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养育百科

2025粤港澳大湾区AI科创人才协同培养交流活动举办

新浪教育

关注

2025年7月12日,“智汇湾区·科创未来——2025粤港澳大湾区AI科创人才协同培养交流活动”在广州南沙维港青藤中学举办。本次活动由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指导,多家高校、企业及机构协办与承办,汇聚了粤港澳三地政府代表、人工智能产业领袖、高校科研专家及来自内地多省市、港澳地区逾400名中小学校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AI时代科创人才培养大计。

活动开幕式上,多位嘉宾阐述了推动AI教育的战略思考。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代表主办方致辞指出,本次活动是粤港澳教育界与科创界响应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战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的重要实践。“面对人工智能浪潮,教育工作者需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思考如何将人工智能与教育、产业、人才有机结合,构建与科技创新潮流紧密相连的育人体系。”黄锦良表示,期望凝聚大湾区教育共识,探索AI人才培养新模式,支撑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学明在致辞中介绍了广州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全市1519所义务教育学校已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惠及200余万学生。他提出未来将着力深化“三个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打通“企业—学校—高校”创新链路;深化智教融合,坚持“技术赋能而非替代”;深化五育融合,恪守“科技向善”初心。陈学明期待共建大湾区AI教育资源“共享高地”,打造跨地域“成长创新实验室”,将技术伦理塑造成大湾区教育“共同必修课”。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以《香港特区政府对数字教育的设想与展望》为题发表演讲,详细介绍了香港的数字教育战略。他表示:“创新及数字科技已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施俊辉介绍了香港成立‘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推动AI教育融入课程、提升教师数字能力等举措,并强调香港将积极参与大湾区人工智能创科人才的协同培养,与区内伙伴共同推进数字教育发展。

本次活动达成一项标志性成果:在全体与会嘉宾见证下,来自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内地多个省市及香港、澳门的共49所中小学代表,首次联合发起《内地与港澳AI科创人才协同培养倡议》。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驻粤联络处主任黄玉婷现场宣读了倡议书。

该倡议提出了五大共育目标:提升AI教育质量,联合开发兼具湾区特色与国际视野的AI实践课程,共建共享数字教学资源;加强教师交流发展,建立常态化机制,开展联合教研与AI应用培训;丰富学生实践交流,举办跨城域活动,搭建“产-教-学-研”合作平台;创新融合培养模式,探索“AI+”项目式学习,共建创新实验基地;汇聚多方支持力量,呼吁政府、高校、企业协同构建发展新生态。

此次倡议是首次以内地与港澳中小学为主体、聚焦AI科创人才协同培养的专项联合行动,覆盖了包括香港培正中学、澳门培正中学、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广州/东莞/佛山)、广州南沙维港青藤中学、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等代表性学校,标志着大湾区在基础教育阶段AI人才协同培养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AI赋能教育的前沿思考。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张泽松教授探讨了AI如何重塑教师角色、启发个性化与团队式学习。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甄勇教授分享了该校在打破学科界限、创新培养模式及推动“研、学、产”融合的实践经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穆肃教授深入分析了AI技术如何赋能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芬尼科技创始人宗毅则从产业角度,呼吁教育界与企业界紧密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

活动还设置了三场圆桌论坛,分别聚焦“湾区中学探索科创人才早期培养新模式”、“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的办学实践与思考”以及“多元教育生态下的资源协同”等议题,来自粤港澳三地的校长、教育专家及产业代表展开了深度对话,共同探讨多元协同育人路径。

活动现场同时设立了智慧教育展览及“科创产品展示与体验”专区,多家科技企业与出版机构展示了前沿的AI教育技术、课程资源及教学工具,为与会者提供了直观的实践体验。

本次交流活动通过政策研讨、倡议签署、学术分享与实践展示,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AI科创人才协同培养新生态凝聚了共识,明确了协作方向,为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贡献了教育力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