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养育百科

警惕!别让你的鼓励起了反作用

辽一网-华商晨报

关注

宝宝积极劳动,或者做出你认为“好”的某件事时,当然应该受到鼓励。但是鼓励和鼓励不同,从长远看,结果也非常不同。不恰当的鼓励,很可能导致你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做家务、越来越不爱学习。

鼓励孩子主动做事,更应激发内在动机

我们想要让孩子主动做事情,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孩子做这件事情的动机。外在动机通常是因为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奖励,所以才去做这件事;而内在动机则是因为完成这件事情之后会有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满足感。

每年,约有 1300 人进入西点军校,但只有约 1000 人能毕业。研究发现,具有强烈内在动机的人,毕业的可能性比平均水平高 20%。所以我们在鼓励孩子主动做事的时候,就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在保护内在动机的同时,也要避免物质奖励的负面影响。

避免对孩子“懒惰的表扬”

儿童心理学家吉姆·泰勒(Jim Taylot)曾建议父母不要对孩子使用一些通用的赞美,比如“做得好!”“真棒!”等。他把一些诸如“不错!”“很好”等表扬归类为“懒惰的表扬”,这些表扬对孩子而言几乎没有什么价值。

如果表扬孩子很聪明

这样只会强化孩子紧闭性的思维模式。孩子会认为自己的成就都是因为自己聪明,所以成功也是理所应当的,而如果遇到失败则是自己不够聪明的原因。

如果表扬孩子的努力和付出

可以提高孩子的开放性思维模式。同样在考了个好成绩之后,家长跟孩子说:“之前复习的时候你一直非常努力,所以这次考得这么好,非常棒!”这是强调孩子是因为努力才考得好。

表扬的最好方式就是描述事实

描述事实,肯定这个事情的重要性,最后表达自己对孩子完成这件事情的感受。比如“你今天主动帮妈妈晾衣服了(描述),做得很棒(肯定),妈妈非常高兴你帮妈妈做家务(表达感受)”,或者“今天早早地就把作业写完了(描述),一定非常努力(肯定),我非常为你感到高兴(表达感受)”。通过这样的表扬,孩子会慢慢建立做事情或者学习的内在动机,从而养成主动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从什么时候需要开始培养孩子做事的内在动机

孩子2岁就开始能感知他人的情绪状态,比如开心或不开心,而这个时候孩子会开始非常想要帮助他人,比如帮忙递东西等,这些就是亲社会行为的初端。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鼓励孩子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个阶段孩子的内在动机非常充足,他们单单通过帮助他人就能得到极大的快乐与满足,这是一个绝佳的巩固孩子这种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心理学上称之为“正向加强(Positive Reinforcement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奖励机制,但是这种奖励是孩子自己奖励自己(内在动机),而不是家长奖励孩子(外在动机)。

这些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其实千难万难,中间的过程,根据孩子的不同,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情况。在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的过程中,家长需要付出的心血,一点也能不少,亦绝不应忽略。但是在自己的努力下,看着孩子一天天发生改变,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卓越,回望背后的辛苦,我明白,这些欣慰都是教育者及家长为之努力的原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