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化学物质中毒如何紧急处理?

新浪育儿
焦点案例1
6岁的小男孩鹏飞,被妈妈抱着送到医院急诊科时嘴部损伤、口腔溃烂,痛苦不堪。原来是他误将邻居伯伯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当成饮料拿起来喝,入口后因味道难闻又本能地吐出来,虽然液体只在口腔短暂停留,但娇嫩的口腔已被氢氧化钠水溶液严重灼伤,嘴唇和面颊等沾了液体的地方,也被不同程度腐蚀。
焦点案例2
5岁多的小雅,看到家里角落放着面包,伸手抓过来就往嘴里塞。幸好被妈妈及时看见,急忙伸手把拌有老鼠药的面包从孩子口里抠出来。看见孩子嘴里还残留了一些碎面包,妈妈拿起水杯让小雅漱一下口,结果孩子将水咽下,本来只残留在嘴里的老鼠药被咽进肚子去了,吓得妈妈马上把孩子送到医院。在留院观察时,孩子出现了抽搐的症状,幸亏医生急救,小雅才转危为安。
在儿童意外伤害中,因误食中毒的事件并不少见。据北京儿童医院统计:
2013年,因意外伤害而送来医院急诊的患儿80%为低龄的孩子,其中中毒急救占所有意外急救的三分之一以上。这说明部分家长对孩子中毒意外的防范意识欠缺,且一旦各种中毒意外发生后也缺少应急处理知识。为此,作为家长有必要学习一些基本的预防中毒及处理轻度中毒事件的专业知识。
皮肤接触有毒物质导致中毒的紧急处理措施
一旦孩子不小心皮肤接触到有毒物质,家长应该立即做如下紧急处理:
A尽快将患儿撤离至安全环境中,脱去身上的污染衣服。
B皮肤黏膜沾染的毒物应尽快冲洗,可采用清凉冷水或肥皂反复冲洗20~30分钟,并注意清除毛发及指甲里的残留物,冲洗要充分。注意在清洗的过程中不可以用热水,因为热水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增加了毒物的吸收。清洗完后尽快将患儿送往医院寻求救治。
C如果眼睛污染,宜用温水由眼内往眼外冲洗15~20分钟,因为眼内角有一小管通往鼻腔,如果眼外往眼内冲,会把有毒物质冲往鼻腔,因而进入胃肠道内,造成另外的中毒,不可不慎。一旦眼睛冲洗过后还有刺激、痛、肿、流泪及畏光等症状时,必须再请眼科医师继续治疗。送医时,请将毒物带往医院,医师将更容易快速处理。
有毒物质接触到皮肤按照上面的方法处理,一旦有毒物质进入口中或者被孩子误食,引起中毒,家长应该立即视情况进行处理。
孩子神志清醒,中毒症状不严重时可以先让孩子饮大量温凉清水,然后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或者汤匙压患儿舌根部位,刺激咽喉使其呕吐。实在找不到东西,可以用手指压孩子的舌根部催吐。
这个动作要反复多做几次,不停地让孩子喝水,催吐,再喝水,再催吐,直至吐出物澄清、无味为止。
催吐要及时,要快,不要等,因为三四小时后,毒物已进入肠道,催吐也就失去了意义。另外,如果孩子是误服有毒物质中毒,不可以做口对口的人工呼吸,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施救者吸入有毒物质而造成中毒。
但是,不是所有的中毒都要催吐,下列情况就不适宜催吐:
A已昏迷或抽搐的患儿不能进行催吐,以防窒息发生。
B强酸、强碱、石油类碳氢化合物(汽油、煤油),不可给予清水及催吐急救,因为强酸及强碱再催吐,会造成食道反复灼伤,应该立即给患儿服用牛奶、豆浆、蛋清,以减轻酸碱性液体对胃肠道的腐蚀。
C汽油、煤油等石油类碳氢化合物,服食后不会造成中毒,但是呕吐后不幸吸入肺部,反而会造成吸入性或化学性肺炎。
D樟脑类物质中毒会很快让孩子昏迷或抽搐,呕吐时极容易让呕吐物呛入气管里面,造成呼吸困难。
误服腐蚀剂的紧急处理措施
如果孩子误服了化学腐蚀性的物质,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化学腐蚀物质是指强酸、强碱等物质,误服后会引起食管腐蚀性烧伤。
小儿食管腐蚀性烧伤大多数是因为无知,误将液状化学腐蚀剂当水饮,或将晶状腐蚀剂当作糖块吃下。少数患儿是被人故意伤害。腐蚀剂以强碱为多,最常见的是苛性钠,强酸次之。强碱进入胃内,由于有胃酸中和,一般对胃的损伤较轻。但强碱吸水性较强并有脂肪皂化及溶解蛋白的作用,析出的氢氧离子可继续向组织深部侵蚀,造成食管的严重损伤,进而引起食管的瘢痕狭窄。
强酸使组织脱水,蛋白质凝固,局部结痂,故损害不易向组织深处发展,形成的瘢痕较浅,发生食管狭窄较轻,但强酸进入胃后易导致胃壁损伤,甚至穿孔致死。
小孩子误食腐蚀剂类强酸强碱物质后,会立刻感到如吞一团火,疼痛难忍,口唇有烧伤痕迹,口腔、食道、胃部有水肿现象,有时呕吐或大便带血,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重者发生食道、胃穿孔,休克等。强酸被吸收入血后,发生酸中毒,出现气急、呼吸困难、惊厥、昏迷等;强碱被吸收后,发生碱中毒,出现头痛、头晕、手足抽搐等。
腐蚀剂中毒的病人应立即送医院急救。但如在送医院前做些初步处理,将极有利于减轻病情。
首先,腐蚀剂类强酸强碱中毒的病人一律禁止催吐、洗胃,以免发生胃穿孔。
其次,误服强酸者可以口服氢氧化铝凝胶80毫升,每日3次。也可以口服石灰水上清液200毫升。但要注意不能服碳酸氢钠,以防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引起胀气、穿孔。
再次,误服强碱者可以口服食醋、橘子汁、柠檬汁,每次100毫升~200毫升,多次反复进行。碳酸氢钠、碳酸钾中毒时忌用稀酸溶液,以免胀气、穿孔。
经上述处理后,为保护消化道黏膜,还可服用鸡蛋清60毫克或牛奶200毫升,也可服用米汤、面糊、淀粉糊。之后,服花生油或芝麻油100毫升~200毫升,以利排毒。
来源:《儿童安全与急救公开课》由中国妇女出版社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