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母婴关注

孕育论坛圆桌论坛:孕育之变

新浪育儿

关注
2018孕育分论坛: 圆桌论坛之孕育之变

12月11日,为适应新生代家庭对生命早期教育的需求,新浪育儿与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母婴健康管理专委会联合举办“新浪2018育儿盛典孕育专场论坛”。本次论坛内容围绕“生命最初1000天”为主题,剖析行业前景,深度挖掘母婴市场,促进科学孕育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年,不管是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孕育行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孕育论坛圆桌论坛的话题叫“孕育之变”,从最早的母乳喂养,到后来奶粉喂养,再到出现混合喂养,还有月子时期的保健等发生了一些变化。今天,我们一起和各位专家探讨,在时代背景之下,孕育之变到底是怎么回事。

以下是“孕育之变”论坛发言全文:

主持人:我首先请问一下马老师,印象中大家早在很久以前的时候,没有备孕的这么一个理念,那个时候一个家庭想要一个宝宝,那就来吧,要一个宝宝。后来如果谈到孕育,肯定是有了宝宝我们才开始去准备。所以我特别想问马老师,您觉得备孕的地位是什么时候开始确定下来的,还有它有哪些重大的意义?

马良坤:备孕我觉得大概是近五年才开始慢慢地复苏起来,在这之前其实大家对生命是不尊重的,也不知道怎么避孕,不小心怀孕了就做了,过去流产做的太多了,所以我们现在妇产科有保护子宫,爱护你的子宫,年轻人们!现在包括防艾等等,作为女人一定要爱惜自己。

第二,自从大家知道准备怀孕了,那么也就是说大家从心理、生理、健康各个角度,包括物质、自己的生活、工作的安排,都做得越来越好,这是我们见到最欣喜的变化,包括我们现在门诊,比如说有一些重症狼疮的患者都不能活到结婚生孩子,现在不仅能活而且能要孩子,他们很慎重选择我是不是该要孩子,我什么时候要孩子,要的话怎么调理,我们特别高兴看到这样的变化。

政府给我们的要求是要降低很多的比率,包括孕产妇死亡、出生缺陷以及各种危重症,要让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更好。

我们的医疗界为大家提供各方面的科研、临床诊疗、多学科协作,为大家提供服务,所以特别喜欢大家去做有准备的怀孕,做有准备的妈妈和爸爸。

主持人:非常感谢马老师,其实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还有各位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其实我们发现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变得更加幸福,有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掉。

接下来我想问向华总,我们说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当中,坐月子就是躺在床上不动,刚才我们还说小米粥、红糖、鸡蛋。我们需要不断进步,现在观念受到一些冲击,比如坐月子的地方产生变化,您感觉到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向华:非常感谢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问到。首先很多朋友都会问我你是一个男孩子,怎么想开月子会所,怎么想进这个行业。我算是跨界,在做月子会所之前我是做金融、医疗方面的投资,进入这个行业之前我做了大量的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在中国做月子会所的渗透率不到5%,在一二线城市,可能在北京有超过10%的妇女会去坐月子,但是大多数人在家里做的。但是在国外有很多的产妇是生产完之后去坐月子,我非常好奇,为什么有这样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核心家庭人数的关系,传统我们会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块住,但是随着90后族群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家庭不会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住,可能就一家三口人,没有人帮你带小孩,没有人帮你在坐月子的时候照顾你,就催生了月子会所的发展。女人坐月子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过程,我们认为一个比较好的月子应该达到什么条件呢?

第一,它是一个女性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你不是一个病人,你出月子已经是一个健康人了,但是你在月子会所坐月子能吃得更好、更加营养,住得更好,有专业的护理人士给你进行专业的看护,这是你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你作为一个女孩子变成一个妈妈,这是一个女人的很美丽的转型。但是这个转型,恰恰是不容易的,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比方说你的母乳喂养怎么做,当宝宝第一声哭的时候你会失措,这时候你需要帮助,在月子会所专业的人员可以对你提供专业的帮助,能够解决很多的问题,可以完成这样的转型。

第三,坐月子的过程我们希望是一个旅程,让整个家庭觉得是勾芡了一家三代人美妙的回忆,而不是大家回想坐月子挺痛苦的,但这应该是美妙的回忆,让一家人觉得值得有这样的过程。

这是第一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是女孩子到女人的美丽转型,第三是一家三代人美妙的回忆。

主持人:我们刚才听到一位老师说企鹅爸爸和妈妈共同孕育,未来有没有可能男人和女人一起来孕育,然后最后也到月子中心去享受一下?

向华:我们任何时候都是要拥抱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我可能没有一个立场进行评价,但是很多的人来到月子会所,其实是对于一个家庭矛盾的解决。比如我要给你吃一个月的鸡,婆婆这么说,你不好拒绝。你到坐月子会所说专家这么建议的,家里人不好拒绝,这能帮助解决家庭矛盾。

主持人:问一下夏芳主任,很多生产的方式有了新的选择,无痛分娩、快乐孕育越来越被大家接受,您可以分享一下您的感受吗?

夏芳:从我个人来讲,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致力于把医学更多传播给大学,也对于初级医学工作者给予更深度的教育。我们对于国家很多政策分析得比较透彻,当然无痛分娩确实是非常好的方式,但是我非常赞同之前几位专家说的痛苦其实有的时候也是一种快乐,因为痛苦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更多的回忆、更多的美好,比如说我们经历过这个过程之后,你无论去跟你的同事、跟你的家人、跟你的伙伴、跟你的孩子,将来都是有非常好的分享的观念,你可以跟他说我们一起经历了怎样的一种痛苦,怎样一起成功,而不是说我当时一定也不痛,这个事情就过去了。

从无痛分娩和现在的医学发展来讲在四十年中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给予我们的孕妈妈还有一些不是特别理想的状况,我们有了更多的解决方案,但是自然的解决方案永远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这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主持人:这需要大家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一定要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接下来你无论在生活当中还是和孩子交流过程当中都有可以谈的。不然说很顺畅、一点都不痛可能就谈不进去了。

接下来问一下张超老师,宝宝的喂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母乳喂养、奶粉喂养,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了,还有混合喂养。市面上还有辅食,太多了,我们想请张老师给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体会。

张超:感谢主持人提的问题,前面很多问题和论述我特别认同。主持人起点很高,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孕育之变这个题目,一下把我们界定了改革开放以来,而不是1978年之前。

我小的时候见到坐月子,这里要放个这个,邻居要送鸡蛋、送挂面、送红糖。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大家讨论坐月子跟那时候肯定不一样,还有男人能不能参与到坐月子过程当中来,这太关键了,我个人认为生了孩子是三个家庭的事,其实最重要的是两个人的事,夫人和老公。如果孩子刚生下来在父母双方的呵护当中成长,包括在娘胎里在父母双方呵护中成长,比先生当甩手掌柜好很多。

我们家闺女,在娘胎里,我都问小同志怎么样了?就说摸摸肚子,我经常干这事。但是从小我没拿她当孩子看,今年12岁,生活自理能力相当强,现在自己在学校旁边租一个房子,不让我去,也不让他妈去。我就在这,给我钱,我吃好饭就可以了。教育,父母双方参与之高相当重要。

吴君(音)博士说什么是命?思维方式就是变。洪老师说命实际上是选择的问题。后来我思考到底什么是命?思考这么多年我得出一个结论,第一是价值取向,生命观就是生命态度。第二,你的价值取向和你的生命观决定了你与不同人打交道的方式,你是把他看作是竞争者还是合作者,你是与人为善、成人之美还是处处防范,结局肯定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从这个角度来入手思考我们的命才有真正的价值。我觉得不管是无痛分娩还是剖腹产,对于孩子的未来是不健康的。辅食添加坦率来说应该是柳鹏老师来回答,专家来回答,你问到我,我说一下我的看法。我个人认为,孩子从小的时候添加辅食,第一个原则是时间,第二尽量多种食物做成细末做成菜泥、肉泥、干酱慢慢添加,包括蛋黄之类的。在这个阶段我们要考虑营养全面均衡合理,第二要考虑孩子未来要不要形成偏食的习惯,要不要有挑拣食物的不好的我们不期望出现的习惯。往往我们作为家长,我们说得很实际,我们作为家长在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时候,我爱吃的给你多加点,我不爱吃的少加或者不加。国内搞幼儿营养的专家都说我妈妈过去不吃什么导致我们都不吃什么,他说我现在刻意去做让他女儿接受的食物。这相当重要,我做了那么多年的科普,专门研究把我们的专业知识让外行人爱听、听懂、听明白,对他发挥作用,专门做这些事情。

我做那么多年下来以后,我个人感觉包括辅食添加,实际上关系到的不只是孩子未来的身体状况、营养状况,它涉及到孩子的智力、性格、心理、健康,比如身体健康,我可以举两个实际的例子,一个很实际的例子,大概在2002年、2003年的时候,我接到一个电话,这个孩子被诊断为皮肤萎缩,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豆蔻年华。我不是专家,让他找专家。一找专家,没有人告诉我皮肤萎缩有特别好的方法治疗。这怎么办呢?家里人很信任我,我就上网检索我能检索到的资料,国内的、国外的看了,不看还好,一看真害怕,皮肤萎缩严重了以后,全身萎缩都会出现这种问题,比芝麻大,比绿豆小,女孩子一辈子基本就完了。可是恰恰在这时候我看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何之谦(音)教授的出版的书里,大量食用某某油可以有效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我当时脑子里一转,皮肤萎缩有没有可能是自体免疫病?立即打电话,我说你们家去药店买什么来试一下给孩子吃,拒绝接受,为什么?我们找了那么多专家、那么多大医院都没有解决好,你让我们买点油能解决这事吗?不愿意去试,又隔了俩月打电话,上次你说的是什么?死马当活马医。我说你们去买,就买了,半个月以后她老爸给我打电话,控制住了,没再进展,现在恢复得相当好,人家已经结婚了。营养对人的健康相当关键。

我在旁边的电力集团讲课,就在第一排桌子,我正在弄电脑,领导过来了,说张老师,我跟您提个问题,我们家孩子吃凉拌菜放点香油都不爱吃,为什么?怕长肉。我问你们家孩子吃鸡蛋吗?更不吃。我说你们家孩子很内向吗?原来领导弯着腰跟我一起干活,听到就站起来了,我怎么办?我当时想笑没敢笑,因为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我说回家把你们家的窗拧紧点,健康心理学第五版书上写的明明白白的,体内胆固醇含量过低的人性格行为异常,有某某倾向。因为她不吃油、不吃鸡蛋,不吃我们认为含胆固醇的食物,她怕胖,所以她的性格内向,长期内向到一定的程度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大家可以往下想想,这书写得很清楚,美国出版的健康心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翻译过来的。这就涉及到了营养与性格,里头的个性。

当然还有很多,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说。我所要传递的只有一个信息,在生命的早期阶段无比重要,这个重要不是说我期望我的孩子将来长大了要做比尔盖茨,要做国家最高领导人,而是他能不能活成一个身心和谐、人格完整、体魄健全、幸福充实的人生,做到这些我就觉得够了,不一定去做高考状元,也不一定取得什么杰出的成就,只要他快快乐乐,很自然过得很踏实,作为父母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主持人:感谢张超老师,从我们说的辅食说道了哲学说到了心理,我们可以看出来其实育儿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需要科学性的,都不是随便去做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在孕期期间的变化其实也特别大,所以接下来想问一下聂总,孕期的营养、孕期的产检、孕期的运动、孕期的心理等等,您觉得这些年您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变化,您是怎么看待变化的?

聂巧乐:我十多年来都在一线,都在医院里工作,我接触了上万的孕妈妈,她们在孕杂期汇有孕吐、早期的妊娠反应,包括胃口不是特别好。早期的时候有可能会经历一些胎停育或者先兆性流产。在整个孕早期,她们的整个心理偏焦虑。随着孕周的发育,妈妈到了孕周期以后心情会变得好一些,因为饮食好一些,胃口好一些。但是她会面对一些产科的各种检查,比如在19周前后她要面对一些大排期。在16周,她需要面对一些高危的检查。其实妈妈在面临这些检查的时候,她的心理也是比较焦虑的。在30周前后还有24周前后还有糖耐量筛查,还有第二次大排期。妈妈会担心我的孩子是不是发育不正常、宝宝会不会产检不过关、身体是不是有不是很健康的过程。慢慢随着孕周的发展比如到了孕晚期,妈妈的整个腹部增长会比较大,32到36周的时候腹部往上增长会导致呼吸系统比较急促,身心压力会变得很大,包括腿脚行动不太方便,这个时候她也会面对睡眠不太好的情况,整个孕期的睡眠不太好,孕期的情绪不太好。随着孕期的发展到了孕晚期,她会想我是不是能顺产,我会不会难产,生产的时候会不会疼,很多的焦虑。很多大数据显示,妈妈在怀孕到生产的过程是特别焦虑的过程,面对分娩的时候是复杂的过程。宫缩来的时候,我到底要迎接还是抗拒?这是非常复杂的过程。

除了分娩包括产后期,比如妈妈生完孩子以后,张老师讲到的母乳喂养,妈妈会考虑母乳喂养是不是很顺利,喂养的时候乳头会不会被咬伤等等。妈妈从怀孕的早期、中期、晚期到分娩到产后都会在这样的状态去生活,面对这样的妈妈,其实说心里话,我们特别希望妈妈通过我们论坛的平台,去学习比如我们在孕期从一开始怀孕,我们就要去学习一些比如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学习一些能安抚我们情绪的能力,学会和宝宝更好的交流、更好的沟通,去建立跟宝宝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转换我们心理的角色。同时我们要学习积极心理学,我们开心、快乐地面对我们的孕期。我们开心、快乐了,我们体内分泌的良好的化学物质对宝宝的发育也是非常好的。另外建议很多妈妈们去学习一些分娩应对的技巧,疼的时候怎么通过一些良好的方法去呼吸、去面对宫缩,甚至去学习一些良好的心态。比如宫缩来的时候不要排斥它,我觉得我的每一次宫缩都是对我宝宝最好的爱,每一次宫缩都是对宝宝最好的按摩,每一次宫缩都会让我的宝宝离我越来越近。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宫缩、面对孩子的出生。这样在孕期提前学习的话,其实对妈妈来讲她会以不变应万变,去从容应对我们的分娩和育儿。

主持人:归根到底一句话妈妈们自身要强大起来,技术要过硬,还要乐观,还要积极。

整个孕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旧交替有的时候会产生矛盾,接下来想跟几位老师一起探讨新旧交替下,新的就好吗?旧的就落后吗?旧的就要抛弃吗?想问一下每位老师不同的看法。

马良坤:我觉得新旧交替,新的不能全认,旧的不能全丢。需要我们一系列临床的科研、老百姓的努力,一起一起创造证据,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来解释证据,接下来跟老百姓说你应该这样运用新旧知识。

向华:我特别认同马老师的话,新的概念就是更科学的方法,相对于传统的知识,我们是以相信的方式尽量结合我们已经有的方式去做很好的结合,就拿坐月子来讲,坐月子就是一个传统的事,西方没有坐月子的说法,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放弃这样的习惯呢?但是我们不放弃,我们只是用更科学的方式去让我们的传统得以延续,让女性有更好的生活,所以这方面的结合我觉得非常重要。

夏芳:我觉得新旧而言是大家人类对孕育过程的认识的新和旧,但对于每一个妈妈、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我就是我,我就是我自己,哪一种方式更适合我,哪一种方式让我和宝宝更舒服,我觉得哪一种就是更恰当的,而不要想哪一个是新的方法,哪一个是旧的方法,我是不是要摒弃旧的选择新的。选择最适合你的方式,让你和你的宝贝更健康。

张超:我同意前面三位专家的话。

聂巧乐:我个人觉得妈妈们既要学习一些旧的比较好的东西,也要去学习一些新的比较好的东西,比如在孕期好好地学习做一个更好的妈妈,在分娩的时候学会更好的、从容的、科学的面对,在产后要学会科学坐月子、科学育儿,度过这个阶段还要学会更科学地做父母,给我们的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的环境和空间。

主持人:其实我们说新和旧只是人们的一种自己的观念。我们放到现在来说,比如说以前我们称它为旧,但是我们回到那个时间的时候,我们这个时间其实就是新。所以每一个时间需要科学地去考究它,然后我们再去看它到底适合不适合我们。

下面还有一个问题,接下来是母婴热潮已经正式开始,所以会遇到很多的机遇和挑战,我想问问各位,接下来都有什么样的准备来迎接这些机遇和挑战?

马良坤:面临变化带来的机遇挑战,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跨界的人,我做健康教育、我做孕期营养、我做医务人员的培训、我做科研、我做母婴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我愿意用各种角色,以母婴健康为中心,把这些旧的东西用科学的方式证实,向老百姓解释、声明,让我们周围的服务界、业界都处于良性循环和良性运转的状态,我觉得我们就是整合,我认为这是我要做的事情。

主持人:太谢谢马老师了,我们期待接下来整体的孕育环境。

向华:贝康就是在这样的大浪潮中诞生的这样的一个公司,我们非常希望能把握这样的机会。

1,我觉得下一波浪潮最重要的把握就是拥抱科技,拥抱科技带来的变化。我们现在在公司运营的过程当中,在各个方面都已经加入了人工智能的部分,为的让我们能够有更好的服务体系,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2,我觉得在做母婴方面的工作要加强我们服务的质量跟对于标准化的把控,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你能不能做到有规模,能不能做到有一定的覆盖量,在于你对标准量的把控是不是能做到严谨。

主持人:服务和科技相结合,提供更好的服务,谢谢。

夏芳: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做的最多的就是帮助医生,帮助我们底层的医生做更好的教育。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在专委会的带领下帮助马老师做更多的服务型的工作。

张超:新时代孕育之变很有道理,我个人觉得首先是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心理的认知的改变。我们所有的出发点基于传统的功利性的,我们的孕育之变不大,我们只会有更多的工具出来。基于这个考虑,研究32年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我做规律考核的时候有的专家提出不要那么多频繁的考核,不要那么多职标,不要让我们搞那么多竞争幸得申请项目经费,我们打破了脑袋没有说我们真正可以对这个社会带来可以改变的科研,我们都是在忙于应付各种不必要的应付。从这个角度出发的时候,回应一下咱们讲的我们作为准父母,我们作为未来的准爷爷、准奶奶,您培养孩子的时候,您能站在传统和现在这个时代双重考虑下应该培养下一代如何去培养吗?我一直在做这个工作,所以我的两个孩子都是我的实验品,我不催他们上各种兴趣班等等。老大我刚才说了,老二更让我兴奋,他说爸爸,我是不是该上早习班了?我现在在幼儿园待不了了。我并没有提示他要上早习班,他觉得跟小朋友没有共同语言的时候,他自己愿意去做。大家知道不愿意让孩子看各种动画片,我们是允许看的。每次看动画片最多不超过20分钟,你自己把握。今天给你两个时间段,40分钟。每次看完你要告诉我,看完这个东西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思考,这不是教育的,是引导的。文化不变,观念不变,我们所有的美好的预期跟你追求的现实结果之间恐怕是相反的,至少不完全同步。要想让未来的结果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在这个时代我们对生命的态度,对文化的观感都要发生变化。

第二个问题我还是有点个人意见的,如果我们不能通盘去考虑全球文化的演进,只站在我们国家的文化,本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的视野是有局限的,我说这句话是很有深意的,视野是很有局限的。我做科普,我特别期望每一个科普对象都对我们说的话要有质疑,一个连质疑能力都没有的人你相信他能有未来呢?尤其是现在人工智能的时代。60岁的老太太一定要带着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不带着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对不起儿子、对不起儿媳妇。她带着孩子永远接触不到智能手机,接触到可能就扔掉了。我们三四岁的孩子拿起手机就能用微信。我们来带孩子,带的方法一变,适应时代的变化,恰恰有可能满足孩子对未来世界的适应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变在这些地方,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

主持人:非常感谢张超老师,我是以一个父亲的身份一直在仔细地听张老师说的话,我们家孩子今年7岁,会要二宝,我们希望未来会像您一样谈自己的孩子,谢谢!

聂巧乐:我们北京悦迪孕产这几年本着让妈妈快乐孕育,接下来我们会更多在科研成果上更多从门诊到孕校,帮助妈妈们更好的、科学的面对孕育,在分娩的时候让妈妈更好地面对分娩。我们现在讲分娩镇痛里面的非药物镇痛,我们主要用音乐帮助妈妈减缓疼痛。我们的理念是帮助妈妈能够微笑面对疼痛,喜悦迎接分娩。接下来我们让我们的团队从更多科研的角度,从标准的解决方案,给医护人员输出更好的方法,去帮助到更多的孕妈妈。

主持人:非常感谢五位嘉宾的分享,我们说育儿之变,我们可以用不变应万变,因为永远不变的是家庭幸福、生活快乐。

相关专题:

新浪2018育儿盛典专题

新浪2018早幼教峰会专题

新浪2018“孩子的视界”公益画展专题

新浪2018早幼教峰会:十人幼儿产业私董会论坛专场

新浪育儿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