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养育百科

隔代养育出现冲突的时候 如何更有效地去解决问题

新浪育儿

关注

隔代养育,多些理解少些埋怨

我朋友的妈妈年轻时特别喜欢旅游,退休后老两口照样一起旅游。然而,孙子的到来打破了老两口的生活节奏。特别是照顾儿媳月子期间,阿姨面色憔悴,手也因为每天保持同一个姿势抱孩子,患了腱鞘炎。她逢人就感叹:“带个孩子真是太累了。”

我工作时接待过一个带孩子的外婆,言谈举止特别有内涵,因为带外孙,她说自己放弃了月薪2万多的工作。她将孩子的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可也忧心忡忡,说担心自己的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节奏,怕把这么聪明的孩子给耽误了。

第一现场·遇到挑战

一位妈妈有两个宝宝,老大欢欢6岁,老二乐乐1岁多。家里两个孩子主要由妈妈和奶奶照顾。

欢欢这几天感冒,家人担心感冒会传染给二宝,于是把两个孩子隔离在不同的房间,吃饭也是各吃各的,妈妈照顾生病的大宝,奶奶负责二宝。等欢欢吃完饭自己看绘本时,妈妈去餐厅看到奶奶正在喂乐乐吃饭。妈妈立刻阻止奶奶,要乐乐自己吃饭,奶奶很不高兴地抗议:“乐乐那么小哪能自己吃饭,他自己吃得满身满脸的,吃完了我还得擦桌擦地给他洗澡换衣服,等把他弄利索了,我的饭都凉了,我也累得吃不下了。”

没办法,妈妈只好和奶奶对调,妈妈照顾二宝,奶奶照顾大宝。可是没过一会儿,妈妈又发现了新问题。等乐乐睡觉了,妈妈走到客厅,看到欢欢穿着毛衣套着厚外套,在看很少打开的电视,而奶奶在忙着拖地。妈妈赶紧关上电视,在平板电脑上调出音频让欢欢听英语故事,然后告诉奶奶在家不能给孩子穿那么多,以免捂出汗,不能看电视要保护孩子的视力,也要陪着孩子一起聊天说说她听到的内容和心里的想法。

奶奶一下子就炸了:“咱家跟猪窝似的又脏又乱,不得收拾收拾啊,我擦地谁来看着欢欢,孩子不看电视就会到处乱跑,磕着碰着受了伤谁负得起责?孩子听的那英语我也不懂啊,用普通话聊天我都说不好,还有,你不就是给娃穿得太少才让她感冒的吗,咋还不长记性不改改呢?”

妈妈也崩溃了……

通常我们会这样做

  • “明明孩子都已经会自己吃饭了,可是老人还非要追着喂,我真的想跟他们吵一架。”
  • “天气也不冷,老人非说孩子冷,早早地就给孩子把秋裤马甲都穿上了,焐得一身汗,结果又感冒了。”
  • “老人总说,我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可好带了,我一回来就惯得没样子,我真想发飙,还不是因为你对孩子爱搭不理的,孩子感觉委屈,看到妈妈才会发泄情绪啊。”
  • “老人总给孩子糖吃,说了之后,她当面不给了,背后悄悄给,孩子牙齿都烂掉了。”

……

孩子在想什么

  • “为什么要打着爱我的名义吵架?”
  • “到底谁是对的?我该听谁的?”

情绪暂停·理解自己并理解孩子

隔代养育冲突的根源在于:我们在试着学习尊重孩子、赢得孩子,却总想赢了父母。

我们这一代人,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亲子教育。当孩子摔倒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父母会说:“宝宝,你自己爬起来,你可以的。”而不是去砸地板,并跟孩子说:“地板坏,害我们宝宝摔倒了。”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父母会就具体细节去鼓励孩子,而不是敷衍地来一句:“你真棒!”我们教孩子自己吃饭、自己洗澡、自己穿衣服鞋子,而不是包办孩子的一切。

我们所有的转变都是源于,曾经我的父母不是这样对待我的,他们的教育方式伤害到我了,而我不想再让我的孩子受到这样的伤害。所以,当我们转变教育方式试图去赢得我们的孩子时,我们内心里是藏着对父母的不满的,我们要通过身体力行告诉父母:“我们比你们更强,我们对孩子更用心,我们赢了你们。”

我想起某一次我跟一位妈妈聊天,吐槽父母那辈的育儿方式,说到父母曾经无意给自己带来的伤害时,她甚至忍不住泪流满面。回家后我偶然跟我妈说起这件事情,我妈淡淡说了句:“当年,我对你外婆带你的方式也不满意。”那一刻,其实我被震撼到了。我们在追求自认为更好的育儿方式时,却忘记了最根本的感恩之心。苛责父母的不完美,觉得他们毁了自己,觉得他们毁了自己后又毁了孙辈。

因此,当老人过来帮忙带孙辈时,一旦出现分歧,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接纳与包容后再去解决问题,而是要反驳,要告诉他们:“你是错的,而我是对的。”但其实,也许几十年后,我们的孩子也会觉得我们这时的教育方式不足够科学吧。

可以尝试的方法

虽然隔代养育的分歧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但两代父母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都是发自内心地爱孩子、想对孩子好。那么在出现冲突的时候,我们如何更有效地去解决问题呢?可以先通过感谢与老人建立情感联结,再纠正错误解决问题。

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训练孩子吃饭时,婆婆非要给孩子喂饭的问题。

第一种情况是这样的。

媳妇跟老公抱怨:“你能不能去说说你妈呀?这么大孩子了还要喂,把孩子带得跟傻子一样,真烦人。”

老公敷衍:“好吧,我回头说说她。”

媳妇继续抱怨:“这事儿我都跟你说多少遍了,你到底说了没有啊?你妈怎么一点改变也没有?吃饭时你没看到餐桌上我那个眼神吗?我都想打人。你再不跟你妈说说这事儿,别怪我跟你妈吵架!”

这位妈妈还没跟婆婆吵架,就先跟老公吵起来了。

第二种情况是这样的。

妈妈对孩子说:“宝贝,妈妈看到今天早上奶奶去买菜,妈妈在扫地,没有人喂你,你自己坐在餐桌上把小碗里的饭吃光光了。”

婆婆在场时,这位妈妈说:“宝贝,你知道为什么你会自己吃饭了,但是奶奶有时候还要喂你吃饭吗?因为奶奶特别爱你,她看着你大口大口吃饭,觉得好开心。所以,我们拿着勺子大口大口吃给奶奶看好不好?”

奶奶笑眯眯地看着,并下意识地夸着:“好棒!”

后来,奶奶喂饭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有时候奶奶要喂,孩子会说,他自己来。

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的效果差别显而易见,第二种情况妈妈就是用了“先建立情感联结,再纠正错误”这个方法。

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哪怕长辈教育过程中有99个不是,尽量去找到那1个是,并且及时鼓励长辈,说明他们的这1个是,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好处。没有人喜欢被揪着错误批评数落,长辈们更是如此,尤其是他们在为孩子付出那么多时间精力之后,更想听到你对他们的肯定。

非常重要的细节是,对老人的鼓励请放在家人面前大声说,纠正或者建议请与他们私下沟通,这是对长辈们的尊重。换句话讲,如果当着孩子的面说,不只孩子很茫然,不知道孰是孰非,长辈内心肯定也有一万个牢骚:“我不要面子的啊!”

同时,还要明确一点,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你是主要负责人,长辈们只是助手。我们不能自己做了甩手掌柜,又反过来指责老人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

所以在家庭分工中,你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老人讨论明晰各自的家庭定位,以爸爸妈妈为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辅,形成合力,才能给孩子全面完整的家庭教育。

我的好朋友壮壮妈妈,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还每周末带着孩子到处玩。壮妈扛着来自老人们的压力坚持按照她和壮爸商定好的原则,每周末带壮壮出去玩、看演出或是参加各种活动……姥姥姥爷很着急,眼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上课外辅导班,壮壮却在“浪费时间”。

就这样,直到二年级结束,壮壮的学习成绩稳定地名列前茅,综合能力也有很大提升,在学习之外也取得了不少成绩。这时,姥姥姥爷才真正认识到,到底怎样才是真正对孩子好,他们终于爽快地赞同并接纳了壮壮妈妈的养育方式,并且明确表示他们只管日常生活杂事,教育和学习的事情就交由壮爸壮妈全权负责。当然他们有时也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时大家再协商解决。

隔代养育,要用具体的感谢与老人建立情感联结,用实际行动跟老人进行家庭教育分工,掌握沟通方法。这样,孩子才会成长得更阳光、更包容、更幸福。

预防问题的发生

1.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2.经常在公开场合跟长辈表达感谢。

3.有建议,私下委婉地跟长辈提。

孩子能够学到什么?

1.同理心。

2.尊重长辈。

3.爱和感恩。

放松时刻

家庭游戏:抢凳子

全家人一起玩抢凳子的游戏。玩法:假如有6个人参与游戏,游戏第一轮准备5个凳子,当有人喊“抢”时,一人坐一个凳子,没坐到凳子的人出局。

游戏第二轮,减掉一个凳子,即5个人抢4个凳子。

以此类推。

来源:时代华语授权选载自《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