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持续低迷的低生育态势,影响着中国社会总体可持续发展。生育是内含经济理性的行为,主要由于生育的成本、风险和代价太高,而生育的收益、效用和回报相对较少,普遍进入成本约束型低生育时期。生育友好既有对少生不生的包容,也有对多生优生的鼓励和支持。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是针对低生育、少子化、老龄化所包含的系统性人口危机而言的,其实质是支持生育和鼓励生育,以摆脱低生育的风险和困境。生还是不生?生几个?并不是简单的问题,这其中既有生育主体的实际考量,也受到了经济社会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是国家多级推动、中央到地方政府共同负责、企事业单位和全民共同参与的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维度思考和发力,遵循生育的文化友好、权利友好和福利友好三个基本逻辑。
生育的文化友好
在文化和价值上彰显生育友好,实则也是孩子友好、母职友好、家庭友好、养老友好、国家友好和发展友好。生育的文化友好即认知友好,质言之,对家庭、国家与社会而言,新生人口是潜力无限、价值无限的希望人口与朝阳人口。生育作为人口再生产活动,属于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其创造的社会价值值得尊重。生育文化,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都有一个共性特征,那就是生产和养育人的基本文化都强调一个子福——传宗接代、永续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福祉。女性作为生育主体,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双重的“母职尊重”,这可以帮助职业女性维护好职育平衡关系,进而有可能适度提升生育水平。
生育具有价值性和人文性两个基本属性。要大力弘扬全社会和家庭、父母对孩子“独立生命体”的尊重、理解、包容和支持的大爱,而不是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固执于自我偏见的角度认识和塑造孩子,以及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溺爱、偏爱、无爱,要将爱与慈悲放到现代生育文化的灵魂深处。否则,即便低生育态势有所改善,也与人口的高质量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因为孩子如果在欠缺智慧之爱的环境中成长,难以成为真正的人才。
生育的权利友好
多样性是生育的本来面目,给生育最大的包容才可能找到激发生育率回升的契机。出现低生育态势的社会,其生育政策所具备的最大包容性就是回归自由生育、自主生育的本来面目。“十四五”规划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彰显了新发展格局中与时俱进的人口发展观和人口治理观。应充分考虑到生育意愿的多样性和生态合理性。让生育两到三个孩子成为社会主流,这是摆脱低生育、少子化、老龄化危机的根本途径。为此,要早日促成第三次人口转变(核心是使低生育水平恢复到近更替水平区间)的到来。
生育的福利友好
生育具有内部性(对家庭的影响)和外部性(对社会的影响),而且有正负之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看,走生育福利化、社会化、国家化的道路是面临持续低生育挑战的国家共同的应对之策。
生育福利的种类包括物质奖励、收入改善、服务升级和环境优化。生育福利化是指有利可图,提升预期。生育福利的社会化是说部分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应由社会承担。生育福利的国家化是说国家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通过制度化和法律化的途径来界定生育福利化的主体责任。打造中国特色的生育福利化社会或许是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的“家庭友好政策”可供借鉴。“家庭友好政策”支持家庭照料婴幼儿的需求,同时也让家长可以履行工作职责,使父母更好地平衡育儿和就业关系。中国女性职育关系的平衡问题比较严峻。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相对较重的家庭照顾责任在城镇女性就业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母职惩罚效应,特别是家有0—6岁幼童的女性,这一效应体现得更为强烈,多子女多负担是客观存在的。承担家庭育儿责任的不利影响贯穿了女性职业生涯和家庭生命周期的始终。现实中有潜在生育需求的职业女性在职场遭遇歧视的现象并不鲜见。对此要细致研究、立法保护职业女性的就业权利和生育权益。
生育的福利友好主要包括了两个福利供给主体,即政府和企业。首先,生育的第一福利友好即政府友好。国家是生育福利社会化的第一责任主体,政府部门是相关的责任方,发力方向是“支持和鼓励生育”。政府要给二三孩家庭做福利加法,给国民以公平公正的大国生育福利待遇,并且建立成熟的长效机制。简单说,要让愿意生的适龄人群“生得起”“养得好”。国外的生育津贴(或者牛奶金、婴儿花红)比较普遍。自2021年5月31日实施三孩政策以来,我国多地政府开始陆续发放生育福利金,推出育儿补贴。地方政府的探索刚刚开始,效果如何,能否达到预期,还需拭目以待。
其次,生育的第二福利友好即企业友好。2023年7月1日起,携程投入10亿元来补贴员工生育,全球范围内入职满3年的携程员工,每新生育一个孩子,将获得每年1万元的现金补贴,发放至孩子满5周岁后终止。推出新育儿福利,旨在为员工生育提供经济支持,让他们不会因生育而牺牲自己的职业目标与成就,这彰显了生育友好型企业的胸怀、远见和担当。令人欣慰的是,生育友好型企业(家)队伍正在成长壮大,雁群效应若隐若现。
归根结底,生育友好型社会创建的根本在于如何看待低生育危机和树立什么样的生育价值观。生育友好包括了对少生不生的包容,也包括了对多生优生的鼓励和支持。生育多样化的状态和选择,只要是理性和负责的,都值得尊重。当然我们不是为超低生育率喝彩,而是要为低生育时代的新人口问题未雨绸缪,因为低生育目标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口问题的终结,而是伴随着中国人口问题的转型。为此,国家要打造生育友好的认识(价值)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从生育的文化友好、政策友好和福利友好三个方向大力推进。
(作者为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穆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