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养育百科

家长应在技术与陪伴孩子间达成一种平衡态

新浪育儿

关注

但共同注意也有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大人看什么孩子就看什么也有出问题的时候。如果大人一直抱着电子产品,孩子自然也会关注电子产品。我们不希望孩子看到我们在上网时脸上所表现出的冷漠。凯瑟琳·斯坦纳 - 阿黛尔是名心理医生,她碰到过一个年轻妈妈,这位妈妈

经常会趁着6个月的儿子玩得专注开心的时候拿出平板电脑工作。“他就躺在那儿自己玩,”这位妈妈说道:

“然后我拿出 iPad,他突然停下来盯着我看!这样的情况发生过许多次了——90%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不玩了,然后盯着我看。我太难过了,因为我不知道他究竟看了我多久。你说他在想什么?没能专心陪伴他,这让我非常内疚,何况他什么都知道。一边洗碗一边跟他讲话并不难,因为洗碗不需要动脑子,可回电子邮件却是要认真思考的。我实在做不到两者兼顾。他知道我完全心不在焉,从他的眼神我就能够判断出来。我跟他明明在一个房间里却完全忽视了他,他会是什么感受呢?”

斯坦纳 - 阿黛尔写下了一段文字,这是我们都懂的道理,“宝宝们在向父母寻求温暖和安全的联结时,如果发现父母心不在焉或者漠不关心,他们会非常难过、不安。有研究表明,母亲‘呆板’的面孔或者面无表情尤其会引起宝宝的焦虑,这在以前或许被看作是抑郁症患者的表现,可现在我们读信息、打电话或者盯着屏幕上网时经常是这副可怕的表情。”

数字化时代的家长们的注意力常常会受到干扰,陷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就像威廉·史塔克《魔法骨头》里的狐狸一样,家长们或许会振振有词,“我有什么好惭愧的?我也无能为力啊。这世界又不是我创造的。”

对于佩里·克拉斯博士来说,父母的辩白也不无道理。佩里·克拉斯博士在纽约大学教授新闻学,也是贝尔维尤医院的儿科医生,同时还是公益项目阅读推广计划的全国医疗顾问,她参与撰写了美国儿科学会的一份报告,该报告鼓励儿科医生建议家长为儿童朗读故事。她很同情陷入技术困境的父母,希望家长能在技术与陪伴孩子两者之间达成一种平衡态。“所有成功的技术都是以人类为实验品的,最终都将失控,”她告诉我:它们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回顾历史,对于技术的进步多少会感到些许恐慌。

因为技术的变革,现在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着手机,它或许会让人和人变得疏离,但我不认为它是邪恶的东西。对于0到3岁的婴幼儿来说,所有学习都是在社会环境中发生的。所有学习都离不开社会关系,而且年龄越小,越是需要别人。

技术会越来越容易地占据孩子与他人互动的时间,而且孩子受到影响的时间也越来越早,我想这是我们最应该担心的问题,而互动对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语言、社交情感、同理心、心智理论的发展——要想学会读懂别人的表情和情绪,同样离不开交流互动。

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是指个体能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心理状态, 包括情感、意图和动机等,并且能认识到他人的情感、意图和动机与自己的并不相同。儿童开始并不具备这种能力;这是后天学会的。起初他们会傻傻地以为自己是银河系的中心(说实话,有些成年人仍然这么以为,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人),大概两岁时,孩子会逐渐明白其他人也有自己的需求。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看法得到强化,儿童的认识也更复杂,5岁时他们便大约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的情绪。心智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过程。心智理论、同理心, 能通过面部表情和音调的变化判断他人情绪——具备这些能力,孩子才会社交。

儿童在故事中读到的不同角色与冲突能迅速强化儿童的情感意识。2015年在英格兰北部开展了一个项目,项目人员把训练有素的朗读者派遣到利物浦市内及城市周边的一些托儿所,这些托儿所位于城市的贫困地区,里面的孩子两岁大。在短短15周的时间里,参与该项目的老师与工作人员就报告说孩子的语言能力显著进步,对于书本和故事的反应也更积极。他们还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对于亲子阅读的热情更高了, 也更有信心了。

接触绘本中的角色似乎能激发学步期儿童更深层次的同理心。有位朗读者是这样描述的:“我正在给孩子们读《小鳄鱼所罗门》(凯瑟 琳·蕾娜著),河里所有的动物都被所罗门惹恼了,于是他们冲它大喊 ‘走开!’当我翻到河马张开大嘴,冲所罗门大声咆哮‘走开,走开!’ 那一页时,两岁的费恩做了个推搡的动作,小手朝着书本推过去,大声 冲河马喊‘走开,走开!’费恩已经能体会小鳄鱼所罗门的感受,所以 当河马高声叫喊、粗鲁无礼时,他愿意替所罗门打抱不平。”

迪利斯·埃文斯(Dilys Evans)所著的《看图说话》对婴幼儿绘本故事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通常儿童正是通过图画书首次接触到诗歌与艺术,并对荣誉与忠诚,正确与错误,悲伤与希望有了最初的认识。” 这不无道理:无论是待在家里,坐在父母的怀抱中听故事,还是在图书馆或学校和小朋友友好地围成圈听故事,孩子都能亲眼观察到别人的情绪变化,并且能够自在安心地感受自己的情绪变化。他不仅可以把大胆的想法付诸行动,为内心的焦虑找到些许慰藉,还可以壮起胆来,偷看一下那些让他觉得恐怖的东西。

我女儿弗洛拉4岁时的经历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她那会儿特别害怕唐纳·戴蒙德(Donna Diamond)的无字书《影子》,但她对这本书同时又很好奇。每次她把这本书拿给我的时候,都是用指尖轻轻提着,远离自己的身体,好像这本书是一只可怕的大蜘蛛。

“你连书里的插图都不想看,干吗还要让我读呢?”我一边和弗洛拉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里,一边问她。弗洛拉会皱起小脸,闭上眼睛, 小脸蛋紧紧地靠在我的肩膀上。因为恐惧,她就这么一动不动地趴着。

“还有,”我抗议道,“这本书里连一个字都没有,你得自己看才行。”弗洛拉轻声嘟囔了些什么,我根本就听不清楚,接着她十分期待地做了个手势,让我赶紧开始讲故事。

于是我只好翻开书,告诉她这本书的图画就如梦境一般,具有超现实风格,第一页是一个在傍晚时分回家的小女孩。她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暮色里她投下的影子活了过来。影子鬼鬼祟祟地跟在小女孩身后, 狰狞地笑着,女孩突然察觉到了这一点。她赶紧放下笔和纸,躲到了椅子后面。隆起的影子越变越大,伸出弯曲的手指头,它的眼睛就像万圣节南瓜灯的眼睛,燃烧着橙色的火焰,它一步一步往前逼近。眼看影子就要抓到小女孩了,我们看到孩子恢复了镇定。她两臂交叉,一动不动地瞪着影子。影子立刻变小了,畏缩着不敢向前。女孩愤怒地指着影子,虽然书上没有字,但很显然她在大声叫喊,估计在喊:“你不许再恐吓我,现在就给我停下来!”女孩打开灯,影子消失了。她洋洋得意地举起胳膊,仿佛在说:“好了!被我赶跑了!”可怕的影子消失了,女孩把自己画的铅笔画拿给洋娃娃看。直到故事的最后,女孩紧紧地抱着洋娃娃,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我们才看到……影子就在她的床底下…… “别讲了!”弗洛拉喊道,她仍然保持着那个姿势,“太吓人了!”片刻过后,她的情绪平稳下来。然后她对我说:“你能再讲一遍吗?”

来源:青豆书坊授权选载自《魔法时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