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自媒体

因为坚持母乳喂养,导致孩子活活饿死?!用证据说话

新浪育儿

关注

辟谣《医院让她坚持母乳喂养,却导致小婴儿活活饿死!这本是一瓶奶就可避免的悲剧…》

近几天,朋友圈一篇题为“医院让她坚持母乳喂养,却导致小婴儿活活饿死!这本是一瓶奶就可避免的悲剧…”的文章特别火爆。里面讲述一位妈妈的一段悲痛经历,大致梗概如下:

一位新手妈妈在孩子出生后一直被要求只喂母乳,生后第一个24小时哺乳时长达9小时,但是仍被鼓励坚持母乳喂养,然后在孩子出生后的三天,体重下降了9.7%,最后在出院后不到12小时,孩子因为饥饿脱水心跳停止,虽返虽经抢救,最后孩子仍不幸离世。最后孩子妈妈说:“如果我当时给他喂哪怕一点点奶粉,也许他就不会死……”

对于描述母乳喂养风险的多数说法,大部分家长还是有识别能力的,不过,这篇文章似乎有些“不同”,它有英文出处,而且有很多图片佐证,看着是一个真人真事。

在痛惜之余,很多人可能会想:坚持母乳喂养,真的可能害死孩子吗?事实到底是怎样?

一、孩子离世的悲痛是真切的,但并不代表这位妈妈对离世原因的判断就是可靠的

虽然这位妈妈认为坚持纯母乳喂养,结果失败,最终导致孩子出生后由于饥饿脱水致死。但对于一个死亡案例的原因分析,并不是根据当事人的主观描述就可以定论的。

我们无从得知一个出生时,看着完全健康的孩子,是否还有其他潜在的问题?在孩子去世之后,是否进行相关死因的鉴定?如果有死因结论,那这个结论真的是如这位妈妈讲述的那样,完全健康的孩子,因为喝不到母乳活活饿死吗?

文章里,这位妈妈描述了孩子要长时间哺乳以及哭闹不安的表现,也记录着孩子体重的下降,这些描述的确是容易让人把孩子离世关联到饥饿。不过,2015年美国儿科学会统计了108,907名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婴儿体重变化状况,研究发现,在出生后48小时,大约5%自然分娩和>10%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会有≥10%体重下降,而出生后72小时,>25% 的剖宫产新生儿会有≥10%的体重下降。而这篇美国儿科学会文章的最后结论是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在出生后初期体重下降 ≥10%是常见的。

另外,也有相关的循证系统回顾发现,健康足月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出生后头三天体重下降7-10%可以认为是正常的。

因此,孩子不幸离世了,孩子的确是在纯坚持母乳的状态下离世,但仅根据当事妈妈的叙述,就定论是因为纯母乳喂养失败而活活饿死孩子,甚至提出如果及时给孩子配方奶就可以幸免,是欠妥的。医院让她坚持母乳喂养,却导致小婴儿活活饿死!这本是一瓶奶就可避免的悲剧…”这个标题是草率的,是缺乏理据的。

二、了解这个文章的英文原文出处,就能理解这个悲剧为何会被渲染

有意思的是,这个朋友圈文章的英文原文出处标题是““如果我当初给他喂了一瓶(配方)奶,他应该就会活着” (If I had given him just one bottle, he would still be alive”)。这个标题是引用的是当事人妈妈的一句叙述。这么看的话,朋友圈文章的标题这么来解读,似乎也没那么标题党。

不过,如果我们对原文出处的Fedisbes.org网站以及组织背景稍稍了解之后,也许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个悲剧会以这样的标题,发布在这个网站。

The Fed is Best Foundation是一个非营利性小型组织,提倡 “婴儿永远都不应该遭受饥饿而妈妈们也应该有充分的自由选择一个安全的喂养方式,这个选择可以是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又或者混合喂养”。这个宗旨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十分理性和客观。

可是,Fed is Best在践行这个宗旨的时候,并不是简单的呼吁妈妈们合理选择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而是推动一个“婴儿在出生后的头几天不应该长久等待母乳开始大量分泌,而是应该在出生后头几天及时采取配方奶喂养。理由是他们认为婴儿在妈妈乳汁大量分泌之前会摄入不足,可以导致低血糖和黄疸,而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婴儿脑损伤甚至死亡。

生后头几天才用哪种喂养方式,其实会对母乳喂养产生很大的影响的。因为在这个阶段母乳还没能开始大量分泌,如果这个阶段给孩子添加配方奶粉则可能减少孩子对妈妈乳房的吸吮,失去吸吮的刺激,就可能导致接下来的母乳分泌不足或者母乳喂养困难,因此这个3-4天是最艰难而又最关键的阶段。显然,Fed is Best推崇的出生后积极添加配方奶粉喂养与主流组织和机构提倡的如何成功实现和维持纯母乳喂养的操作是相违背的。

那Fed is Best认为的需要在母乳大量分泌前,需要及时添加配方奶的理念是否有循证医学证据呢?答案是否定的。在2016年8月更新的Cochrane(考克兰图书馆,循证医学权威机构)系统回顾结论指出:对于健康足月的婴儿,目前无充分依据否定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主流权威组织推荐的:婴儿出生后的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不需要增加任何其他食物或者液体。

其实,Fed is Best组织的成立,缘起于发起人Dr。 del Castillo Hegyi自己的孩子在出生后的头几天经历了脱水,后来孩子被诊断了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Dr。 del Castillo Hegyi认为孩子早期由于母乳喂养不足,可能就是导致她孩子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和动障碍的原因,然后这个论点到目前为止也同样并无证据支持。读到这里,我们也许可以理解,这个故事为什么发表在这家网站。

事实上,母乳喂养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但要母乳喂养成功却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需要妈妈们提前学习相关知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要及时寻求帮助和指导,如果操作正确,绝大部分妈妈都可以母乳喂养成功,如果实在母乳喂养困难不想坚持了,改为混合喂养或配方奶喂养也未尝不可。但不需要因为一些极端情况下发生的案例,而去否认已经有大量坚实证据支持的母乳喂养建议。

三、这篇火爆的朋友圈文章里穿插了一些“科普”,但却是不正确的

朋友圈文章里提到“当时确实有一位哺乳专家告诉Jillian,她患有多囊性卵巢综合征,这种常见的妇科病会导致内分泌和荷尔蒙失调,进而造成她没有奶水或奶水较少。”

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和母乳喂养之间的关系,目前的结论是还需要更多研究才能明确,而并不是像文章里说的那样定论式的陈述。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许多多囊卵巢综合征妈妈可以非常成功的实现并维持母乳喂养,而有些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妈妈甚至出现母乳分泌过量。因此,请不要因为个案中提到的一个信息,而蔓延至所有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哺乳妈妈,造成不必要的母乳不足的恐慌。

朋友圈文章里还有几点提醒妈妈们注意:

白天的时候,每隔1-3个小时喂一次奶,确保孩子每次睡眠的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

这是不正确的。对于健康的新生幼儿,在母乳喂养初期,每天8-12次哺乳频率是比较多见的,遵从的原则是按需喂养。而对于足月健康的幼儿,没有所谓的要确保孩子每次睡眠不要超过3小时,也就是说健康足月出生,体重良好的宝宝,无需刻意唤醒宝宝来哺乳。

正常情况下,婴儿每天应该排尿5-8次,并且尿液呈浅黄色。

这是不正确的。作为一个粗略的参考,帮助妈妈们判断孩子是否母乳摄入充足,从排尿上来讲:

出生第一天大约有1个湿的纸尿片

出生第二天大约有2个湿的纸尿片

出生第三天大约有3个湿的纸尿片

出生第四天大约有4个湿的纸尿片

出生第五天大约有5个湿的纸尿片

在此之后,每天大约有每天有大约5-7个湿透的纸尿片,而不是5-8次排尿。而尿色的观察应该是浅或接近无色,无异味。

正常情况下,婴儿每天应该排便2-4次,大便稀松、呈芥末色

这是不正确的。在小幼儿时期,比如前4-6周,母乳喂养的孩子每天有三次或三次以上的稀便。但是,随着月龄增加,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几天排便一次,也可以是正常的。而母乳喂养孩子的大便颜色也可以是各异的稀便。

判断母乳是否充足,除了观察孩子的排便排尿状况。此外,我们还需要观察孩子的整体状况,比如每次哺乳后是否有饱足的表现。在体重指标上,出生后第一周5-10%的生理性体重减轻,是否能够在大约2-3周时恢复到出生体重。如果这些观察指标都是好的,通常说明宝宝的摄入是良好的。母乳喂养幼儿的最佳生长评估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2006版的标准生长曲线。

而在朋友圈文章里提到的“母乳喂养当然是很好,但是喂完之后最好再给孩子喝一点奶粉,这样您才能知道他是不是吃饱了”,这也是不正确的。对于足月健康且生长良好(可参考上述观察指标)的幼儿来讲,通过追加配方奶粉来判断母乳是否充足的做法是错误的。

对于母乳喂养,我们需要科学而理性的对待,由证据来说话,而不是由主观陈述性的个体化事件来说话。最后想说的是,母乳喂养其实也不是成功妈妈或者科学喂养妈妈的评估标准。如果能实现母乳喂养,那是最好的;如果尝试了所有方法,母乳喂养仍然困难重重,及时寻求合适的替代喂养方式是才是合理的,而在12月龄以内,配方奶是母乳的理想替代品。

让母乳喂养成为一件自然的事情,不刻意渲染好的,也不刻意渲染坏的。

参考文献: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35/1/e16

Tawia, S。, & McGuire, L。 (2014)。 Early weight loss and weight gain in healthy, full-term, exclusively-breastfed infants。 Breastfeeding Review, 22(1), 31-42。

Smith HA, Becker GE。 Early additional food and fluids for healthy breastfed full-term infant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6, Issue 8。 Art。 No。: CD006462。 DOI: 10.1002/14651858.CD006462.pub4。

Marasco L, Marmet C, Shell E 2000,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 connection to insufficient milk supply? J Hum Lact 16(2):143-8。

题图来自:http://fancyshanty.com/

本文首发与腾讯新闻《较真》栏目、

来源:澳洲妇幼Dr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