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养育百科

别着急 尽快找出发热的原因

新浪育儿

关注

(a) 属于正常现象的变蒸热

变蒸又叫小儿变蒸,一般是指婴儿在生长过程中,或有身热、脉乱、汗出等症,而身无大病。变蒸学说是我国古代医家用来解释小儿生长发育规律,阐述婴幼儿生长发育期间生理现象的一种学说。小儿生长发育旺盛,其形体、神智都在不断地变异,蒸蒸日上,故称“变蒸”。

“变蒸”无其他病症

“变蒸”一般只是发热,不伴有其他病症,“变蒸”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发热。中医典籍《脉经》《诸病源候论》等认为,变蒸是孩子正常的生长过程,就像竹子长节一样,一般新生儿64天一蒸,一岁后128天一蒸,每次会有5天的发热期,对健康并无大碍。小儿在生长发育阶段,常会出现发热精神却很好的情况,一些家长会误以为是感冒等,其实,这可能就是变蒸。

“变蒸”和发热的区别

变蒸和疾病引起的发热是有明显区别的。

专家答疑

热型、热程有助于诊断治疗?

发热有不同的热型、热程,每日温度相差不大于1℃为稽留热,每日温度相差大于1℃为弛张热,间隔2〜3天发热1次为间歇热,热型无一定规律为不规则热;热程在2周以内者为急性短期发热,持续2周以上者为长期发热。热型热程对诊断治疗都有参考价值,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抗生素及激素的广泛应用,热型对诊断的帮助已不像过去那样重要。

(b) 小儿发热的 5 个常见病因

除了变蒸外,小儿发热,从病因上可分为以下5大类,以第一类感染性疾病最多见。

(c) 看有没有出疹,疹退热就消

有一种疾病有这个特点,是玫瑰疹,在医学上叫幼儿急疹:“疹退,热出,病愈”。

有个小孩刚1岁,发热38℃左右,精神状况还可以,能哭,能笑,也能吃点东西,小脸红扑扑的,除了发热,没有发现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又过了两三天,突然出了一身疹子,这种疹子是淡黄色的,用手压上去可以褪色,出疹子以后,孩子的体温慢慢下降。疹子一退,热也跟着退,疹子三四天就会退去,没有任何痕迹,病程就结束了。

刚开始发热,家长很着急,但是可以观察,特别是1岁左右的孩子,看他有没有出疹。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病,出疹之后没有什么疤痕,也没有什么并发症,家长不必太担心。

(d) 是不是穿太多,喝水又太少

大人总怕宝宝着凉,给他穿很多衣服,发热以后穿衣服更多。穿太多而喝水又太少,很容易引起发热,尤其是夏天。这种发热叫功能性发热。

小孩的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加上吃的蛋白质类食物比较多,产热比较多,通过皮肤的散热才能散发出来,散热的主要方式就是出汗,如果水分供应不足,出汗比较少,从体内产生的热量也不能带出来,就会出现发热,甚至可以引起高热。所以,小孩一定要多饮水,尤其是夏天,会走会跳的孩子穿衣服有一个标准,就是比成人少一件就可以了。

(e) 疫苗接种也会有发热反应

孩子接种一些疫苗之后,比如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等疫苗,都会有一些反应,发热是常见反应,这种发热多半是低热,37.5〜38℃。

区别轻重缓急的标准

区别轻重缓急的标准是,一般预防接种之后的发热多半是72小时之内自觉退去。如果超过72小时还在发热,可能就不能用单纯的预防接种反应来解释了,必须要马上就医。

同时提醒一下家长,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在得感冒或者胃肠道疾病的时候,尽量推迟预防接种的时机。

低中度发热简单处理

当然,预防接种后大部分孩子的发热都是低中度发热。如果超过38.5℃怎么办?可以适当给予单纯的退烧药,其他抗感冒的药不必服用。而低热则不用吃药,多喝水就可以了。

(f) 别小看脾虚积食,“万病根源”不夸张

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致使食物蓄积肠胃,在胃肠无法消化发酵而产生热能的发热,以婴幼儿为最多。这种发热四肢掌心热,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热退而痊愈。

捏脊:改善积食

精准定位:后背正中,整个脊柱,从大椎至长强成一条直线。

推拿方法:由下而上提捏孩子脊旁1.5寸处3〜5遍,每捏三次向上提一次。

取穴原理:捏脊可以促进孩子脾胃消化,避免肠胃积食引起的发热。

摩腹:健脾助运化

精准定位: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推拿方法:家长以右手中间三指顺时针推拿孩子腹部3分钟。

取穴原理:中医认为,腹部是气血生化之源。虽然摩腹法作用于局部,但可以通过健脾助运达到培补元气的作用,从而有益于全身保健。

——本文摘自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授权的《宝宝不咳嗽呼吸畅》一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