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养育百科

亲密育儿:对孩子进行早期管教的关键

新浪育儿

关注

玛莎对待孩子的方式可以被总结为“亲密育儿法”,这种养育方式给父母和婴幼儿都会带来良好的结果。要用亲密育儿法养育孩子,第一步就是要毫无保留地接受孩子的各种暗示和要求,不必担心是否会宠坏了他或者是否反过来被他牵着鼻子走。这样做的结果能够帮助你逐渐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为你管教他带来一个好的开端。反之,如果采取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为孩子的所作所为预先规定好一大套计划,把孩子置于父母的控制之下,那么你就没有办法和孩子建立起密切的亲子关系,进行正确养育的基础也就会被破坏。通过了解你的孩子,你就能知道他成长中各个阶段的要求和喜好。这样,你就能够懂得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或那样做,什么样的情形可以促使他做你想要他做的事,什么样的情形可能导致他做出让你讨厌的事。你要帮助孩子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这可以通过确定一些条件、鼓励他采取良好的行为来实现。孩子一旦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他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他发自内心地想要做一个好孩子,因此就很少会任性、发脾气,也很少会做错事。

采用亲密育儿法养育孩子能够帮助你达到两个目标:了解自己的孩子,以及帮助他树立是非观念。这两个目标的实现为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采用亲密育儿法养育孩子的父母有六个方面的特点,这些都将帮助你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亲情,确保你和孩子之间稳固的亲子关系。这六个方面是:对婴儿的啼哭做出回应,给孩子哺乳,把孩子“穿”在身上,花时间与孩子一起做游戏,和孩子一起睡觉,做孩子的帮助者。下面我们就来讲述每一个方面对管教孩子有什么帮助。

1、对婴儿的啼哭做出回应

在把你的孩子真正抱在手上之前,你会感到疑惑:“我怎么才能知道宝宝想要什么呢?”实际上,你很快就能知道,因为你的宝宝会“告诉”你,关键是,你要注意倾听和观察。宝宝生来就有情感促进行为,这些行为是孩子最初的语言,他会用这些行为来表达他的需要。你会发现,他的这些行为让你难以抗拒,他们天生就能直达父母内心深处,促使父母做出回应。宝宝最强有效的情感促进行为就是他的啼哭,对宝宝的啼哭做出回应是父母自古以来都会做的。当宝宝啼哭时,父母应该把他抱起来,安抚他。你可能会想:“我该不该把他抱起来?”或者:“我会不会惯坏他?”其实,你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样的犹豫上,你该做的就是赶紧把他抱起来。

不必担心你做出的回应是否正确。如果你的宝宝饿了,你却不去喂他,而是抱着他、哼着摇篮曲想要让他安静下来的话,他会不停地咬自己的小手或者寻找你的乳房,从而让你知道他是要你喂他。通过反复的实践,你和你的宝宝最终能够形成正确的暗示和回应。你的宝宝能够学会对各种特定的要求发出特定的暗示,而你也将学会读懂宝宝用来表示各种特定要求的肢体语言。你将越来越能够自然地凭直觉就做出回应,有些母亲很容易做到这一点,而另一些母亲可能需要克服被宝宝控制和被宝宝牵着鼻子走的担忧。在你初为人父/母时,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建议:“让孩子去哭。”意思是孩子哭了你不必去管他。你可千万别这么做!孩子啼哭是他的语言——你应该倾听它。宝宝的啼哭绝不是无意义的,它保证了宝宝对食物、怀抱、休憩和社会交流的要求能够得到满足。他的啼哭还起到了让妈妈形成母爱技巧的作用。对孩子的啼哭做出回应是你教会孩子信任你的第一步,是对孩子管教中的重要一课。

对孩子的啼哭做出回应,并不意味着你做出的回应一定会让孩子停止哭闹,只有宝宝自己才能够做到这一点,你的任务是要帮助他,让他能够停下来不哭。有时候你的宝宝会不停地哭下去,这是因为尽管你抱了他、喂他吃了东西,但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这时,你就需要仔细探究。虽然你做出回应后他还是在哭,但这与你根本不理他是有区别的。你要抱着他,不停地轻轻摇晃,或者出去走一走,做一切可以给他以帮助的事情。只要始终想办法给孩子以帮助,你就能够学会如何做出正确的回应。你要尽可能多地把孩子抱在怀里,这有助于他减少啼哭,也会让他感到安慰。总之,啼哭是宝宝最原始的交流手段,一定要注意倾听。

在宝宝出生4~6个月后,你对宝宝的哭闹所做出的回应会本能地变得越来越不及时。宝宝渐渐地学会了等那么一会儿,并且学会了期待你去抱他。他之所以能够这么做,是因为他已经学会了信赖你,而且已经熟悉了你对他做出回应时他所得到的良好感觉。你手头可能正在做一件事,做到一半的时候你的宝宝醒了,或者他感到累了而哭了起来。这时你不必马上过去照料他,你可以对他说:“妈妈在这儿。”这么做足以让宝宝的心理满足持续一两分钟。宝宝发展出了等待的能力,因为他知道你总会赶过去照料他,而你则学会了判断他是不是十分急迫地想要你赶去照料他。

|教会宝宝好好地哭|

对宝宝的啼哭做出回应并不仅仅有利于孩子或是父母,其实,这还有助于发展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有些宝宝哭起来很刺耳,这会疏远他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刺耳的哭声会让人精神紧张、激起人的怒火,减少父母与宝宝在一起时所感受到的愉悦。孩子一哭就马上做出回应,这有助于使宝宝刺耳的哭声变得柔和一些。宝宝最初的婴啼是不会很让人恼怒的;相反,初期的啼哭从性质上来说能够打动父母的同情心,激发父母做出照料宝宝、给宝宝以抚慰的回应。这就是宝宝啼哭所具有的促进亲情的一面。我们注意到,如果早期的啼哭得到了照料,宝宝便会哭得“好”一些——他们的哭声比较柔和,不会那么恼人。妈妈们把这样的哭声称为“温柔的啼哭”。然而,如果啼哭没有很快得到照料,宝宝就会变得越来越生气,开始以更恼人的方式来哭闹。随着这些宝宝哭得越来越大声,妈妈和宝宝之间就有了距离。妈妈们如果听从任由宝宝去哭闹的建议,那么,她们很快就会给宝宝贴上负面的标签,比如“难带的孩子”或者“烦人的孩子”。由于这些宝宝的啼哭没有得到回应,因此他们就很少再利用啼哭来促进亲情,而是越来越多地用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刺耳哭声来闹人。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这种关系很有可能使孩子的管教变得困难,因为母亲和宝宝之间缺乏很好的交流。

2、给孩子哺乳

给孩子哺乳与管教孩子之间有着特殊的联系。要使宝宝表现出父母所期待的行为,你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哺乳能够让你逐渐地了解他,并且对他的需求做出回应,帮助他建立自信。

|哺乳为管教带来的好处|

哺乳是阅读身体语言的一种练习。给宝宝哺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学着去读懂宝宝发出的吃奶信号,而不是看着钟点去哺乳。你学着去读懂他的身体语言,从而知道什么时候他想要吃,什么时候他已经吃饱了,什么时候他只是要你抱他、给他抚慰。

一位经验丰富的母亲曾经告诉我们:“看着他靠在我胸前的各种举动,我就可以知道他的情绪。”

宝宝发出的信号表达了他是想吃奶还是要求抚慰,你要有针对性地做出回应,给他以照料。经过数百次这样的表示—回应练习之后,你的回应就会变得十分自然。一开始你要费神来思考的问题(比如,他是饿了,是休息得不够,还是不舒服?我不知道他到底要什么),最终都会变成直觉的反应。这样,在有需求的小家伙和来满足这些需求的大人之间形成了源源不断的交流,你就达到了与宝宝的和谐一致。

简是一个新手妈妈,我与她曾做过一次养育孩子的访谈,她一直以来都被许多情绪问题困扰,这势必会妨碍她享受做妈妈的快乐。在她自己的婴儿期,她的作息都有严格的时间表,她童年时代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受到了严密的控制。简现在已经做妈妈了,她认为自己作为母亲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她的宝宝不控制她、不牵着她的鼻子走。她担心宝宝一哭就把他抱在怀里会宠坏了孩子。作为养育计划的一部分,她开始通过任由宝宝去哭的方式来训练宝宝自己安静下来。她还打算给宝宝安排一个喂养时间表,这种做法被称为“由父母控制的喂养”,她感到这会让她很容易用奶瓶来给孩子喂奶。她认为这种做法会确保主导的一方是她,而不是宝宝。我向她解释说,为了“主导”她的宝宝,她首先必须学会了解宝宝,并且要能对宝宝做出直觉的反应。简改变了主意,决定尝试一下哺乳。结果,哺乳不仅对孩子有利,还给母亲带来了治疗效果。我很高兴能把这一告诉大家。

一旦宝宝对食物和爱抚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他就自然地学会了信赖你。由于他每天都要在你的怀里逗留几个小时,因此他会感到被你珍视。宝宝感到愉快,这种良好的内心感受于是就转变成了让你满意的行为。根据我40年来的儿科实践,我观察到母乳哺育的孩子都十分快乐,特别是那些在出生后的第二年还吃奶的蹒跚学步的宝宝。在学步期还吃奶的宝宝看起来更能善待自己,与照料他的人相处得也很好。尽管19世纪的西方文化曾经告诉人们哺乳的时间不要超过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但是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文化中,宝宝都要被哺乳2~3年。人们在几千年前就已经知道哺乳具有促进宝宝良好行为的效果。

但是,大家不禁要问:“延长哺乳期难道不会使已经学会走路的孩子被宠坏吗?他应该变得不再具有依赖性。”事实却正好相反——到了他们自己不再要求吃奶的时候才断奶的孩子独立性更强。过早地断奶会中断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一种特殊联系,而这时孩子还不具备建立其他联系的能力。延长哺乳期并不是鼓励孩子保持依赖性,而是创造条件鼓励他独立。在比较烦乱的蹒跚学步阶段,给孩子哺乳为孩子带来了一种熟悉的联系,从而为孩子对不熟悉的联系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支点。

在孩子的第一个生日之后要继续给孩子喂奶,这种观点可能让你感到奇怪,但是我们认为,在孩子表现出可以断奶的迹象之前不要给他们断奶,这一点很重要。断奶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逐步地进行。我们已经注意到被过早断奶的孩子出现了我们称为“过早断奶症”的病症:具有攻击性,爱发脾气,大吵大闹,不安地紧紧缠着大人,缺乏建立深度、亲密关系的能力。哺乳看起来能够减轻学步期幼儿的攻击性倾向,并且能够使他们行为中的平衡得到恢复。1990年,美国国家公共卫生局前任局长安托尼亚·诺维罗博士在极力称赞了哺乳的好处之后补充说:“我觉得被哺乳到2岁的宝宝是幸运的宝宝。”

|奶瓶妈妈能否像哺乳妈妈一样与孩子亲近|

我们认为用奶瓶喂奶的妈妈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但她做起来一定会很费劲,因为她不是哺乳过程中宝宝和妈妈组成的自然反馈环中的一部分。

用奶瓶喂孩子的妈妈很有可能会定时喂养孩子,也会更担心宠坏她们的孩子。这样的妈妈无法享受伴随着哺乳发生的激素水平提高而带来的好处,也体会不到与孩子之间肌肤相亲所形成的感情。

在用奶瓶喂奶时,把孩子抱在怀里,爱抚宝宝,对宝宝的哭声做出照料性的回应,能够激发妈妈的激素,但是效果远远比不上给孩子哺乳。通过多抱孩子、对孩子的哭声做出回应、使喂养过程变成一种养育孩子的交流,用奶瓶喂养孩子的妈妈能够达到对宝宝一定程度的敏感和了解,接近于哺乳妈妈的水平,要比不采取这些增强感情的行动好得多。我们知道有些妈妈很不意哺乳。对这样的妈妈而言,重要的是要选择一种喂养方式,使得宝宝能够体会到快乐的妈妈就在身边。在克服了各种内心矛盾之后,这样的妈妈可能会乐意给她的第二个孩子哺乳。

3、把孩子“穿”在身上

从宝宝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星期开始,你就应该把宝宝包在三角吊带中挂在怀里,每天多长时间都可以,只要你和你的宝宝感到快乐。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为“把宝宝穿在身上”。从1985年起,我们就开始研究把宝宝“穿”在身上会对孩子的行为发展有怎样的促进作用。许多父母都会来到我们办公室惊奇地说:“只要我把宝宝穿在身上,他就会很满足。”研究证实了父母们的观察:你把宝宝“穿”在身上的时间越长,他就哭得越少。几个世纪以来,父母们都知道摇晃宝宝,特别是父母行走时有节律的晃动,能让宝宝安静下来。把宝宝“穿”在身上主要是通过促进宝宝的“安静的警觉状态”来改善他们的行的。在“安静的警觉状态”下,宝宝们会具有最佳的行为表现。

把宝宝“穿”在身上也改善了孩子的感受方式。被“穿”在身上的宝宝感觉到自己是父母世界中的一部分,他们到哪里他也到哪里,他们看见什么他也看见什么,他们听到的声音、说的话他也都能听到。把宝宝“穿”在身上帮助宝宝感到被父母所包容,感到他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产生自信,这种自信又能转变为良好的行为和更多的学习良机。宝宝的大脑通过摇晃而受到刺激,从而提高了宝宝的智力,预示着孩子在将来会具有良好的感觉——运动调适能力。

把宝宝“穿”在身上同时也提高了父母的敏感程度。孩子与你靠得这么近,在你的怀抱里,始终与你相接触,这就让你能够更好地了解他。彼此的接近增强了你们之间的亲密。由于宝宝很少会大哭小叫,与他在一起会变得更有趣,这让你愿意更经常地“穿”着他。你们之间的感情就这样逐渐地加深了。

同哺乳一样,把宝宝“穿”在身上能够促进你和宝宝之间面对面的目光交流。看着宝宝和“穿”着他们的妈妈进入我的办公室,我注意到这些宝宝和妈妈不仅仅是身体连接在一起,他们的目光也相互交织在一起。这真是一个学习读懂彼此表情的好办法。读懂彼此的表情并做出相应的回应是十分有效的管教工具,在本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你都能够体会到这一点。

多年来,我已经观察到,被包在三角吊带中挂在父母怀里的宝宝长大后都成了容易管教的孩子。

4、花时间与孩子一起做游戏

为什么做游戏必须与管教一起进行呢?你可能对此感到疑惑。一起做游戏可以帮助你在宝宝发育的每一个阶段里了解他的能力及与年龄相应的行为,同时为你和宝宝提供一个相互给对方带来快乐的舞台,为一种宝贵的管教工具——幽默——打开大门。一边进行管教,一边微笑、大笑或者傻笑,可以避免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吸引孩子的注意,使他能够接受你的管教。你想要让你的宝宝长大后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你就必须先让他多多地体验快乐。没有什么比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做游戏更让宝宝快乐的了。如果在游戏中宝宝能听从你的指导,那么从很大程度上他也会服从你的管教。

与孩子一起做游戏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你对我来说很重要。这种感觉对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十分重要。玩躲猫猫、搭积木、猜谜、过家家,所有这些游戏都能够帮助你躲在宝宝的眼睛后面,用他的眼光来看周围的事物,这是你必须学会的非常重要的管教手段。随着育婴班的大量出现,以及对所谓“现代养育技巧”的过分强调,父母们往往会忽视简单的方法。其实,养育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和你的宝宝一起分享平实简单的生活。

5、和孩子一起睡觉

宝宝往往会对黑夜感到恐惧,但是,我们通常的习惯是父母和孩子在夜晚分开睡觉。我们希望你能不把夜晚当作你可以与宝宝完全分离的一段时间,而是把夜间作为加强你们之间感情的一个特殊时段。我们认为,能够很好地增强你与孩子之间感情的睡眠环境就是让孩子睡在靠近你的地方,这种方式我们称为“共享睡眠”。

我们进行了40年的观察,还考察了别人对“母婴共享睡眠”所做的研究,并且对我们自己的一个孩子做了研究,这使得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宝宝睡在妈妈身边时,他的整个生命系统工作得很好,心肺系统的压力比较小,工作得更加有规律,因此宝宝会更放松、发育得更好。

除了生理上的好处,共享睡眠还有许多情感上的益处。母子睡在一起很少会让宝宝感到不安,他们会像白天时一样感到自信。父母与宝宝的联系在夜晚还在继续着,与父母共享睡眠的宝宝得到了这样的信息:不论是夜里还是白天,我都是父母的宝贝,所以他们要我睡在身边,我一整天都属于他们。

对于一个回应宝宝发出的信号、为宝宝哺乳、把宝宝“穿”在身上的母亲来说,与宝宝一起睡觉很自然地就成了她整个亲子情感的一部分。我们的养女黛安是一个对孩子十分亲切的新手妈妈,她曾说:“我不能想象我和莉莉分开睡觉,夜晚是我们不受打扰地相处的特殊时间。”

抱在你的臂膀上,依偎在你怀里,睡在你的床上,所有这些时间在一个孩子的生命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通过这些传递给他的爱和安全感将伴随他的一生。

6、做孩子的帮助者

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有对他来说意义重大的人来关心他,这些人是孩子的帮助者,帮助他学习如何在这个世界上为人处事。帮助者就像是一个顾问,一个可信赖的、能够为孩子提供情感上补给的权威,一既帮助孩子发展他的各种技巧,又帮助孩子以自足的态度去充分利用周围资源的可依靠对象。帮助者并不告诉孩子去做什么,他们帮助孩子自己学习该去做什么。他们不会给孩子下命令,而是从孩子身上获得线索,把他们对孩子的期望编织在孩子自己的意愿之中。孩子说:“我要自己做这件事。”帮助者会对他说:“行,你能做得到!”帮助者会留心等待进行教育的时机,并对这些时机加以很好的利用。在我们的实践中,一个睿智的管教者这样向我们描述他扮演的帮助者角色:我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从生活的经验教训中拾取那些他自己体会不到的有用东西。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起到了帮助者的作用。你把宝宝抱在胸前,让你可以方便地喂他。你会把童车的椅子稳稳地扶住以保持宝宝的平衡,安全地带他到外面兜风。你会为孩子安排一些小孩子用的家具、器皿和杯子,使孩子能够方便地吃点心。帮助者为孩子构筑了合适的环境,因而孩子不必浪费精力,他帮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任务上。

在孩子和帮助者之间需要建立起相互信任,他们是相互依赖的。孩子依赖帮助者为他提供便利,而帮助者对孩子的需求很敏感,能够从孩子身上知道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并且能够填补孩子遗漏的环节,以帮助孩子完成整个工作。帮助者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对孩子的需求做出预计,从而让孩子能够顺利地成长。把你自己看作是帮助者,这能够让你无须围着孩子转,避免把孩子淹没在过度的保护当中。有时,必要的袖手旁观能够帮助你和孩子协调出适当程度的自立。当你的孩子正在经历一个健康的自立阶段时,你不能对他放手不管,但必须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

如果孩子缺乏帮助者,那么孩子的教育就会发生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一个被迫独立行事的孩子会变得具有挫败感,同时容易丧失信心。我对试图不要父母或其他帮助者帮忙而自己独立行事的孩子进行过观察:这样的孩子看起来怒气冲冲,他好像感觉到自己失去了得到他所需要的帮助的机会。他的出路要么是从不自信中摆脱出来,要么是让自己足够引人注目以获得帮助(如果他天生具有固执个性的话)。不管他在这两种方式中采取哪一种,他的情感和智力发展都被减弱了。我注意到,对于与父母感情亲密的孩子和他们的起帮助者作用的父母来说,一个主要的特点是这些孩子懂得如何利用大人的资源给自己带来便利,而这些父母懂得如何对子的要求做出适当的回应。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在头两年时间里,母亲是主要的帮助者,此后随着父亲帮助孩子走出“只有妈妈”的情景,帮助者逐渐变成了父母两个人。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会求助于其他的帮助者——祖父母、老师、教练、童子军队长等。父母的责任是对所有这些人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性加以监督。

来源:选自《西尔斯亲密育儿经》,由天地出版社授权发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