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父亲应该问自己这个问题,并做好这两个字

新浪育儿
如果你问我,什么样的爸爸可以称得上好爸爸?
我的脑海里会跳出很多定义和标准:有爱心、榜样、一定的权威……
但如果你问我什么爸爸是最好的爸爸?
我觉得:最好的爸爸是能够给孩子力量的爸爸。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什么叫做成功?
每一个父亲在试图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前,都要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一个爸爸觉得,只有出人头地,走上一条人多而安全的路,让父母不要担忧,这样的父亲给孩子设想的成功背后,其实是为了让自己觉得有安全感。
他的初衷不是孩子是否快乐,而是,我是否可以不再为这个孩子操这么多心了。
基于不想再为孩子操心,
而希望孩子走一条最循规蹈矩的安全的路,
觉得这就是对孩子的爱和教育的那种父亲,不是好父亲。
而一个爱孩子的父亲,他在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应该本着的原则是,如何让孩子获得幸福,而不是如何让自己省心。
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亲,从来没有思考过成功的定义;
没有思考过,你让你的孩子做的事情、达到的目标,提出的要求,是为了孩子的生命还是为了自己的生命那些未完结的愿望,那些未解决的巨大的焦虑和创伤。

一个人最大的成功,我认为是活出自我。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也是感受到完整的自我,接纳了完整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而不是活给别人看,不是走一条大多数人都走的安全的路;
能走一条自己一路想走的路,并一路坚持走到终点,实现自己内心的目标。这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会让人产生巨大的幸福。

怎么获得这种幸福?
怎样用你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去帮助他在他的人生中实现这种成功和幸福呢?
我觉得是每一个父亲最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父亲的价值,不是权威,而是给孩子传递力量和信念。
在这个人世间,经历重重考验,找到自我、走上自己成功的道路的,是不易的,它需要巨大的力量的。很多人穷尽一生,面对沮丧的现实时,只能被现实打败,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突破禁锢。
没有力量和勇气,很难建立自己的边界不被他人影响,也就很难活出自我。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说过,
人要为自己负责,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力量,从而选择和别人不一样的人生。
也就是说,活得幸福是需要力量和勇气去追求的。
不错的学校,不错的工作,这都是外人眼中所称羡的,但是他的内心幸福呢?他会有一天迷茫,他自己想活出怎样的样子?或者,有些人自始至终都没有考虑过。
一个真正好的父亲,他会想,我怎样做,才能帮我的孩子去寻找他自己?

人天生都有寻找自我,实现自我的本能。
父亲只需要一开始在旁边给他支持,不要压抑他的寻找。
最好的帮助,就是传承你的力量给他,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有力量。

电影《摔跤吧爸爸》里的爸爸褒贬不一,但这个爸爸在后期,和女儿学校教练的斗争,还是令人感动的。
女儿在最后的比赛前,爸爸给她的挑战目标,其实正是女儿心里想要实现的自我。可是教练给她的目标,就是稳稳的拿个奖牌就好。因为这是教练出于自己工作的考虑,他自己最想要的。
这个父亲在这个时候,不顾比赛可能一块奖牌都没有的失败的压力,将自己的力量化为女儿的力量,和她坚定地站在一起,去争取和追求。
吉塔之所以最后能够成为冠军,是因为爸爸一开始就知道,他女儿的目标一定不会只是一块奖牌。
她想要证明自己,她想为印度夺冠,这才是她真正的梦想。
在爸爸的坚强而有力的承托下,这个一度看上去毫无力量的迷失自我的女孩重新找回了那个自己,她为自己而战,为印度而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范本”。

所以,一个好的爸爸,在有关孩子的选择上,都要去真正地思考
——我究竟出于什么要这样做?我的选择是为了缓解我的焦虑还是为了激发我的孩子去自我实现?
不一样的父亲,
不一样的选择,
造就不一样的孩子,
不一样的人生。
大部分普通人只能像那个教练,总想要一个最安全的结果,让自己不再焦虑,不需要冒风险、不需要更多的投入,更重要的,不需要承担。这种选择其实到最后会得到千篇一律死气沉沉的人生,蓦然回首发现没过过一天自己想要的人生。

如果你是爸爸,你敢不敢,能不能,为你的孩子做出这样的选择?
在父亲节的时候,我很想问每一个父亲这个问题。
每一个孩子在年幼时都会仰望自己的爸爸,爸爸是一个强大的人,孩子就能在很小的时候受到这种强大的影响。
如果爸爸觉得,管他的,你做自己就好。
你会从小就觉得,做自己是天经地义,我就是我自己。
如果爸爸总跟你说,你这样那样不对,应该怎样怎样,
爸爸只会成为权威的化身,却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他看起来很凶,但其实他焦虑软弱,不懂得为自己抗争,总觉得别人做啥你就应该做啥,这样的父亲潜移默化,让孩子觉得,做自己是有罪的。
于是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当他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强烈感受,想走自己的路的时候,他开始觉得内心矛盾、痛苦、想做出选择和改变又很艰难。
——因为相比前一类孩子,他还得战胜那个在心里一直要他必须听话不许犯错、不要老想着做自己的父亲。
——只有冲破父亲的封印和权威,告别了对父亲看似强壮实则软弱的潜意识认同,让自己不再被困于内心的矛盾之中,这个孩子才能真的破茧成蝶。

一个父亲的存在,应该是给孩子力量,而不是禁锢孩子的力量。
在这个社会上,很多已经成大的成年人也都是常年“带病生活”,这些心理问题,和家庭的教育分不开干系。
一个父亲怎样定义孩子的成功,是否能抵抗住自己的软弱和焦虑,真正做出利于孩子的选择,保护住孩子的自我,
而不是以自己的权威去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所谓的大多数人的标准,一定要走大多数人的路,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决定了孩子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最好的爸爸是能够给孩子力量的爸爸。
成为这样的爸爸,
需要你先找到自己,需要你先变得强大。

心理学家曾奇峰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
狮子爸爸带着小狮子爬到山边,俯瞰下面,从未来过山顶见到这番雄伟景象的小狮子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对爸爸说:爸爸,我会是森林之王!
狮子爸爸回答:
A版:拉倒吧,你?一阵风就把你刮下去了。
B版:是的,你是森林之王。
你会是哪一个爸爸?
来源:懂心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