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给孩子奖励吗?应该怎样实行奖励?

新浪育儿
怎样奖励孩子
应该给孩子奖励吗?应该怎样实行奖励?我答应孩子每次考试得了全班前10名就带他去一次游乐场,他第一次去时很开心,后来就没多大兴趣了,学习的劲头也没有以前大。最近一次他考试得了前10名,我买了一套很好的书送给他,他也没有表现得很开心,似乎是不喜欢。到底给他什么样的奖励才合适呢?
一位家长
对孩子的好行为进行适时适当的奖励,可以使孩子感到愉快,从而使孩子愿意重复这样的行为。奖励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果孩子表现得好,你立即给予奖励,这个行为就会得到巩固,它能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第一声叫出“爸爸、妈妈”时,家长的微笑和热切的动作鼓励了孩子继续这样做,
孩子从家长高兴的样子中意识到你喜欢他这么做。总之,在上述情况下,孩子的最初行为都会被产生的结果予以强化。但是,有许多家长不了解给孩子奖励什么东西合适,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有时给孩子买一大堆礼物,有时又把奖励忘得一干二净。
进行奖励的方法和要点
1.了解情况。
根据以下提示,对孩子的需求做一个调查。因为孩子的兴趣变化很快,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调查一次。
奖励项目的调查:
(1)如果你希望得到三样东西,它们是什么?
①
②
③
(2)如果你有以下这么多钱,你准备如何使用?
①5元
②10元
③15元
④20元
⑤25元
⑥30元
⑦50元以上
(3)如果你可以单独和爸爸进行一次活动,你想做什么?
(4)如果你可以单独和妈妈进行一次活动,你想做什么?
(5)你想得到什么额外的优待(比如,多看一次电视、晚点儿上床睡觉……)?
(6)你想和朋友一起做些什么(比如,看电影、踢球、吃冰激凌……)?
通过调查,你就能找出合适的奖励项目,然后可以把这些项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奖励孩子每天的进步,另一部分用于奖励孩子每周或每月的进步。例如:
每日的奖品:粘贴画、小食品。每周的奖品:书、电影。
每月的奖品:玩具、外出游玩。
2.交替使用不同的奖励方法。
由于孩子对新鲜事物永远充满好奇心,而对旧的东西会很快失去兴趣。因此,经常变换奖励办法可以保持奖品对孩子的吸引力,使家长的奖励更有效。
恰当的奖品可以用来强化你正在培养的孩子的好习性。例如,只要孩子能做到放学后先做完作业再玩,就可以奖励他多玩30分钟,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培养出放学后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当一个好的行为变成习惯固定下来后,再针对下一个行为进行有目标的奖励。
3.奖励要及时。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要及早奖励,否则会使奖励失去效力。孩子对家长的许诺记得最清楚,如果答应了却不兑现,或推迟兑现,都会给孩子树立一个不守信用的坏榜样。不要向孩子许诺你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要用其他东西或奖励方式代替你答应的事情。当孩子按要求去做了,就要按照事先说好的条件奖励他,你必须使孩子深信你能履行诺言。
4.用奖励的方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需要耐心和时间。
有许多家长总希望一蹴而就,急于求成,恨不得孩子的表现一夜之间就大有改观;或者经常在孩子刚刚有了一点儿进步时,就失去继续执行奖励办法的耐心,结果必然是半途而废。让我们来看一个成功进行奖励的例子。小宇是个8岁的男孩,聪明又顽皮,上课时总是开小差,不能专心听讲,回家后又贪玩,不能按时做作业,显然,他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针对小宇的问题,心理医生开始时告诉他只要能做到一回家就做作业,做完作业再玩,爸爸妈妈就给他记上一颗小红星,同时,做完作业越早,玩的时间越长。积累了3颗小红星后,给予一个小奖励(比如,吃冰激凌),积累到6颗小红星时,给予一个比较大的奖励(比如,去动物园、踢球等),依次类推。当然,如果没有做到,则得不到小红星,也就得不到奖品了。这样做了几周后,小宇的进步非常明显,他已经能够做到约束自己的行为,先去做作业了。接着,心理医生又要求他作业要做得正确率高,又快又准,才能得到奖励。慢慢地,他学会了自己检查作业,也变得不那么粗心,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爸爸检查作业了。与此相配合,家长一开始是每天检查小宇的行为表现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随着孩子的成长,各种能力慢慢成熟和巩固,奖励的次数逐渐减少。相应地,老师也从每天汇报延长到每周汇报,最后只是偶尔汇报。父母的奖励也变成偶尔奖励,让他始终意识到父母仍在注意他的行为。这一使用奖励方法的教育过程,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认真细心的习惯、独立性等,可谓一举多得。
使用奖励手段的原则
1.明确要求。
对孩子的要求尽可能具体并给出得分的标准。不要对孩子说诸如“你应该更有责任心”之类的话,而应该说“早上你先把自己的床收拾干净”这样的话。
2.及时奖励、每日奖励和长期奖励相结合。
在一开始实行奖励计划时,如果孩子能完成家长的要求,可以给他及时奖励。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简单直观的形式来提高他的兴趣。例如,用彩笔绘地图的方式标明奖励情况,当孩子完成了一个要求,就把地图的某一块涂上红颜色,看什么时候能涂满红颜色。还可以采用和其他亲友的孩子比赛的方法,看谁进步快、得分多,以此激发孩子的进取心。
3.逐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
既不要急于求成、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要长时间停留在低水平的要求上。如果你要求孩子做到上课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那么一开始时,孩子能做到认真听讲15分钟,就给予奖励,然后逐步提高要求,比如能认真听讲20分钟才给予奖励。每次奖励都要使一个行为持续巩固一段时间,然后再提高要求,这样可以稳步地前进。
4.定出新的标准后,就不能退回到以前的标准。
孩子有时可能不能一下子适应新的标准,这时不要因孩子可怜巴巴的样子而放弃新的要求,如果第一次不能给予奖励,对孩子说:“很遗憾,明天再努力,还有机会得奖。”然后让孩子去做。
5.逐渐取消每日的奖品。
孩子的新习惯巩固了之后,不再需要每天给予奖励,家长可以这样向孩子解释:“今天你做得很好,不用每天都拿到奖励,这些可以积累起来换一份大奖。”然后你可以从两天奖励一次变为三天奖励一次,再到一周奖励一次,最后改为不定期的奖励。
6.用其他的鼓励方式和表扬代替奖励。
在孩子的新行为巩固下来后,家长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取代奖励。例如,当孩子养成了在餐桌上用餐时的良好举止时,对他的鼓励可以采用带他去一家他喜欢的餐厅吃饭,并在餐桌上对他进行表扬的方式。
来源:光尘文化授权选载自《不抢跑也能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