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自媒体

亲密育儿,你的误解有多深?

新浪微博

关注

说起亲密育儿的话题,默默翻出了我4年前的一篇微博。在那条充满了情绪的消息里,当时的我特别无助又愤怒地问:“真想大哭一场!为了不让孩子哭哪怕几分钟,而让妈妈的情绪面临彻底崩溃,难道这就是真正好的育儿方式么?我昨晚只睡了俩小时,今天一分钟都没法睡,我开始质疑我一直坚持的亲密育儿了!””

没错,还是一个新手妈妈时,我也曾是“亲密育儿”的忠实拥趸。相信像当初的我一样的妈妈现在仍然不在少数吧?

可事过境迁,特想问当年的我一句:“你究竟看懂亲密育儿了么?”

在海外,”亲密育儿”只是众多育儿流派中的一种,远没有在国内这么流行。相比较于许多出生就分房的歪果仁来说,呼吁他们与孩子增加亲密度的确是有现实需求的。可在中国,从古到今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核心,捧在手里都怕化了,再来畅导这样的人群“亲密育儿”,还真容易一不小心就走过头了。

今天就来跳个坑,聊聊这让人心情复杂的“亲密育儿”,它到底是什么?它说的真的全对么?我们又到底是不是误会了什么?

文|郭蕴雯

当妈两年多,每每回想起初为人母的那段时光,依然觉得心有余悸。那份逼迫自己实现全母乳的焦虑和压力,那些搞不懂孩子为什么哭泣的黄昏、夜晚,都让我不愿再去回忆。

想当初,每每要放弃母乳的时候,就一遍遍的看某个知名母乳论坛;那些听见孩子大哭便冲过去喂奶的深夜,依靠着一遍遍翻看西尔斯的《亲密育儿百科》硬抗着。

可我却没能从中获得力量,自责与内疚煎熬着我的心,做一个不能输给别人的好妈妈,成为一个为了孩子全心全意付出的妈妈这样的信念一直折磨着我。不快乐,真的很不快乐!我做了母亲,却完完全全丢失了自我。

月子中,我沉默寡言,不喜与人交流,对生活失去了往昔的兴趣,神经变得脆弱而敏感,更别提和自己的宝宝互动交流。执念将我逼入绝境,我搞不清自己信奉的“亲密育儿”何以让自己如此疲惫。

那段暗黑低潮就这样被时间冲淡,随着带娃越来越熟练,积累的经验也多起来。我渐渐意识到,也许那段坏情绪的罪魁祸首来源于我对亲密育儿的误解。

什么是亲密育儿?

美国医学博士威廉·西尔斯在1992年首次提出“亲密育儿”的理念。他提倡通过母乳喂养、和宝宝同睡、及时回应宝宝的哭泣等方式让父母和幼儿及早建立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在发展心理学中指的是一种依恋关系。依恋是孩童与成人最早建立的关系之一,它让我们和孩子在感情上逐渐形成一种联结和纽带。

依恋关系的好坏直接地影响孩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并对孩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安全的依恋感能让我们的孩子经常快乐,让他们更容易同他人接近并建立友好关系,也更愿意认识和探索新鲜事物。

亲密关系的重要意义已经被科学证实,毋庸置疑。西尔斯所提倡的亲密育儿法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但,原本以“快乐”、“良性关系”为终极目标的“亲密育儿”,却为何被一批父母控诉为邪教?有多少妈妈有着和我当初一样的焦虑,又有多少妈妈因为无条件回应宝宝的哭泣而夜夜无眠,痛苦、自责甚至陷入抑郁无法自拔。

“ 

被过分放大的、恐吓式的“哭的坏处”

2012年母亲节,《时代周刊》做过一期关于亲密育儿的专题,试图客观还原西尔斯理论的真面目。专题中的一篇报道指出西尔斯育儿理念缺乏科学的论据支持。

西尔斯:哭的第一宗罪

在西尔斯的个人主页上,用加粗的字体强调:

“科学表明哭得太多是有危害的”。

他认为婴儿哭得太多(即便是那些正在学习如何睡觉的宝宝们在夜里短时期的哭泣)会造成永久性脑损伤,导致智力降低、行为问题等伤害。

他引用了19篇论文以证实自己的观点。西尔斯指出,一段时间的恐慌或者焦虑会让体内充满肾上腺素和压力荷尔蒙皮质醇,阻碍脑细胞之间建立健康的联结,导致相关的发展与认知问题。

可真相真的如此么?

时代周刊:被隐去的真相

西尔斯引用的论文中,仅有一篇研究对象是人类婴儿。

尽管在研究对象唾液拭子中的皮脂腺水平从75%升高到100%,但将近一半的婴儿在三十分钟内便下降,而且所有的实验对象都既快又轻松地适应了这种情况。

结论

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证明皮脂腺在一定范围内的小标高会造成不良后果。

科学界还无法证明,和育儿有关的压力到底会产生何种结果(积极或者消极)。

西尔斯认为,父母不及时回应宝宝的哭泣,将导致其可能出现反社会行为、学习成绩不好,而且患多动症的危险是一般人群的十倍。

他依然引用了3篇研究论文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事实的真相又真的如此么?

时代周刊:被隐去的真相

事实上,其中一篇论文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母亲行为的质量似乎和结果并无关联。”

另一篇论文的研究者认为:“哭泣只是不良症状的一个充分条件,也许神经方面也会影响孩子今后的认知和行为。”就像发烧并不一定是由感冒引起的,哭泣也不一定会引起成长问题。

结论

西尔斯最大的问题在于,他将严重虐待和父母仅仅是偶尔让宝宝哭泣一下的情况混为一谈。

在写给时代周刊的信中,那些被西尔斯引用过的论文作者,纷纷表示:

“我的研究是针对那些父母存在着变态级别的疏忽或者虐待的婴幼儿。”

“我们的研究并不是指常规的、短暂的压力,而是指虐待性的疏忽。”

怎么样?看了这些,你还会为自己不能及时回应宝宝所有的哭泣而惴惴不安,而自责焦虑吗?

记住,亲子关系不是脆弱如冰雕,不会被轻易摧毁。与其在孩子哭泣的时候犹豫“抱”还是“放任”,不如先花时间弄清楚到底你的孩子为什么会哭。(参考:《宝宝到底为什么哭?告诉你12种婴儿常见的哭泣理由》)

亲密育儿不该是道德绑架的帮凶

1

只有母乳才能培养亲密关系?

记得朋友圈中,一个朋友曾发过这样一段求助“我家娃已经一岁半了,最近吃母乳总是不那么上心,要不要就此断奶?”底下的评论几乎一边倒的让她“坚持下去”。“母乳最好喂到两岁”、“吃母乳时间越长,孩子就越不容易生病”、“孩子又没说不要吃,你怎么忍心给孩子断奶”……七嘴八舌地“建议”、“讨伐”让我的朋友陷入了两难境地,简直怀疑自己不母乳就不是亲妈了……

其实她这还算轻的。听朋友说起过,在一些妈妈群里,如果你敢说自己是用奶粉喂娃,很多时候是会先被众人“教育”甚至“责骂”一番,然后被以“没有母爱”为由踢出群的。这样的极端不由得让人想问:究竟是哪儿出了问题?

母乳喂养是西尔斯亲密育儿理论的另一个核心元素。母乳喂养的好处已经被科学界普遍证实,在降低超重、糖尿病、过敏、胃肠道感染、婴儿猝死综合征等方面有着优于配方奶的优势。但喂养方式对孩童的智能、运动发育水平的影响仍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表明,并无显著差异或者并不能证明喂养方式是影响其发展的唯一元素。

母乳喂养最好,奶粉或者混合喂养足够好。喂养方式,终究只是个人的选择自由,并不带有圣徒式的宗教光环。这世上存在奶牛妈妈,也同样存在奶水不足的妈妈,用是否母乳来衡量一个母亲无疑是一场道德绑架。

母乳喂养也不是培养亲密关系的唯一办法,抱着宝宝、用温和的目光和宝宝交流、一边喂奶一边和宝宝说话这些用瓶喂也能做到。当然,很多人的母乳喂养并不十分顺利,能有所坚持固然重要,但无需苛责甚至逼迫自己实现全母乳。

试想,一位因为喂养问题而郁郁寡欢的母亲,又如何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呢?

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

在面对工作还是带娃这个问题时,所有的妈妈都会患上选择困难症。办公室里,当了妈妈的同事们最爱分享娃们的照片、视频和趣事,大部分都是家里帮着照看的老人、保姆发来的。每每这时,妈妈们都会感叹一句“不能时刻陪在娃身边,错过了好多他成长的片段”。这看起来,极大的违背了西尔斯的亲密育儿理念。

从西尔斯的书中,不难猜出实际上他并不赞同母亲出去工作。他认为“工作会让妈妈错过孩子成长里程碑”、“对于高需求宝宝全职是妈妈唯一的选择”、“母子分离会造成许多不良影响”。

但我认为,不论是工作还是喂养,这样的鼓吹或者建议,都以完全牺牲母亲为代价,它让母亲们整日活在患得患失中,“不够好”的标签阴魂未散地跟着她们。

女性在母亲之外,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养育并不是她们生命的全部,她有权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有权追求自己的理想。一个积极地、向上的母亲,更能让宝宝喜欢与之亲近。

一切的睡眠训练都是洪水猛兽?

对于睡眠问题,西尔斯也有自己的看法。

比如西尔斯要求母子同床入睡;

比如他反对睡眠训练,认为亲密育儿法的基础是敏感细腻的感情,而让宝宝形成规律会使父母变得不敏感。

但这样的建议,依然有悖科学或值得商议。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为降低婴儿猝死综合症的风险,同房不同床是更科学的选择。

目前并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睡眠训练会对孩子的生理或心理产生任何的损伤。(参考:《睡眠训练是否会造成孩子心理创伤?》)

有人视睡眠训练为洪水猛兽,认为其极大伤害了父母与孩子的亲密感情,为孩子奠定了一生的悲剧。且不说提出这观点的人毫无科学论据且行文极不靠谱,就说按这个理论,在西方已然流传多年的睡眠训练方法下早已长成了不止一代人,现在你在美国问儿医孩子睡不好怎么办,听听看他们会怎么回复你?

睡眠训练从来都不是盲目而随意的,它建立在作息规律之上,通过短时间内的行为调整方式来改变孩子的睡眠依赖,从而掌握自主入睡的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掌握婴儿的睡眠特点,通过认真观察自己的孩子来分辨他们哭声背后的故事。当婴儿的睡眠的确出现问题,导致父母长期睡眠剥夺,情绪脱节甚至抑郁时,适合自己孩子的、适度而温和的睡眠引导是必要的。

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以亲子双方的轻松愉悦为基础。

“把握平衡与界限——给宝宝所有他需要的,并非所有他想要的”。

我认为比起那些方法论,这才是亲密育儿的精髓所在。亲密不等于无条件、无原则。

看到这里,希望你也能像我一样摒弃莫须有的恐慌,放下不必要的焦虑,理清对亲密育儿的误读。亲密关系并不意味着时时刻刻黏在一起,24小时的近距离陪伴。它是一种亲子间的信任与尊重,拥有它的秘诀需要在你的孩子身上寻找,它并不以某一本育儿指南为方法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任何育儿理论,都不是明智的选择。

你可以不断尝试,但不要执迷与盲从。

愿你和宝宝都快乐。

图|shutterstock

参考来源与引用:

1、TheScienceBehindDr.Sears: Does It Stand Up?,《Time》,by Jeffrey Kluger 2012,5

2、Thomas Harder, Renate Bergmann, Gerd Kallischnigg, Andreas Plagemann; Duration of Breastfeeding and Risk of Overweight: A Meta-Analysis。 Am J Epidemiol 2005; 162 (5): 397-403。 doi: 10.1093/aje/kwi222

3、Arenz, Stephan, et al。 “Breast-feeding and childhood obesity—a systematic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8.10 (2004): 1247-1256

4、León-Cava, Natalia, et al。 “Quantifying the benefits of breastfeeding: a summary of the evidence。” 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Washington DC (2002)。

5、Harder, Thomas, et al。 “Duration of breastfeeding and risk of overweight: a meta-analysis。” (2005): 397-403。

6、Edmond, Karen M。, et al。 “Delayed breastfeeding initiation increases risk of neonatal mortality。” Pediatrics 117.3 (2006): e380-e386。

7、《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作者威廉·西尔斯/玛莎·西尔斯/罗伯特·西尔斯/詹姆斯·西尔斯2009年 南海出版公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