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自媒体

全世界每天有830名产妇死亡:生孩子才是最危险的事

新浪育儿

关注

女人生孩子真像鬼门关走一遭,这不是玩笑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被震撼了。

这部名为《生门》的纪录片,

耗时700多天多机位跟踪拍摄,

妇产科80多个病床,

40个家庭迎接新生命以及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获得了中国首个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篇的提名。

电影散场,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不停地想“一个女人得有多爱一个男人才愿意跟他结婚生子;一个男人得有多爱一个女人才愿意在病危通知书上说一句‘保大的’?”

不看此片,无法完整的理解生的意义。

1

夏锦菊已经是第二胎了,

上手术台前轻松的说:

“要生孩子上手术台有什么好紧张的?

又不是生第一胎。”

其实夏锦菊早就被诊断为凶险性胎盘前置,

生过孩子的妈妈都知道,

这种情况很容易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大出血,

乃至危及生命。

在夏锦菊大出血后,

医生当机立断决定切除子宫,

不然她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谁知已经奄奄一息的夏锦菊竟然苦苦哀求医生一定要保住自己的子宫——“我才33岁!”

医生只好尊重病人的意见,

尽力保住夏锦菊的子宫,但事与愿违,

夏锦菊很快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大出血,

出血量已经达到惊人的18000毫升!

相当于体内的血换了2遍!

医院的供血也出现了严重不足!

更加揪心的事情发生了,夏锦菊的心跳已经停止了!

在场的医生们都只能眼看着主治医生给夏锦菊做心脏起搏,

每一个人的心都在颤抖!

最终,经过了两次心跳停止后,

夏锦菊终于被医生们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但她的子宫还是被拆除了……

手术后,

产房满地的血迹,被染红的白大褂,

轻轻一拧就是一小碗鲜血的纱布……

深深揪痛着每一个人的心。

其他家人此刻都去关心刚出生的孩子,

只有她的老父亲还守在手术室门外。

看着奄奄一息的女儿,

这位坚毅的男人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

清醒后的夏锦菊,听说孩子一切都好,

开心地抹着眼泪说到:

“没想到这么危险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生一次孩子就如同走过一趟鬼门关,

跨进这道生门,前一秒不知后一秒,

生与死有时很远,有时很近。

2

年轻的妈妈李双双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了医院,

却被优生科判定孩子发育不良,

不属于优生范畴。

生,孩子可能会伴有残疾。

不生,毕竟是条生命,

况且医生并不能确定孩子就一定会残疾。

如果错过这个孩子,以后可能会后悔。

生与不生,取舍两难。

他们一遍遍问医生:

“你们到底能不能保证孩子生下来就是健康的?

万一有问题怎么办?”

年轻的爸爸反复说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残疾,

就算道德上低人一等,他也认了。

医生近乎哀求的语气诚恳地说:

“我不是神,我是个人,

健康的人都说不定出车祸,

我怎么敢保证这个孩子一定是健康的?

但至少,你们应该给这个孩子一个活下来的机会。”

为避免“人财两空”的家人仍然决定引产,

不肯给这个孩子一次生的希望。

李双双躺在病床上,任由别人掌控着自己的命运。

孩子早产出来,医生拿着单子说:

“你们救不救,救就去交一万。”

在医生们的反复劝说下,

一家人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地交了钱。

遗憾的是,宝宝出生没几天就离开了人世。

面对生命与金钱,有的人将天平偏向了人性私欲的一端。

3

已经生过两个孩子的曾宪春又来医院待产了。

只因前两胎都是女儿,家人要求再生一个。

曾宪春由于生产次数太多,

再加上体质问题,子宫壁变薄。

妈妈们都知道,这种情况下,

稍微有点磕碰都可能让孩子破宫而出,掉到腹腔里。

这么冒险的原因只是为了“没有儿子别人就笑话你……骂你”。

曾宪春待产的时候,她的丈夫满心愧疚,

说:“我媳妇,太苦了。”

曾宪春苦笑着说:

“谁也不想生这么多次,但是没办法,

谁让我生的是女儿呢?

不生儿子,在家里就什么都不是。”

令人欣慰的是,曾宪春终于顺利产下一名男婴。

兴高采烈的家人跟着医生把婴儿送到儿科监护室,

那一刻,没有一个人记得孩子的妈妈还流着血躺在手术台上。

将曾宪春推向鬼门关的是家人的守旧思想?

是众人眼中的嘲笑与歧视?还是重男轻女的社会问题?

4

接下来讲一对来自农村的贫困夫妇。

本身患有糖尿病的陈小凤,

已经被确认怀的是双胞胎,

原本是大喜事一件,但这对父母却愁眉不展。

他们已经拖欠住院费很久了。

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

钱,真的是很大的问题!

陈小凤的丈夫在来医院之前借遍了全村,

也只借到5千块,

5万的住院费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到哪儿去凑这5万块啊……

医生说:

“你到什么地方5万块买三条命出来,

如果搞不来钱,恐怕要调整你的期望值,

想好你是要保大人还是保小孩。”

陈小凤的丈夫眼里含泪,

哎……生活就是这么残酷,这么不近人情。

丈夫的大哥回到老家,

在村子里挨家挨户的借钱。

有的邻居只能借出几百块钱,

有的条件好一点能拿出来几千块,

最后终于靠一个朋友把自家儿子娶媳妇的钱拿了出来,

才勉强凑足了两万块。

乡里的情谊,令人钦佩。

始终忘不了医生与陈小凤丈夫的一段对话:

“你生个孩子都快倾家荡产了,后面这双胞胎怎么养活呢?”

“我爸妈那时候更加困难,我们两兄弟不也长这么大了吗?走一步看一步吧,总能养活的!”

孩子是美丽的造化与馈赠,

这一刻哪管下一刻,即使来路坎坷,

但请相信只要有爱,就有希望。

5

生个孩子到底有多危险?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由于怀孕和分娩期间出现的并发症,

全世界每天有约830名妇女死亡。

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是23/10万,

也就是每4000个孕产妇中就会有1个死亡。

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方死亡率可以到8/10万,

而不发达的地方死亡率会更高。

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也没法做到0死亡率。

也许有人会说,

几千人中才有一个人死,

怎么也不会这么倒霉轮到自己吧?

夏锦菊之前也是这么想的,

但她差一点就命丧黄泉了。

还记得榆林市第一医院产妇因疼痛跳楼身亡吗?

2017年8月31日晚,

一名待产孕妇从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妇产科的窗台跳下五楼,

结束了自己和腹中胎儿的生命。

医院与家属各执一词,但无论责任在谁,

生育的疼痛是一定的,值得受到更多的关爱。

难怪有人说,

每个生命都是奇迹,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任何一个环节,

少了那一点点的幸运,结局都不敢想象。

可以说,女人从进入产房的那一刻起,

就已经是“一只脚踏进棺材里”了。

我们的文章留言里经常有人说:“古时候的女人生十个八个都没事儿,现在的女人太脆弱!”

古时候怎么没那么多事?

因为有事的都直接死了。

在知乎上看到的相关数据,不很准确,仅供参考。

古时候孕妇死亡率在1.5%~3%之间,

新生儿的死亡率在30%左右。

什么概念?

100个孕妇就要死3个,10个婴儿就要死3个。

一对夫妻要平均生6次才能保证人口不下降。

而这6次合起来,死亡率就有了20%左右。

也就是说,女性因生孩子而死的概率要有五分之一!

古时候的人,

这一辈子要至少生6次才能有两个健康的孩子,

有五分之一的概率死会在生孩子这件事上。

恐怖不恐怖?

女人们,如果再有谁胆敢说“在的女人太脆弱”这样的话,

就用这组数据怼回去!

我怀小丸子第32周的时候,

检查出中央胎盘前置,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整天卧床,

生怕一个不小心这个小生命就离我而去了。

在众多中央胎盘前置的妈妈当中,

我是幸运的一个,小丸子顺利的降生了,

但我仍深深地明白,

生个孩子绝不是生个疮那么简单!

如果可以,

请不要把生孩子当做理所当然,

请不要把“成全孩子”当做伟大的母爱去歌颂,

请不要打着母爱的旗号,漠视一个母亲的生命权。

生命既如此之轻,却又如此之重。

作者:小川,小丸子的妈妈,坐标澳洲悉尼,凯叔讲故事专栏作者,在东西方育儿理念的碰撞中寻找最适合孩子的教养方式,与孩子一起成长。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800万孩子的故事大全,爸妈的育儿宝典,转载已获授权。

你对生孩子的那些时刻,

还记忆犹新吗?

在留言区里聊聊吧!

--------------- 教子有方 ---------------

跟百万妈妈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作者 | 小川 

来源: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