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自媒体

怎么教宝宝喝水?

新浪育儿

关注

定居马来西亚,目前一个人全职带娃儿中。悉心学习并乐于分享婴幼儿饮食、睡眠及早教知识。育儿之路漫漫,让我们一起上下左右而求索吧!

经过这几个月蛋挞仔的亲身实践和我的一些粗略研究,总结出家长可分以下四个阶段让宝宝逐步学会独立喝水。

根据每个阶段宝宝的月龄和生理发展特点选择适合的水杯,不仅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好处,还可以激发喝水的兴趣。

(注:以下所出现品牌均与本公众号无利益关系)

第一阶段:鸭嘴杯

长期使用奶瓶对牙齿发育有很多坏处,因此6个月后需要家长逐渐引导宝宝脱离奶瓶。饮水方面,鸭嘴杯是过渡阶段一个很好的选择。

鸭嘴部分比较贴合宝宝嘴巴,利用上下颚挤压、口唇吮吸的方式出水,有助于婴儿嘴唇肌肉的发展。

需要留意的是鸭嘴有软鸭嘴和硬鸭嘴之分,建议刚开始时为宝宝选择软鸭嘴。一是比较容易控制水流;二是大部分软鸭嘴是硅胶材质的,相对硬鸭嘴柔软很多,耐咬也利于保护口腔。

蛋挞仔6个多月时选购水杯,由于没有好好做功课,不知道鸭嘴杯跟吸管杯具体有啥区别。看到很多人都推荐用吸管杯,就选了吸管杯。买回来发现6个月的宝宝使用吸管杯还是有难度的,后来换了Combi(康贝)的鸭嘴杯,蛋挞仔很快就学会了,现在每次抱着水杯可以咕噜咕噜喝几十毫升,这款水杯还挺好用,但出水口有点大,有时喝的急了会呛到。

第二阶段:啜饮杯&宽口杯

这两种杯口的设计一般是圆形的,主要目的是让宝宝学习从杯子边缘喝水,慢慢过渡至正常的敞口水杯。

360度啜饮杯如下图所示的Munchkin(麦肯齐)360度防漏学饮杯,可以360度环状出水,当宝宝嘴巴放在杯口的任意位置吸吮时即可出水。

如康贝的cupmug系列,说明书上译为“宽口杯”,但其实是很窄的一个十字形小口,出口周围是一圈椭圆形设计。

十字形出口的设计可防止水的流量过大,周围的椭圆形能让宝宝从杯子边缘喝到水。

第三阶段:吸管杯

前面几种水杯无论设计得再好,宝宝喝水时都会滴洒出来(每次蛋挞仔喝完水后,前面垫着的小方巾也都跟着喝饱了水)。于是就有了吸管杯的出现,特别方便外出使用。

使用吸管杯需要一定的技巧,比如嘴巴完全含住吸管不能进入空气,同时用口舌配合出力才能吸到水,所以最好等宝宝9个月以上时再引入。

上图是我之前买的台湾小辛巴吸管杯,现在暂时处于闲置状态。

刚开始引入吸管杯时,推荐选择带重力球的那种,宝宝各种姿势、杯中水位无论高低都能喝到水。1岁以后可过渡至普通的吸管杯。

第四阶段:正常敞口杯

其实前面介绍的杯子,可以统一称之为“学饮杯”。帮助宝宝学习自己喝水,最终目的都是让宝宝学会使用正常的敞口杯。

一般等宝宝1岁后,可以慢慢学习使用敞口杯了。刚开始可选择带有手柄的幼儿专用的双耳杯,等到宝宝真正能够熟练使用之后,再换成普通的成人用的水杯。

正如让宝宝学会独立吃饭一样,学习独立喝水也是一项大工程。

考虑到每个阶段之间的过渡期只有短短几个月,我推荐选购杯身通用、只用更换不同杯盖的水杯,这样会比较经济实用一些。

以上月龄和经验仅供参考,希望妈妈们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宝宝节奏!

来源:苏蒂小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