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养育百科

如何判断孩子何时需要我们的陪伴?

新浪育儿

关注

养育孩子,陪伴孩子,成为很多父母常常谈论的口边话题,也是困扰较多的话题之一。关于是否要陪伴孩子的观点有很多,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原本认为孩子非常需要父母亲力亲为的陪伴,而且是高质量的陪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们认为孩子可以完全独立时,但事实是父母很多时候还需要父母进行陪伴时,父母开始反思,是不是陪的太多了?孩子太依恋父母了?更让父母担心的还不仅仅是依恋,而是依赖。备受瞩目的陪写作业,就让很多父母头疼。如果这样陪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孩子的作业难道不应该独立完成吗?还有的父母甚至提出,自己小时候也没人陪啊?还不一样好好地长大了吗?是不是正是因为之前的过度陪伴孩子,才导致孩子当前诸多行为问题的根源所在?

一种是原本认为孩子需要更早的独立,父母需要放手,需要给孩子探索的空间,需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理顺生活。然而,随着孩子的长大,有些孩子叛逆了,跟父母不亲密了,甚至抑郁了。父母们常常反复提及安全感这件事情,一旦孩子出现了一些心理上的问题,便会首先寻到安全感的解释上,于是从小缺失的陪伴成为第一个被质疑的因素,如果再考虑到关键期、敏感期这些发展关键词,父母在养育中简直会窒息,认为往事不堪回首。甚至有些家长,真想直接放手眼前的孩子,干脆重新生个孩子,重新养育,把之前的错失的忽视的陪伴弥补过来,悔不当初。

鉴于两种关于陪伴的困惑的存在,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话题:孩子是否需要陪伴?

很多问题,都不能简单明确回答,这个问题也不例外,确实不能完全用是或者否来回答。为什么呢?因为养育是件十分动态、立体和繁琐的事情,是父母和孩子不断反复互动的过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问题可以聚焦或是凝结在一个要点上,但是我们很难静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尽管我们可以假设人的心理存有普遍一致的规律特点,可以短时间假设亲子互动处于静止状态并加以分析和调整,但是我们都清楚地知道,这并不是现实,而只是一种实验室的研究条件。正因此为,很多研究结果推广起来,并没有那么理想,并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亲子养育问题。这就像是我们去医院体检一样,任何一个化验结果都是取样那一刻的结果,我们的身体是动态的,每一刻都在发展变化,有更新代谢,也有衰老质变,所以在使用任何干预手段的时候,都需要跟踪和记录,以便更好地解决身体问题。心理问题、养育观念、管教办法同样如此,需要以动态的、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不断调整,来适应孩子的发展。

大体上来说,孩子肯定需要父母的陪伴,因为人类具有独特的社会性,需要跟自己的至亲保持持久的感情联结。而且这种陪伴绝对是相互的,孩子年幼的时候,更需要父母来陪伴自己;而父母年老的时候,更需要孩子来陪伴自己。因此,未必总是孩子需要父母陪伴,而是较为弱势的一方,往往需要较为强势的一方来给予陪伴。由此,可以更加完备地回答我们今天的困惑,孩子真的需要陪伴,但不是每时每刻,每一件事情都需要陪伴。

综上所述,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需要陪伴?什么时候应该陪伴孩子?什么时候应该不陪孩子?第一和第二种情况父母特别应该陪伴孩子;第三和第四种情况父母最好不要陪伴:

第一、孩子主动邀请父母进行游戏时

因为游戏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内容,就像工作对我们成人一样,贯穿我们的整个日常生活。另外,孩子的很多智力提升、情感发展都是在游戏中得以完成和实现。由此,陪伴孩子进行游戏是父母养育中应该花费大量时间和心力去从事的工作,是首要之事。。

第二、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

孩子有时会表面上抗拒父母的接近,但实质上此时的孩子却需要父母的陪伴,内心对父母依恋依赖的需求非常巨大。此时父母要注意不要刻板地认为,陪伴就是一定要说些什么,或者是做些什么,更不用果断地认为,一定要在这个时候给孩子讲明白道理,然而非也。陪伴,本身有着很强的被动性质,父母在陪伴孩子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需要什么,随着孩子的需求走。有时孩子只是需要父母一个拥抱,一个亲吻而已,无需任何的评论和作为。在父母温暖的陪伴下,孩子才能具有很强的自我思考能力。如果他们需要父母参与时,他们会跟父母讨论,征求父母的建议,此时父母再开口不迟。

第三、孩子独自游戏自得其乐的时候

有时孩子还会特别要求父母不要去看他们,他们想要独自在一个隐秘的地方,或者是单独的房间里游戏,此时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诉求,听从孩子的诉求,不去打扰他们。因为很多孩子喜欢沉浸在假装游戏的乐趣里,充满幻想,不喜欢被人窥见,他们会感到害羞。有的孩子在有小伙伴一起游戏时,也非常不喜欢父母的陪伴,会觉知陪伴为一种干扰。父母要懂得识趣,主动退出,暗地里保障孩子的安全健康即可,切不可强制性陪伴,令孩子反感抗拒。

第四、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任务事情,父母一定要毅然离开,不再陪伴

有时孩子虽然具备了一些独立的能力,但自身并不能完全认识到,还是习惯性依赖父母,此时父母要协助孩子重新认识已经长大的自己,看见自己的能力,勇敢地独自应对。想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就要懂得拒绝陪伴,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具体的帮助上,父母要跟孩子亲密相处,方能了解孩子的真正实力,才能恰到好处地捕捉到撤离的最佳养育点,给孩子自我独立的机会。

如此说来,为人父母显得很是卑微。在孩子这里,父母似乎要达到“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境界,才能很好地判断孩子是否需要陪伴,既不会因为陪伴太多而阻碍了孩子,也不会因为陪伴太少而忽视了孩子。

但这又何妨呢?世上哪一种真爱不是卑微而又伟大的呢?

本文来自@赵博士养育咨询室温暖陪伴 微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