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母婴关注

教育的民间智慧:提供多样选择,激发教育活力

新浪教育

关注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十一届年会在北京召开

12月7日,主题为“教育的民间智慧与探索”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十一届年会在北京举行,国内著名的教育学者、经济学者及来自国内创新学校、学习中心和乡村学校的创办人,一起分享了他们的前沿思考和实践探索。

作为人口大国,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等问题仍然困扰着教育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教育又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教育变革越来越迫切。

多年来,来自民间的教育者们一直在探索从形式到内容的新教育模式。其中有注重制度创新的创新学校,也有致力于破解乡村教育问题的乡村学校,还有打破传统学校固有结构的学习中心。

时代呼唤多样化的教育

教育应当如何适应人性的多样性?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项贤明在年会上表示,教育也应该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不同的个性和发展道路。然而,当前的学校教育往往采用统一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来教育所有学生,忽视了个体差异。

为了让学生适应这种统一的教育模式,学校使用纪律和规训来约束学生,将他们纳入标准化的课程轨道。这种做法导致学生被迫接受同样的课程标准、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最终被塑造成统一规格的“人才”。项贤明认为,这种教育思路过于僵化,即使学生长大成人,社会仍然用同样的标准来评价他们,只承认那些经过评价认定的人为“人才”。

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所需要人才也是极其多样的,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教育应该是多样化的,才能培养出各种优秀的、多样化的人才。 现实情况是,人才的培养和评价往往依赖于简单的考试制度,这种做法限制了人才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尽管我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却将人的发展限制在有限的考试科目中。“我们声称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却又使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将他们纳入统一的教育模式。”

项贤明称,这种教育体系忽视了个体差异和多样性,限制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为了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我们需要改革教育体系,使其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以适应不同人才的需求和发展道路。

项贤明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和新质生产力的出现,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教育也面临着一场大变局。这种变化要求我们探讨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历史上,大工业生产方式催生了以班级授课制为核心的现代学校教育,而现在,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正在萌芽。

由于未来的教育形态尚不可知,项贤明认为我们不能依赖先知,而应该鼓励各种教育创新。他强调,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最具生命力和希望存续的生态系统是多样性的。因此,过度的同质化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最大危机。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项贤明认为多样化是教育的必由之路。他呼吁教育体系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以适应不同人才的需求和发展道路。通过鼓励教育创新,我们可以为未来的教育做好准备,确保教育体系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在当天的活动上,10所学校(学习中心)的校长(创办人)用他们全新的教育实践模式,展现了当下中国民间探索教育多样化的样本。

乡村学校的探索,农村教育现代化并非要“离农弃农”

近些年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舍、办学条件等极大的改善,但是乡村学校又面临师资缺乏、学生减少等诸多问题。农村还需要学校和教育吗?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是取消农村教育、离农弃农的教育吗?农村教育真正的功能、价值究竟是什么?一 些乡村学校直面挑战,创造性地解决了许多现实困难,也回答了人们的疑问。

2024年11月,来自贵州田字格项目校的乡村老师们参观了上海两所基础教育阶段头部学校,从硬件、生源、师资上,老师们感受到了城乡教育的巨大差异。尽管如此,他们也发现乡村学校的教育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有田野、有自然,乡村学校更有温度,学生的脸上更加阳光。

贵州田字格实验小学是实践乡土人本教育的典范学校,也是开展乡村教育创新、支持乡村教师成长的教育基地。

年会上,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这样评价“田字格公益”创始人、贵州田字格实验小学总校长肖诗坚:“对中国农村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开发了一套完整的乡土人本课程,并将这一模式进行了推广,这在当前的中国教育环境下是非常难得的成就。”

肖诗坚认为,大家都觉得乡村教育要向城市靠齐,实现城乡一体化教育。城市有城市的道路要走,乡村有乡村的路要走,乡村教育要从自然环境、从乡土文化、从人自身找到一条路。

田字格学校的核心理念是“乡土人本教育”,强调立足乡土、敬爱自然、回归人本、走向未来。学校有五大课程:基础课、日修课、轴心课(特色课程)、共同生活课、自主学习课,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独立思想和未来视野。学校注重制度建设,以激发人性向善,反对竞争,提倡合作。学校没有班长,而是轮流担任礼仪官,学生会通过选举产生。学校通过集体表决处理事务,经过两年时间讨论出22条校园公约。

截至目前,田字格学校在贵州共有三所未来村小:位于正安县的“大山里的未来学校”(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贞丰县的“稻田里的未来学校”(田字格必克实验小学)、兴义市的“峰林里的未来学校”(兴义市田字格万峰林民族实验学校)。这三所学校各具特色,服务于当地,强调校园的开放性、课堂的趣味性和共创性。同时,田字格学校秉持的乡村教育理念目前已经推广到100多所项目校。

杨东平评价称,“我们的农村教育没有多少是要培养留在大山的孩子的,都是走出大山,一走了之。田字格学校提出的‘走出大山能生存,留在大山能生活,面向未来能生长’非常传神。”

甘肃省静宁县大寨小学被誉为“苹果园里的村小”,开展以苹果为核心的自然生态教育。学校课程建设以苹果为核心,结合自然生态教育。孩子们在苹果园里进行各种活动,如研究花与果的关系、套袋、采摘和直播带货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农耕文化,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商业意识。

校长王富贵表示,课程设计将知识融入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感知的例子中,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不是抽象地讲解米、厘米、毫米,而是通过让孩子们量一量苹果的高度来建立理性与感性之间的联系,使学习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

你希望学校里都有什么?学生回答:有动物、鲜花。于是在浙江省缙云县笕川小学,除了能看到教室、阅览室,还有很多羊圈、鸭舍、兔场等。笕川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这里实践着“用一个村庄的力量办好一所学校”。

校长马鑫飞将学校改造成一个动物园和植物园的样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动物、鲜花和自然元素的学习环境。学校通过农耕园、24节气种植活动、直播售卖等实践项目,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自然、历史、人文和社会资源。

学校的教育活动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如过大年、吃年夜饭、舞龙灯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熟悉传统文化,还增强了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对父母的牵挂。学校还与村庄里的彩燕、麻鸭、香菇等发家致富的资源合作,将这些资源融入到项目化学习和大单元主题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文东茅指出,乡村教育具有复杂性,简单地保留乡村学校或合并为大规模寄宿制学校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中国的乡村地区差异很大,东中西部各省份的教育状况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探索,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尝试来找到适合不同乡村教育需求的解决方案。

创新学校的探索,教育未来的多样化路径

在世界范围内,为未来培养人才的新理念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同与传播,创新型的学校也在快速发展。这些学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具有高度人文性。国内的创新型学校在哪些方面有探索和收获?这些创新型学校对于目前的教育有哪些启示?

自然是孩子成长的最佳环境,因为人类本就源于自然。北京日日新学堂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自然校园,这里没有塑胶操场,孩子们可以自由爬树,甚至在他们自己命名的“UFO大坑”,这里实际上原来是一个鱼塘,那个地方孩子们能玩出100种花样来。尽管家长们需要不断清洗孩子的衣物和鞋子,但他们知道孩子在玩耍中得到的快乐是无价的。 

2006年,王晓峰、张冬青夫妇为探索教育的新可能,与志同道合的三个家庭一同创办了日日新学堂,在中国首创家长互助式办学模式。

王晓峰谈到,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北欧将所有课程游戏化,尤其是小学,这非常符合人性和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孩子们的所有感官和大脑都被激活,自然中也是如此,因为自然是信息最丰富的环境。这种学习是真正的、主动的学习。

日日新的教学系统在数学教学上采用了北师大版教材作为基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团队不仅参考了中国各地的教材,还借鉴了国外的教学资源。语文、英语、科学、体育、美术和音乐等,也都是从零基础开始,逐步构建起适合学生的教学体系。这个过程涉及到对教学材料的精心挑选和创新设计,确保每个学科都能提供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体验。

日日新学校还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在这个环境中,师生是平等的,校长办公室全面开放,孩子们可以随时找到老师和校长。

王晓峰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格,在日日新的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你的看法,思考本身比结论重要百倍。

杭州云谷学校创办于2017年,是阿里巴巴合伙人投资创办的民办学校,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学校以国家课程为基石,探索育人新模式,在导师制、学习方式转型、素养评价、科技赋能教育等方面开展一线实践。学校也成为了杭州市西湖区全国义务教育教改试验区、浙江省人工智能试点学校。

云谷学校创校校长,小学部、初中部校长冯晨表示,云谷学校的创新之路也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诸多挑战。对于校内的教师团队,包括校长本人,都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方式,以适应创新教育的需求。

云谷学校的潜能课程则是根据孩子的特点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注重深度学习和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并进行探究和思考。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驱动能力,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共同促进孩子的素养发展。

冯晨认为,面向未来的学校系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学校功能将从传统的“选拔人才”转变为更加注重“培养人才”,管理模式将从“行政管理”转向“共同创造”,教学样态将从“同样的标准和方式”转变为“不同的教学模式和个性化学习”,教师角色将从“传授已有知识”转变为“知识的合作创作者/指导者”“学习的激励者”和“终身学习者”。

2019年,一个名叫段孟宇的来自农民工家庭的女孩被哈佛大学录取,她读于北京蒲公英中学的经历颇受关注。北京蒲公英中学是一所位于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创建于2005年,是一所公益性、民办非营利性的打工子弟学校。

北京蒲公英中学校长秦颖介绍,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千多个村落,学生家庭普遍收入偏低,父母受教育程度有限。学校接收了流动到北京的学业基础最薄弱的学生,经过三年学习,学生们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大幅提升,约70%上的学生进入普高,约30%的学生进职高,更有学生考入国内外一流高校继续深造学习。

蒲公英中学通过多样化的课堂延伸活动,如生活教育、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鼓励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学校坚持阅读时光,每周安排静读时间,并拥有丰富的藏书。写作课程围绕“走自己的路”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兴趣、优势、环境改善和价值观。亲近自然课程旨在让学生在自然中探索和学习。美育课程包括“故土飘香”和“感恩的手”,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等。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蒲公英中学的教育特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蒲公英中学的特色之一是它的“探问教育”,通过邀请校外志愿者和家长分享经验,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思考。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爱心小屋和心理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在2023年发布的《2020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事实与数据》,2020年全国流动儿童7109万人,留守儿童6693万人。原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银河证券前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在发言中强调了利用新质生产力,如人工智能,来解决大规模社会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她认为,传统方式如支教等在解决大面积社会问题时效果有限,而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发展为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她赞扬蒲公英中学等创新型学校的探索,并希望这种探讨能够扩大,让更多人受益。

北京东方红学校作为十二年一贯制的学校,坐落于昌平区,主要服务京籍和非京籍子女,成立至今已有四年。北京东方红学校的校长付彦军认为,教育应该关注个体发展,激发潜能,并提出了“一人一方案、一人一特长”的教育模式,用“一人一方案”促进学生发展,用“一人一特长”唤醒学生潜能。年会上,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与北京东方红学校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北京东方红学校将依托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全力发展北京东方红“暖文化”教育行动,推进爱的教育、学业规划、激情教育、高效课堂6+1和精细管理,让每个走进北京东方红学校的孩子精彩绽放。

学习中心的探索,为“学业失败者”提供新的成长路径

现在的学校制度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而产生的,强调效率,无法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育。随着高科技的发展, 一些不同于传统学校制度的“学习中心”开始出现。在学习中心,学生不需要按照标准化学习内容来学习,每个学生可以自己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节奏,明确学习内容。这些学习中心如何运作?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它们对传统的学校提出哪些挑战?

昆明丑小鸭中学是由詹大年、杨柳芳于2011年在云南宜良创办。这是一所专门帮助不适应传统教育、不接受传统评价的初中阶段“问题学生”的民办初中。开办14年来,丑小鸭中学帮助3000余名因为抑郁、焦虑、逃避、冷漠、逆反而失学的初中学生回归到正常的生命状态。他们有的已经兴家立业,有的还在高一级学校上学。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家庭背景多元,包括高学历、高地位和高收入的家长。

丑小鸭中学关注每个孩子的需求,通过艺术、自然、阅读和对话等方式,让孩子们找到自我,成为幸福完整的人。学校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让全校师生都有机会登台表演,无论年龄大小,每个孩子都能在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学校希望用艺术治愈孩子们的心灵。“问题沙龙”是丑小鸭中学每周一次的活动,解决孩子们在学校中遇到的问题。在沙龙中,全校老师会一起分析孩子们的问题,并探讨如何帮助他们。

昆明丑小鸭中学创办人、执行校长杨柳芳谈到,每个问题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未被关注的需求。通过关注孩子、了解他们的困难,学校通常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孩子们会因此感到被重视,从而增强他们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如果学校忽视这些问题,孩子们可能会遇到更大的困难。

先锋学习社区1998年创办于北京,现在成都、深圳、北京有三个实体学习社区。先锋学习社区无必修课设置,学什么,怎么学,完全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真实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社区倡导“所有人向所有人学习”的理念,学生可以教授其他学生或老师,甚至家长,还鼓励学生参与游戏,如电竞、王者荣耀等,这些活动不仅提供了娱乐,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先锋·安格社区联合创始人黄鹃涓认为,社区(community)这个概念更能体现他们所追求的教育理念,因为它强调的是一群人的集合,是一种更加灵活和人性化的学习社区,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社区的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选择,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  

先锋学习社区执行长崔涛称,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基于对每个孩子潜能的信任。崔涛介绍,在学习社区里,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生活管理,如生活委员会、学生委员会和外事委员会等。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比如观看世界杯、徒步旅行、养宠物等,这些活动都是基于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兴趣。

悦谷学习社区是一个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机构,与传统学校模式截然不同。在这里,学生拥有极大的自由度,可以自己决定每天的学习内容,包括玩耍、谈话、看电视、视频游戏和旅游等活动。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和活动,他们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而是自己制定课表,并通过“约课”的方式与老师进行学习。这种自由度让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而不是被限制在传统的学科框架内。

悦谷学习社区创始人黄杰介绍,悦谷的规则是由孩子们和成人共同协商制定的,每一条规则都要经过议事会讨论。这种民主参与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尊重,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性。如果违反校规,社区设有模拟法庭进行裁决。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认为,虽然正规教育体系与校外学习中心在形式上可能存在差异,但两者在探索生活教育、项目教育和任务学习方面是一致的,都是向着素养导向教育的方向努力。他指出,正规教育体系在改革中面临困难,但已经在尝试调整结构,减少纯粹的讲授式教育,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素养。

张志勇谈到,校外学习中心对于一些在传统教育体系中被认为是“学业失败者”的学生来说,提供了一种新的成长道路。这些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可能遭遇挫折,但在校外学习中心,他们的人生理念、学习感知等方面得到了提升,甚至超越了家长的期望。张志勇认为,这些经验可以为正规教育体系中的校长们提供借鉴,帮助那些被边缘化的学生重新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本届年会与会嘉宾分享了他们各自的实践探索和前沿思考,以独特的实践丰富了教育资源的供给,提供了更加多元多样的教育选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