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问答:早教专家李子勋答解读早教的秘密(一)

新浪育儿
你是不是在孩子3岁前不辞辛苦地陪伴他们上各种早教班,参与形形色色的技能培训?你是不是那种孩子一生下来就恨不得让他们成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小小神童,恨不得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那么读《早教的秘密》你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它完全颠覆了你头脑中固有的对早教的看法!国内著名心理学家、早教专家李子勋就“解读早教的秘密”的问题做了互动回答。

1.@用户:三岁以后上各种兴趣班有必要吗,比如有人说三岁就要上英语班了
李子勋:必要,但不要看重效果。
2.@用户:李老师您好!我宝宝一岁五个月,女孩,胆子特小,去公园看到人偶很怕,越靠近越怕,都快哭了。从十个月大到现在一直认生,有人跟她打招呼她就手一舞,很烦躁的样子。每到人多的环境就特安静老实。平时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带着她,出门也不太多,跟这有关吗?这正常吗?我该做些什么呢?
李子勋:多带她出去看看,会不会有改善.
3.@用户:李老师,你好。我孩子5岁,挺叛逆,知道什么是对,就是不肯按对的方式做,说自己喜欢调皮捣乱。比方说他知道吃油炸东西不好,但吵着吃,还经常说自己喜欢吃油炸东西,知道不能往墙上画还要画,有时会给自己找借口说不小心。让他叫人不肯,说嘴巴干。像他这样和大人对着干是因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李子勋:淘气的孩子总体上说要聪明一些,不要担心孩子的小聪明。当然,也不要因为这些表现家长就沾沾自喜,家长要比孩子更聪明,更狡猾,更淘气,孩子反倒会发展更大的智慧来竞争。
4.@用户:老师您好,儿子快两岁了,大概一岁半左右开始护着自己的东西,怎么引导他分享?
李子勋:有这样的行为比没有好,小时候爱护自己的东西,长大以后也会爱护尊重别人的东西。
5.@用户:现在早教的理论和流派很多,蒙特梭利,杜曼,卡尔威特等等,让家长眼花缭乱,这一方面,您对家长有什么建议吗?
李子勋:每种早教理论都是可行的,关键是父母需要根据孩子的特性去选择。有时候是可以试用三个月,看看孩子的发展再决定是否长久的跟下去。相对来说,有些教育流派比较过时了,现在的孩子已经不是五十年前的孩子,这些教育理论适应的环境也不是中国文化的情境,父母需要多思考。
6.@用户:您好,对于发育迟缓或者智力缺陷的孩子,早教的介入有帮助没有?有哪些早教方式,能有哪些提升?
李子勋:肯定是会有帮助的,但是方法会不一样。需要专家的指导。美国有很多这样的写给父母的书,可惜没有人去翻译。如果你懂英文,可以再亚马逊网上书店购买,根据你家孩子的问题买专门的书。
7.@用户:李老师您好!我们家宝宝4岁半了,我最近发现他总是将“臭”啊,“屁”啊什么的挂在嘴边,我越是告诉他这些是不好的话,不要说,他越来劲,我该怎么办?
李子勋:不要关注是最无害的对应。关注孩子是一种强化,越不想让他说,他越兴奋,因为关注父母感受也越强烈,结果不好。
8.@用户:李子勋老师好,我儿子八个月大,看了您的书很受益,我也更注意带孩子亲近大自然,与孩子更多的拥抱。不过因为我是个职场妈妈,上班时很忙,下班后很想休息。但面对宝宝时会有些负疚感,觉得陪他不够多,自己不是个称职的妈妈。不知道这种想法对吗?我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的状态呢?
李子勋:周末与假期可以让孩子更多的在野外,到不同的地方,也是可以的。在自家房子里培植一些植物,养育一些小动物也可以补偿。
9.@用户:李老师好,家有4个月女宝宝,爱笑,现在这个阶段能为她做些什么呢,或者适合这么大孩子的早教方式是怎样的呢?作为麻麻,应该怎样做~~
李子勋:带她到大自然中去触摸这个世界。
10.@用户:早教班中关于音乐培养的课程,到底有什么作用?
李子勋:我在书中说到,一岁前重要的音乐教育与培养是让孩子更多的聆听自然的声音。
11.@用户:对现在教育中的“反自然”您多有批评“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却只培养一种人,这是一种教育的悖论情景。”那么“在家上学”(homeschool)一直用这种方式直到初中,然后十几岁出国,这种学习方式您认同吗?
李子勋:关键是看在家上学的方式,如果关注到孩子生理、心理、认知发展的多重需要,也能与自然接触是最好不过了。但我个人孩子主张补偿式的,即学校不能给予孩子的东西,家长努力去补充。小学是建立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与同学在一起。中学六年主要发展孩子独立的思维与学习能力……
大学才存在是学知识的地方。学校评价孩子能力的标准存在一些问题。在家学习对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孩子是可以的,甚至更好。只有父母更知道自己的孩子,教育的时候也比较容易顺着孩子的特征。我们的小学理性的东西太多,缺少感性、艺术、运动、社交方面的培养,这些东西在小学是比理性更重要的能力。谢谢你
12.@用户:孩子上幼儿园哭,是应该继续送呢?还是暂停一段,对孩子的哭闹要用什么态度对待呢?
李子勋:可以坚持,最初做好陪伴一下,妈妈也和他一起上幼儿园。或者晚送早接,一般两周后孩子都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3.@用户:为逃避体制内学校的重复枯燥及激烈的升学压力,广州部分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自己教孩子。能内在一点分析一下这种现象吗?
李子勋:不太清楚在家上学的内容,关键是要与孩子们接触,如果能确保这个,孩子八、九岁直接进入小学三年级也是很理想的。不过,我没有了解,不能评说广州的这个时期。如果有几家的小孩在社区里有一个有教育经验的老师带领,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14.@用户:我儿子21个月,偶尔喊爸爸妈妈,但不是对着爸爸妈妈喊,只是会发音,其他不说话,另外,脾气很大,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怎么办?
李子勋:应该不是问题,语言的发展儿童间的差异较大,可以给一些促进,继续观察。
15.@用户:孩子上幼儿园,刚开始哭闹,是不是年龄小的原因呢, 2岁半,还有不在幼儿园拉臭,憋着,在家都是马桶,幼儿园是蹲便,是因为这个原因不习惯吗,不过有的小朋友就可以的
李子勋:没事,如果在幼儿园他拉臭,回家给予他一个支持,或者满足他一个愿望。
16.@用户:孩子27个月,脑子非常聪明,早教太贵了,一年要1万多,我也是搞过教育的人,都担心怕耽误了孩子,请问我该怎么培养孩子呢
李子勋:读读我的书,也许有很多不花钱而效果更好的办法。
17.@用户:您说“十几年一直在思考直觉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性”,这是您对人的成长和养育的反思吗?您是更相信直觉的力量了吗?
李子勋:啊啊,并不是认真的思考,只是要完成育儿杂志的专栏,不得不多想一些。其实育儿没有专家,因为我们都只是一两个孩子的父母,并没有那么多育儿的经验。我的这本书要在随意中读,不要太认真,认真的话书中的很多提法都不是很严谨的。我也希望读者在感性中去读,不是去理解,是去感觉。
18.@用户:您在《早教的秘密》一书中多次提到“增进国人多样化育儿”,您认为我们现在的育儿方式是不是太单一?无论是目标还是方式?
李子勋:同感,其实古人不是这样育儿的。只是西方的理性与教育进来以后,国人有一种内在的自卑情结,总是怕跟随不好西方,所以着力在孩子身上才出现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