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举行 共商基础教育“办强办优”之路
新浪教育
“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与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小学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办强办优: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实践与探索”为主题,汇聚全国教育界专家、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等2500余人,通过主旨报告、平行论坛、高端对话、全景沉浸式研修、教学成果展示等多元环节,深入探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路径。
原教育部部长、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宣布论坛开幕
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姚炜致开幕辞
原教育部部长、国务委员陈至立宣布论坛开幕。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姚炜在开幕辞中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令人激动,‘十五五’擘画的蓝图更加振奋人心。”他呼吁教育工作者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五五”规划建议,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银付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他提出要“持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的差距,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多位教育领域权威专家发表主旨报告,分享对教育改革的前沿思考。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成长》报告中指出:“大学必须打破学科壁垒、深化产教融合,用项目牵引、交叉创新点燃学生创造力”,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在《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报告中提出,中国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以价值引领、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为路径”,打造兼顾公平与质量的教育现代化样板。
北京八中校长王俊成阐述了“三个提升”和“两个促进”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提升人的生存能力、提升人的生活品位、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人类美好”。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系统介绍了“五养”教育理念,即“慢养尊重规律,顺养因材施教,牧养激发自主,素养重视养成,调养促进身心和谐”,构建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教育生态。
除理论研讨外,论坛还设置了丰富多元的教学实践展示。10月31日下午,北京八中和北京小学共同呈现了31节公开课,涵盖多个学科与教学领域,22位教学名家现场点评。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韩平、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等专家从高品质学校建设、课程创新等角度进行了学术总结,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示范样本。
论坛设置的七大平行论坛覆盖了基础教育的核心议题,包括中学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小学教育、教师发展、教育行政、数智赋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等领域。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分论坛上,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方妍分享了在强国建设视野下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朱焱介绍了科学高中育人形态的实践探索。
数智赋能教育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个性化科学教育”的路径,北京一零一中校长熊永昌分享了学校“运用AI赋能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实践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论坛创新推出“全景沉浸式研修”环节,通过实地观摩、情境体验等方式,让参会者深度感受教育改革的前沿实践,获得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高端对话环节
在由教育专家成尚荣主持的高端对话环节,六位校长围绕新时代教育质量观展开深入交流。北京八中党委书记张晓梅提出:“教育质量观应该直面真实的生命、放在时间的纵轴并在空间的立体维度中去建立”,引发与会者强烈共鸣。
上海高桥中学校长沈正东直面教育现实困境,提出应正确处理“育人”与“育分”、“唤醒”与“灌输”、“学校”与“社会”三对关系。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长陆云泉强调要“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品德健康”,呼吁“要更轻松、更好玩、不要焦虑”的教育环境。
论坛闭幕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在《教育强国的顶层逻辑和顶层设计》报告中指出,要将“创新+合作”作为核心素养,“通过解放教育活力,最终铸就支撑民族复兴的国之重器”。
著名学者周国平在《AI时代教育向何处去》的报告中强调:“教育即生长,人是目的,学习的自主性——这三个基本原理不会变”。他提出,“AI可取代一切可数字化的知识与技能,但无法取代直觉、想象力、情感、良知等不可数字化的人性核心”,教育应重点培养创造力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王佐书作大会总结,鼓励全体教育工作者将人工智能输出的信息作为“参考答案”,不断追求教育的本质,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次论坛紧扣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通过主旨报告、平行论坛、高端对话、教学展示、沉浸式研修等丰富形式,全方位展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探索,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跨越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案例,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注入了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