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自媒体

怎么带好孩子?别当成亲生的

新浪育儿

关注

1

昨晚9点,大女儿参加完同学的生日聚会回家。一进门,就递给我一个礼品袋。

她俏皮地说:“妈妈,你的生日快到了,我今天和同学去逛商场,给你买了礼物哦。”

我一阵惊喜,连忙打开礼品袋,里面有三个礼物。一个是玫瑰花纹的手镯,一个是有小天鹅挂坠的项链,还有一个是粉色的化妆镜。

我连连说真好看,她说:“妈妈,你坐下来,我帮你戴上吧。”

她一边用肉嘟嘟的小手帮我戴着,一边说:“妈妈,从小到大,我过生日时,你都会给我买礼物,今后,你过生日时,我也会给你买礼物哦。”

一旁的小女儿也凑到我耳边,对我说悄悄话:“妈妈,我的礼物也准备好了,等你生日那天给你哦。”

那一刻,我觉得,孩子们真的长大了,会用我们爱她们的方式爱我们了。

甚至,孩子对我们的爱,比我们对她们的爱,更单纯、更无私、更全心全意。

2

父母当然都是爱孩子的。

但不知为何,在成人的世界里,说起孩子时,难免会有一些比较。比如,别人家的孩子更好看,别人家的孩子更聪明,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

带上“比较”之后的爱,似乎不再单纯了。

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安德烈对母亲龙应台说了这样一段话:

“妈妈,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14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21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但是,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安德烈的这番话,一语惊醒梦中人。至少,我被惊醒了。

正如安德烈所言,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还是认为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

因为是附属品,所以父母会“自以为是”地命令孩子、管教孩子,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较,并对孩子提出更多、更高要求……

我们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或许就是“孩子,我这是为你好……”

不知不觉中,我们以“爱”的名义在“伤害”孩子。

这样的爱,需要反思。

3

这一点,我们真的不如孩子。

在年幼的孩子心里,从来不会拿自己的父母和别人家的父母做比较。

“我的爸爸妈妈,一定是最棒的。”大多数孩子心目中的第一个偶像,一定是父母。

朋友C是一个8岁女儿的妈妈。前不久,她被女儿学校评为“博雅五心家长”,写了一篇题为《做一个心平气和的家长》的获奖感言。

她说:“我会努力着去成为一个心平气和的家长,以一个自己喜欢的优雅的方式,少一些急功近利,少一些焦头烂额,少一些给孩子的包袱。当她想说话时,多一点倾听;当她不想说话时,就给一点时间;当她需要鼓励时,就送上一个满怀的拥抱;当她害怕时,告诉她,妈妈始终在她身边。”

是的,真正的爱,是即使孩子是“丑小鸭”,也会发自肺腑地去爱她;真正的爱,是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不必苛求孩子完美,不必苛求孩子替父母长脸;真正的爱,是只要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好。

4

当我们真正爱孩子时,孩子一定会加倍爱我们。

20年前,当我还是一个高中生时,我很欣赏我表姐的教育理念。

表姐比我大12岁,她的女儿,今年20岁。

表姐教育女儿的方式,和20年前绝大多数父母不一样。她从不强迫女儿做什么事,总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着想。

比如,女儿还很小时,带她去打针,女儿怕疼,不肯打。表姐不会像其他妈妈那样吓唬孩子或强迫孩子,而是对女儿讲“勇敢的小兔子”之类的故事。

女儿听懂了,愿意打针了。即使有点疼,也懂事地忍住不哭。

表姐用她善解人意的爱,培养出了一个懂事贴心的女儿。

表姐说,女儿考上大学,离开家的那一刻,搂着她的脖子说:“妈妈,谢谢你做我的妈妈。”女儿放暑假回家,拉着她的手坚定地说:“妈妈,我大学毕业后一定努力工作,要带你游遍全世界。”

我对表姐说:“你培养了一个超级懂事的孩子,女儿要谢谢你。”

表姐说:“其实,我很感恩女儿,与其说我是她生命成长的帮助者,不如说她是我生命成长的帮助者。我和女儿的生命里,互相有一种感恩。”

5

我们当下的感恩教育,只是告诉孩子要孝顺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但表姐看到了另一种感恩。

感恩是相互的。身为父母,何尝不应感恩今生和孩子的遇见,感恩孩子带给我们的快乐?

“养孩子是为了什么?”

30年前,大多数人会说,养孩子是为了传宗接代,是为了养儿防老,今天,我们会如何回答呢?

我的回答是,为了遇见。

身为母亲,我想对女儿们说:“孩子,今生能和你们牵手共度生命中的一段旅程,这是妈妈能想到的最美好的事。”

感恩遇见,感恩同行。

关于作者:  

吕瑜洁,浙江绍兴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

2017年1月,出版了亲子教育畅销书《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写给女儿们的50封信》。在关注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的同时,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新浪2017育儿相关链接:

火热报名:新浪2017早幼教高峰论坛

火热报名:新浪2017婴幼行业盛典

有奖调查:给父母最好的选择—新浪育儿早幼教研究院大调查

有奖调查:中国母婴行业用户行为调查

活动:中国母婴自媒体大赏正在进行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