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养育百科

“教联体”应打造成真正的“畅销品”

新浪教育

关注

作者:任晶惠

近日,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方案》明确要求,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一时间,各地积极落实《方案》精神,掀起“教联体”建设热潮。据媒体报道,浙江省平湖市、深圳市南山区、成都市青羊区、上海市普陀区等地已总结出了家校社“教联体”建设成效。

“教联体”虽然是个新词,但其内涵——家校社协同育人,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近年来已经上升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就家校社协同育人发表重要讲话,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23年1月,针对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存在的职责定位不够清晰、协同机制不够健全、条件保障不够到位等突出问题,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方案》,推出了“教联体”这一新的组织形式,并明确了“教联体”建设的总体目标、“教联体”各主体的职责任务、“教联体”工作机制等,足见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为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而倾注的心血。

然而,回顾过去承担着家校协同使命的“家长学校”的发展历程,笔者不免感到些许忧虑。“家长学校”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如今已经遍布全国中小学。但如今多数“家长学校”每学期只是开一两次家长会,会上也只是通报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表现情况,很少开设指导课,更少见家长和教师们交流、研讨教育方法,这也造成社会各界对“家长学校”认可度不高的问题。希望未来“教联体”不走家长学校单纯追求建设速度、盲目扩大规模的老路,而能立足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着眼“家庭教育指导”“亲子阅读推广”等实际需求,真正为孩子打造健康快乐成长的“大本营”,成为受家长学生欢迎的家校社协同“品牌产品”。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家校协同专委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