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儿中 受伤害最大的是老人

新浪育儿
在全国公益巡讲以及在微博上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包括一些隔代人在照顾孩子过程中存在一些看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育儿方法。这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家长,不得其解。而这些误区的实施者往往又是隔代人,因此作为科学育儿专家的我,想和隔代人一起探讨这些似是而非的育儿问题。
目前,一些有关隔代育儿的书籍以及文章,往往都只谈及隔代养育带给孩子的问题,很少谈及隔代养育带给老人什么样的问题。2014年,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调查7500名老人,发现每个月带孙子、孙女超过60小时的老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远远比其他同辈要大。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孩子,还需要考虑老人如何享受老年生活。
2018年《中国青年报》发文谈道:据国家卫健委此前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人,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二孩时代”的到来,让老人距离“松绑”的日子遥遥无期。长时间处于“责任重、风险高”的带娃压力下,老人也愈发显得力不从心、不堪重负。尤其是随着孩子长大,老人精力与体力大不如从前。但是,这些“老漂族”必须重新学习,被迫与这个突飞猛进的时代接轨,他们更多的是面临着融入这个时代的困境。这种困境造成一些老人孤独和无奈,抑郁情绪自然就会出现。他们更渴望回到熟悉的老家。
这些“老漂族”正如2019年《健康时报》的一篇文章《我们的父母是老漂族》所述:他们一面努力地融入孩子们的新家和看起来和自己格格不入的城市,小心翼翼地生活;一面又对渐行渐远的老家生活念念不忘,毕竟那里才是自己的根。
有研究表明,在中国有三成老人带孙子出现情绪问题。有的心理医生也表示自己每天至少要接诊三四十个睡不着觉的老人,追问才知道其中很多都是与带娃有密切关系。由于两代人所处的年代和思想的不同,分歧就慢慢浮现出来。老人感觉吃力不讨好:第一,儿女对老人教育方式的质疑;第二,祖父母“满腔热情”换来的却是儿女的“埋三怨四”。
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如果儿女连连表示对老人的不满,会给老人带来消极的情绪,从而使他们产生不自信、易怒或者隐忍的心理状态,这些都不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有些老人还要独自一人跑到外地带娃,长时间不能陪在老伴儿身边,语言上还有差异,他们内心都会感到非常孤单。
《我们的父母是老漂族》这篇文章还写道:
在哈尔滨和海南多年奔波于带孙子的老人张玉兰(化名),却被一直在广东家里过着退休生活的老伴儿要求离婚。老人在儿子、儿媳妇家生活的种种别扭和老伴儿冷漠的态度夹击时,选择抱着最小的孙子跳楼自杀。
由此可见,在隔代养育中,其实受伤害最大的是老人。
在农村,隔辈老人带着留守儿童过起了孤独而劳累的晚年生活。在城市的家庭中,隔辈带孩的现象也很普遍。很多老人因为子女有了孩子,被迫或者无奈只得远离自己生活的、熟悉的城市家乡,成为“老漂族”,来到儿女生活的陌生城市,帮助带孙辈。他们虽然享受着天伦之乐,但也承受着外人难以想象的孤独和烦恼,忍受着难以适应的城市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这些老人好不容易将自己的儿女带大,过了几年舒心的日子,由于有了孙辈,又要重新开始承担起做家务、带孩子的工作。但是今非昔比,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就是自己日渐衰老,各种行为能力远远不及当年带儿女时的状况。此时的老人被迫承担起更多的工作,自然会感到身心俱疲。尤其碰到儿女习惯性地甩“包袱”,将负担和压力全部或部分转嫁给老人——其本质是抚养孩子的职责错位。一旦年轻人不注意“度”的把握,将老人视为家庭内部抚养孩子最主要,甚至是绝对担当的实施者,有多少老人能够扛住这种压力?再加上老人心里的委屈无处诉说,甚至有的老人是夫妻两地分居,老伴儿不在身边,使得老人寂寞与压抑感更强。
这些隔代人不仅要适应陌生城市的生活环境,还要适应儿女家庭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有些父母文化水平较低,而子女的文化水平比较高,这些父母在子女面前难免会有自卑情绪。他们不敢拒绝子女的要求,有时甚至要看子女的眼色行事,与儿女发生一些理念上的冲突。老人常常会感到自己是这个家庭的局外人,尤其是当儿媳或者女婿稍有不当言行,更容易造成老人敏感、不安,感觉被忽视、被否定,常常让老人有一种被边缘化或局外人的感觉。也曾有报道说,个别老人因带孙辈与儿女产生矛盾,受到埋怨后一时想不开自杀的案例。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文章《让老漂不漂,让夕阳更红》中写的:
“老漂族”的精神危机,更来自家庭内部,根源于代际冲突。……“最累的不是带孩子,而是怎么带他们夫妻俩都不满意”……一辈子都是家里的权威,老人们此时突然发现,自己的经验似乎不管用了,说的话儿女们也不听了,需要花大量时间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由此带来的压力和挫败感,更容易加深精神上的焦虑和孤独。
不少老人这样抱怨,他们心中不满的情绪没有地方倾诉,整天生活在带孙辈的辛苦中。还有一些老人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所以不愿意向外人倾诉家中的事或者没有熟悉的人倾诉。负面的情绪没有宣泄的通道,让老人感到十分孤独,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抑郁症。正如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所说:“‘老漂族’易成抑郁症的候选人。”

来源:选自《隔代育儿不是那么简单:我的隔代育儿生活》,由中国妇女出版社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