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养育百科

带娃出门 这份备药清单能应对90%突发情况

新浪育儿

关注

无论出门玩还是回老家,孩子、大人一路折腾,就容易出现头疼脑热、水土不服之类的小意外。万一突然生病、买不到药真的急死人~

不想出了事再手忙脚乱,提前备好出行药物真的非常重要!像糕妈家就是,每次出门过夜都会带上一个旅行小药包,以备不时之需。

这次,我们也请教了糕妈和我司几位医学编辑,给大家公开下,医学生妈妈出门都会备上哪些药?本篇干货满满、全程无广,需要的姐妹可以参考哦!

出去玩,最常见的意外恐怕就是闹肚子了。

肠道是个绝对的“J 人”,喜欢规律的生活和饮食,如果突然换个环境、接触的菌群不太一样、吃了什么新东西,那几天肠胃可能就会不太舒服,也就是常说的“水土不服”。

所以我们家每次出门,补液盐、蒙脱石散、益生菌都是必带的。

◉ 补液盐

这个属于救急的情况。其实呕吐、腹泻本身不可怕,但如果引起脱水,轻则影响人的状态(比如小朋友和大人呕吐腹泻后会感觉很虚,这种其实就跟脱水、电解质失衡有关)严重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

呕吐腹泻后,建议喝一些低渗补液盐水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实在没有或娃不愿意喝的话,可以用 100% 的苹果汁对半稀释替代(但口服补液盐依旧是最安全的首选)

◉ 蒙脱石散

可以保护肠道黏膜,快速收敛大便中的水分,缓解腹泻症状。如果大便特别稀,像水一样(水样便),可以给孩子喂一点止泻。

益生菌

能改善菌群失衡、调节肠道功能紊乱。建议选含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或者布拉氏酵母菌的,对急性病毒性腹泻有一定效果。

在家吃饭还相对好弄一点,起码蔬菜、肉啊啥的都会安排,零食也会控制。但出门就会凑合很多,可能重口味、甜食居多。如果蔬菜吃得少、水也喝得少,那便秘也是挺常见的。

在家 VS 出门

如果拉粑粑的时候很困难、屁屁痛,或者便秘好几天导致肚肚痛,可以临时用开塞露通畅一下。

开塞露的头头对孩子来说可能会有点粗硬、毛糙,而且从肛门用药,有些小朋友会比较害怕,很抗拒。那这种情况,可以随身带个一次性注射器,拔掉针头,抽一些开塞露再挤进去,会方便很多。

如果孩子经常有外出便秘的情况,出门的时候还可以带点水溶性膳食纤维,或者果泥、西梅干之类的小零食,也是能帮助通便的。

不知道你们家是不是哈,反正我们家几个小男孩真的太容易受伤了!在外面稍微玩一下、跑一下,可能自己都没注意,膝盖、胳膊、手上就破了。

严重的当然是尽快送医院了,但出血不多、伤口不深的话,可以先自行处理。普通外伤按照这几步来即可:

① 清洁

如果有泥沙、灰尘等脏东西,可以先用流动清水、饮用水冲洗干净。

清洗后直接晾干,或者用干净的洗脸巾、棉布轻轻蘸干(不要来回摩擦)。普通小伤口,这样就行了,不用再做什么特殊处理。

② 消毒

如果伤口比较大、血污比较多,担心会感染,可以用这种碘伏棉签消个毒。一次性的,卫生好携带,很方便。

 抗菌消炎

如果伤口红肿、流水、流脓可以涂一点抗生素软膏,像莫匹罗星(百 * 邦)之类的都可以。

 包扎

处理好后,可以用无菌敷贴创可贴保护下伤口。包起来主要是担心孩子蹭脏、蹭破、忍不住抓挠。

还有少量渗血的话,可以手动按压 5 分钟以上止血;如果不出血就不用裹太紧,注意透气。每天换 1~2 次就好,不需要频繁更换。

出门在外,突然发烧也是很常见的,所以我们家每次耳温枪是必带的。额温枪、电子体温计也可以,但水银温度计就不要了,太容易碎,里面的水银还有剧毒。

药的话,主要还是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这俩选一个就可以了,看情况不对就可以给孩子吃上。

这两种药的用途其实比我们想的更广泛,不仅退烧,还能消炎、止痛。像头疼啊,肌肉痛,姨妈痛啊,都可以很好的缓解。

另外,如果目的地处于流感流行季的话,可以把流感抗原试剂和抗流感药带上。突然高热、浑身肌肉痛的话就测一下,万一是阳性,能尽快把药吃上。

👆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是处方药,不方便去医院的话,可以互联网医院咨询下医生具体用法、剂量

过敏

现在很多娃都是过敏体质,有时候在外面吃了海鲜、沾了花粉,或者不知怎么的,身上突然长很多“蚊子包”样的小疙瘩、凸起的抓痕。非常痒,而且越抓越痒、洗完澡更痒,那很可能就是过敏反应。

抗过敏药(西替利嗪 1 岁+、氯雷他定或地氯雷他定 2 岁+)可以快速缓解瘙痒,消除过敏症状。

成人、2 岁以上吞咽没问题的孩子,可以直接吃片剂;

2 岁以下或吞不下的小朋友,可以喝滴剂或糖浆,具体剂量参考说明书。

蚊虫叮咬、湿疹

夏天出门蚊虫比较多,发现被叮后可以立即用肥皂水清洗,痒的时候冷敷缓解。

叮咬后红肿痒很厉害,出现虫咬性皮炎,可以涂抹弱效或中效激素类药膏(地奈德或尤卓尔),一般是每日 2 次。

湿疹比较严重、荨麻疹、过敏性皮炎时也可以外用,瘙痒会好的快一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