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母婴关注

四招告别孩子手机不离手 一起过有意义的假期

新浪育儿综合

关注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家长求助:“机”不离手,沉迷于游戏、短视频、虚拟的网络世界,这是孩子假期的现状。“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在游戏已成为孩子假期首选减压方式的当下,家长该如何与孩子共同拥有“有意义的假期”?

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滨湖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浦庆华给家长来支招:游戏的设计中包含了清晰的目标、及时的反馈和挑战,能满足孩子的自主感、归属感和成就感,也容易让孩子形成心流,所以在非规划时间,孩子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如何帮助孩子学会管理好自己的人生,不让游戏取代他们所有心理需要的满足呢?假期正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改变重塑的最佳时间。也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有话好好说。正念的创始人卡巴金教授说:只有在和父母沟通的过程中感受到自主性、同理心和接纳的时候,孩子才能感受到爱。所以家长在跟孩子说话交流沟通的时候,传递的不应该是权威、命令、责问、焦虑和否定,而应是真实的信任和合理的期待。按照洛萨达比例,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互动中,积极评价、鼓励性语言与指正性、批评性言语的比例达到5比1左右最好,至少要达到3比1,亲子关系才会处在良好的状态。所以尤其是当您和孩子在交流敏感问题如手机的使用问题时,一定要记住“好好说话”。

有活一起干。假期安排孩子和父母共同完成家务劳动,不仅能减少手机时间,更是家长增加和孩子互动的机会。过程中的任务分工制促进责任共担,合作式互动强化情感纽带。家长也可以通过召开家庭事务协调会议、技能互换计划、共创家庭劳动项目等,将假期劳动转化为日常劳动,以持续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家庭责任感。

“管控、自主”巧平衡。对于孩子手机的管理,“管控”和“信任”都不可缺,并要兼顾“风险防范”与“成长需求”。家长要跳出“非黑即白”的极端误区,手机、网络是工具而非洪水猛兽,在AI数智时代,它不仅能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是社交连接,也可能是孩子创造力的表现,所以更重要的是,父母跟孩子一起建立手机使用的“共识型”规则框架及“合作型”管理框架,就使用时长、使用场景、内容的选择等方面进行规则制定,制定家庭共同的数字公约。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字素养,和孩子共同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不良上网习惯和上网行为。

“隐性教育”润无声。在假期里,家长可以安排更丰富、更有意义的活动来减少孩子假期的“非规划时间”。如通过家庭辩论赛、骑行、露营、观影、公益实践、职业体验、游览参观等活动让孩子释放压力,连接社会,启发思考。对于孩子的特长爱好,家长们要全力以赴地支持,让孩子在自己擅长的实践中提升自信心,增强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同时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时间的习惯,让孩子收获“在手机网络之外我还有很多事可干”“在游戏之外我很能干”的自我价值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