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母婴关注

8岁男孩过劳猝死是个假新闻 这样的文章还不少!

新浪育儿

关注

近两天,一篇《8岁男孩过劳猝死,最后说了7个字,让所有父母深思》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文章让所有父母“深思”一遍后,结果证实为假新闻。

这篇文章的配图是盗用的2015年的一则旧新闻里的。内容也是编造出来的,没有具体时间、地点、人物,没有可信的消息来源,是一篇典型的假新闻。

为什么各大公众号要传播这样的假新闻呢?因为他要流量,你想看什么,他就给你看什么,即使是假的。

自媒体假新闻多 道德底线抵不过10w+的诱惑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自媒体”、“新媒体”等新型的“媒体”传播途径来到了人们身边,甚至已经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然而,门楷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恶性竞争多,导致不少平台为了吸引眼球制造各种假新闻。

这类媒体没有统一的监督机制,也没有丰富的采访资源,内容上没有太多的革新,基本上是大家想看什么、喜欢看什么,就把一些小事放大化,煽风点火地制造舆论场,从而吸引更高的关注度。

朋友圈里的谣言、不实言论、吃什么养生等伪科普不知毁了多少人的三观,造成了多少次“震惊”、“男默女泪”的恐慌,都是拜这些为了谋取关注度利益的自媒体所赐。

下面这些朋友圈传播最多的谣言!一定有你见过的

谣言泛滥谁来管?

平台监管任务重 专家辟谣忙不停

谣言肆虐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国外也是如此。随着话语权的开放,就会带来信息碎片化的问题,虚假、垃圾信息充斥其中。国外社交网站Facebook 近两年就一直被假新闻的问题所困扰,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就曾表示,清除虚假新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会像打击标题档一样打击假新闻。

2015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其中就有规定: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传播虚假消息,造成严重后果的,最高将被处以七年有期徒刑。 

在人人都能发声的时代,除了政府以及企业、平台加强管理,建立专家、学者等意见领袖来进行科普、辟谣也很重要。

当前,我们不缺少信息,但缺乏真实有效的信息;我们不缺少育儿方法,但缺乏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亟待专业人士、精英人士的引导。

@新浪母婴研究院 金牌专家@张思莱医师 这几年一直在网上无偿帮网友解答育儿难题,这其中很多问题,都是一些妈妈听到一些网络谣言来提问的,打假辟谣几乎是张思莱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不过,面对大量的网络谣言,不少专家都表示假新闻、谣言传播太迅速了,甚至盖过了真实的声音,呼吁社会集中力量传播更多科学知识,也提醒家长学会辨别真假信息。(新芽)

欢迎参与小调查→投票:信息爆炸时代,你最喜欢看谁写的育儿文章?

2017中国母婴育儿行业用户行为调查

新浪育儿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