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举办建校110周年办学成果展示大会
新浪教育
清华附中举办建校110周年办学成果展示大会
从1915年到2025年,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已走过一百一十载光辉历程。10月18日,以“百又十载铸辉煌 初心如磐创未来”为主题的清华附中建校110周年办学成果展示大会隆重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东斌,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李奕,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任杜荣贞,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庆红,以及来自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单位、高校、集团校、兄弟学校、帮扶学校的代表,离退休教师、校友、家长和师生代表近800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大会通过“初心如磐 使命不怠”“师风赓续 薪火相传”“英才育人 启智润心”“星耀附中 誉满杏坛”“资源辐射 同心致远”“展望未来 逐梦前行”六大篇章,全面回顾附中办学历程,展示育人成果,凝聚奋进力量。
清华附中校长方妍致辞
清华附中校长方妍在致辞中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各级教育部门及清华大学致以诚挚敬意和感谢,并向全体附中人表示热烈祝贺。她表示,新一代附中人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以“时代为志、育人为本、行动为要”为基本遵循,以“打造适合的治理体系,锻造适应的治理能力”为基本支撑,明确“当好人民教育新示范,办好强国教育新样板”的“两新”目标,答好“集团化办学”综合题、“AI+教育”压轴题、“服务国家、走向世界”拔高题,面向2035教育强国建设交出无愧于历史的新答卷。
清华附中老领导也重回校园,送上祝福,赵庆刚校长、王殿军校长作为代表发言。赵庆刚校长表示:“如今的附中,还在继续着改革创新,比如依托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和海淀区教科院开展人工智能拔尖人才的培养实验,不仅发挥了背靠大学的优势,而且呼应了时代的要求,必将形成附中新的办学特色。”王殿军校长表示:“现在的附中,正朝着更开阔的方向走去,这是一代代附中人攒下的底气。愿我们的清华附中永远葆有那份‘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劲头,让每个在这里学习生活的孩子,都能成为又红又专的国之栋梁。”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庆红指出,清华附中紧跟国家发展步伐,锐意改革,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是清华大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他强调,新时代的附中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依托清华大学优质资源,深化大中衔接,筑牢强国建设人才根基;要将清华文化与附中特色有机结合,直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要将先进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积极发挥名校的辐射作用,努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品牌。
海淀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任杜荣贞表示,清华附中是海淀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缩影。他希望附中持续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探索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领跑者、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者、开放协同办学的示范者,为区域和国家教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指出,清华附中在“大中衔接的育人路径”“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优质均衡的责任担当”三个方面形成示范。他期待附中以110周年为新起点,在科学教育加法上做表率,在智慧教育转型上争当先锋,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树标杆,在连续培养的载体上探新路,为首都教育和国家发展作出新贡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东斌希望清华附中争做培育时代新人的主力军,勇当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锻造潜心教书育人的大先生,为全国基础教育发展立标杆、做表率。
大会上,历届“校长奖”获得者和退休教师代表登台分享教育心声,情景剧《附中的一天》生动展现学校“五育融合”育人成果。优秀校友、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兴华卓越讲席教授刘军回顾在附中的成长经历,鼓励学子保持好奇心、勇于尝试、随心而行,并感念恩师:“他们永远是你身后最温暖的光。”
清华附中党委书记曹海翔宣读了高612班校友刘延东致母校的回信,信中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祝贺,肯定母校为教育改革发展和服务国家建设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清华附中副校长张洁、朝阳学校执行校长秦洪明、化学特级教师白建娥、云南南涧一中党总支书记杨映红、成志英才培养计划学员马率等分别讲述了附中在教育帮扶、集团化办学、支教服务、学生成长等方面的担当与成效。
诗朗诵《百十正青春》
在校师生代表和不同年代的附中校友带来诗朗诵《百十正青春》和全场齐唱校歌将大会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情祝福与坚定信念。
丰富多彩的校友快闪活动
校庆期间,学校还举办了校友快闪、成果展览、摄影大赛、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校园内洋溢着喜庆与温馨的氛围。7000余名附中校友携家属,重返校园、载歌载舞,驻足历届校友展,追忆青春过往,走进熟悉的教室,感怀附中时光。
面向2035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征程,清华附中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附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