家培养,等中班或大班再去强化锻炼一下如何?
霄霏:不知道您说的在家培养指的是什么。小孩子在幼儿园和同伴相处是很关键的培养,如果小区也有很多孩子可以一起活动还可以考虑,如果只是和大人在家里,那会损失很多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机会,这个损失不能不考虑啊。
14.@用户:小孙女七月就满三岁了,带她去外地旅行意义大吗?担心她水土不服,只能是走马看花。
霄霏:旅行当中适应环境变化也是意义之一吧。不管走马观花能给孩子留下多少印象,和大人一起出门就是很好的经历,会让情感联系更紧密。太辛苦的行程对大人和这么小的孩子都是负担,选择适合这个年纪的行程吧。
15.@用户:父母,老师的焦虑造成孩子的‘问题’如何把父母老师的意识提高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政府,社会,学校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您怎么看?谢谢
霄霏:说的没错,教育必须得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但是这些社会学校也是由众多家长老师组成的。我知道很多家长都组织起来互相支持,也积极配合支持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我们可以先行动起来,营造一个健康的小社会。
16.@用户:男孩子6岁,喜欢玩网络游戏,画游戏场景的画,模仿游戏角色的动作,模仿游戏角色的语言,惟妙惟肖,如何让他懂得保护视力?减少对游戏的兴趣?东北长时间的冰冻,如何策划他的旅行?什么路线和内容合适?
霄霏:网络游戏不是不能玩,但是一定要限制,用实际生活中的活动和人际交往去替代这些。当然这需要父母付出时间精力,陪伴孩子,带孩子到大自然当中去,爬山最能锻炼男孩子的体魄和精神。
17.@用户:你对凭“经验育儿”怎么看?
霄霏: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家长也都不同,经验只是在共性的部分有帮助,涉及个性的部分就不能生搬硬套。需要家长自己去观察自己的孩子,发现他们与生俱来的特点再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