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养育百科

海外娃如何学经典?

新浪育儿

关注

新学期宝贝俩换了一位新的中文老师,这位老师经验丰富,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不过相应的,她教授的中文也比较系统化,头一次宝贝俩接触到了中文语法,也接触到了一些古文,宝贝妈咪感觉吧,孩子学习语言,开始自然是兴趣为主,但如果想深入学习,还是需要学习语法,背诵一些名家名篇,可以说老师的教育正和妈妈的意。

     

中秋节之际,宝贝俩在中文学校很应景地学习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为什么苏东坡又叫苏轼?古人的名,字和号各代表什么,老师又给孩子们解释了这首《水调歌头》到底是什么意思, 最后要求孩子们背下这首词。这下宝贝俩傻了,哪有上中文课还要背课文的?宝贝俩开始寻求妈妈的帮助:妈妈,我们不可能背下来的!     

妈妈假装好奇,问他们,是哪一篇啊,这么难?先给我读一下听听好不好?     

贝贝打开老师印发的资料,开始给妈妈念----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妈妈笑嘻嘻地接下去----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贝贝很奇怪:妈妈,你会背?     

这不是废话么?妈妈心说了,是个中国孩子,上过学的都会背。这么脍炙人口的中秋名篇,你妈妈怎么可能不会背?怎么说,上学时俺的古文也是数一数二的呀!     

不过妈妈对妹妹说的却是:对啊,我读过,所以就会背啊,你也可以的。还记得你好小好小的时候还不认识中国字的时候就可以背《三字经》,是不是?这个比《三字经》的字可是少多了,试试呗,我们多读几遍,说不定你就会了。     

贝贝嘟囔:可是那个比这个容易。     

妈妈笑嘻嘻反驳:才不容易,贝贝知不知道?妈妈到现在也不会背《三字经》(呃,是因为学校不考试这个----妈妈心里补充。),还是跟着贝贝和宝儿学会背了一点点,是不是?这回是妈妈会背《水调歌头》,贝贝也可以跟妈妈一样一下子就学会啊。     

贝贝半信半疑,嘿嘿,被妈妈歪理糊弄惯了的孩子还是有一点点防备之心的,知道妈妈的话要辩证地听。所以贝贝继续问:那要是还是背不会呢?     

妈妈大包大揽:那我就去找老师说,这个太难了,妈妈说了我家宝贝可以学不会。成不?会不会有一点点丢人?     

有了妈妈的保证,宝儿和贝贝终于没了后顾之忧(反正最后妈妈会去跟老师交涉,对吧?是我妈说不用背的。-------不过依照这老师的严谨劲儿,妈妈说话有用么?妈妈这么糊弄你们都信?傻孩子们你们怎么不想想啊?嘿嘿,妈妈心里也有算计啊!)。     

就这样贝贝读一遍,妈妈背一遍,不用念到5遍,小贝就已经能够不发错音地读下《水调歌头》这篇词,妈妈偷眼瞄了一下时间,还不到一小时呢,就这速度,一周的时间背下来,没问题啊?     

晚上轮到了宝儿念书,到底是大几岁的孩子,识字量比妹妹也要多一点,很快就能连贯朗读下来。下面,宝贝俩面临的难题,就是如何记忆这首词了。     

和小朋友们当初记忆《三字经》对比,大孩子的记忆力通常是和理解力结合起来的,在明白了文章的意思之后,记忆相对来说就容易一些,不再是死记硬背。所以新中文老师很有意思,经常让孩子们大段的抄录文章的翻译稿和老师讲述的重点内容,很有一点我们以前上高中和大学时做笔记的样子。这种教学,对我家宝贝这个年龄的来说也许早了一点,宝贝妈咪认为更适合上高中以后的学生,但老师照顾到小朋友的理解能力,把课堂上的文字笔记写得既详细又比较精练,宝贝俩除了抱怨要写很多中国字,别的倒也没说啥,宝贝妈咪就默认----这俩孩子可以接受。所以在熟记了老师讲解的《水调歌头》的意思之后,我们开始背诵了。     

这次宝儿要求先来,我们从宝儿记得的部分开始,不会的地方妈妈补上,也就几分钟吧,这首词就这样背诵完了。妈妈很得意:宝儿,你看你记住了很多么,就差一半了,再多背几次就完全记住了是不是?这首《水调歌头》。,没有你想的那么难记吧?     

宝儿大受鼓舞,忽然发觉真的自己记住了很多,打铁还要趁热,宝儿顾不上妈妈还在洗碗,要求:妈妈,我们再来一次!这有什么难的?小家伙就像是小跟屁虫一样跟着妈妈在厨房里乱转,一边把这首词背了一遍又一遍,到了第五遍,妈妈已经不再需要为宝儿提词,只要把他记不起来的部分的含义提点一下,小家伙就可以想起原文,哇!好有成就感!妈妈给了宝儿一个大大的拥抱:聪明的儿子,你看你只用了不到一小时就背下来了,我们还有至少5天的时间可以让你背得更熟练,你看还需要妈妈跟老师说这首词太难了么?     

宝儿扭头就跑到妹妹那边炫耀去了:贝贝,我已经会背了。不出意料,妈妈听到了贝贝的哭声----这还了得,好强的贝贝怎么能够容忍哥哥比她背得快?哎哟妈妈这个这个后悔,就忘了提醒哥哥一句别招摇。这回好,妹妹生气跑到自己的小房间把自己关起来了。这回爸爸出马把女儿哄出来:就是么,哥哥都能背,妹妹就更可以了,来,爸爸陪着背!     

有了哥哥的榜样,小贝知道了背下这首词不是不可能的事,信心长了很多,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了,两天后,小贝口齿清楚地给妈妈复述了《水调歌头》,在老师要求的最后期限之前完成了任务。     

有时,孩子不是不会,他们缺的可能就是一点点信心与鼓励,这些恰恰是父母能够给予的,有了这些支持,很多在孩子面前高不可攀的难题,其实----就是纸老虎,一点就透。

本文来源 新浪博主 雏凤清音博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