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养育百科

孩子被打 让孩子自己打回去妥当吗?

澎湃新闻

关注

如果孩子向父母求助,父母却把保护的任务推给孩子自己,这会让孩子觉得孤立无援;如果父母以失去理智的方式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也会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非常不安全。

前段时间《少年的你》影片大热,引发了人们关于回击的讨论。不少父母在谈到孩子被欺负的问题时,都会选择告诉孩子:你要打回去。可是,这样的做法真的对孩子好吗?

“小时候,我跟大人说自己被同学打了,我爸就让我打回去。我怎么打啊?个子也没人家高,结果打输了。回头我爸又骂我,说我没本事、太懦弱,活该被欺负。我两头不是人,从此再也不跟家里人说这种事情了。”一位读者在探讨校园霸凌的文章下留言。

如果你的孩子感受到被欺负,害怕跟某些同学相处,应该怎么做才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并且滋生出力量?

父母做错1:忽视求助,把任务推给孩子自己

“如果这个孩子已经在求助了,父母还把保护的任务推给孩子自己,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并且会因为不能很好地完成父母交代的任务而感到羞耻。”二级心理咨询师李雅表示。

许多父母以为锻炼孩子勇气和独立精神,就是让他们像个大人一样去面对困难,但是却忽视了孩子真实迫切的需要。知名心理学家科胡特曾经阐述过孩子对父母的一种重要需要,这就是把父母当作理想化对象,在孤独无助的时候,强大的父母会安慰自己,并且带领自己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在这样的父母保护下,孩子不会觉得自己孤独无依,相反他们会觉得世界没那么可怕,充满力量的爸妈会为自己撑出一片天空。也因为有着这样的父母,孩子们有了学习的榜样。哪怕有一天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们也可以带着满满的安全感,依葫芦画瓢去解决问题。在科胡特的理论中,如果父母没有成为孩子的理想化对象,孩子则可能在健康成长的路上受到阻滞,本应该健康发展的自尊受到严重的伤害,常常为自己的软弱和不足感到羞耻。

“你太怂了!”“打回去!”用这样的语言去劝说、鼓励,可以让孩子变得更有勇气吗?很明显,在心理学家看来,这很难达成目的。只有在关系中体会过深深的安全感,只有让孩子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被大人保护着,他们才会滋生出自己的力量,去表达自己和保护自己。

“渴望保护的需要如果总是被父母忽视,这个孩子就会慢慢失去求助的动力。就像电影《少年的你》一样,一切要靠孩子自己。其实,大家也会在一些孩子们拍的霸凌视频中看到,许多受欺负的孩子根本不敢反抗,他们觉得求助没有用,只能忍受,或者去欺负更弱小的对象。”李雅表示。

父母做错2:放大冲突、失去理智

“我希望父母在我感到无助的时候,可以站出来告诉我,这件事情爸爸妈妈会管的,你放心。他们不会莽撞地去伤害另外一个孩子,而是带着成年人的智慧妥善地解决这个事情。这就是我想要的父母,希望我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母亲。”这是一位准妈妈的留言,她提出了一个更具体的问题——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莽撞地伤害其他孩子,并不是一个属于成人的做法。

事实上,近年来不断有新闻爆出,父母过度放大孩子之间的冲突导致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比如去年瑞安一位十岁的小男孩被女同学的父亲残忍杀害,理由是这位男孩打伤了这位女同学的眼睛。“成为父母,不是生个孩子就是父母的,这个角色要求父母在情绪上、心智上要达到成年人的标准,既要有疼爱和保护小一辈的爱心,又能够站在比较客观、冷静的立场,以中年人的智慧来看待生活中的各种冲突。如果因为孩子受到欺负就喊打喊杀、过度反应,反而会对孩子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心理咨询师李雅表示,保护孩子,并且为孩子提供一个解决冲突的榜样,这是健康的父母应该担负的责任,一个失去理智的父母同样会让孩子深深地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如此不安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