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不会说谎,你也别“骗”了孩子

新浪育儿

01
“他是个腼腆的孩子。”已经退休多年的行知小学老校长金正行这样形容孙杨,金校长描述了当时一个细节。
我们学校当年总共也就600多个学生,每个刚入学的孩子我都会问他们的兴趣爱好,当时我问孙杨‘你叫什么名字’,他没有说话,我又问他‘你有什么兴趣爱好’,他还是没说话,我又问了一遍,他才低声低气地回答‘游泳’。
金正行印象当中,小学五年级时,孙杨一家有点彷徨。“是像一般孩子一样读书呢?还是走专业游泳的道路?最后还是启蒙教练朱颖说孙杨手大脚大,骨龄测试能长到1米98,绝对是万里挑一的天才,这才打动了孙杨父母。”
也是这一重要的决定,让孙杨从小就立志完成的奥运冠军梦如愿以偿。
02
有一个朋友,他7岁的女儿非常喜欢给洋娃娃做衣服,经常偷偷把家里的衣服剪了当布料。孩子她妈发现后,一次又一次地“家法伺候”。而当朋友仔细看了孩子做的衣服后,的确很惊讶,完全无法想象这是出自一个7岁孩子之手。再三考虑后,他支持起了女儿的兴趣。
高中毕业报考志愿时,其他同学大多是一脸迷茫,平时他们只注重课本上的知识,却不知道自己对哪个专业更擅长。
而她坚决选择了冷门但她擅长的“服装设计”专业,如今已经是拥有自己服装品牌的知名青年设计师了。
不难发现,当一个人能够坚持自己感兴趣的事,迸发出的毅力和学习力会是多么惊人。而父母在其中担任着关键的推动者角色。

每一个孩子都有潜在的天赋,这些天赋最直观地表现在了孩子的兴趣上。作为家长,应该找到孩子的这些闪光点,并做针对性的培养。研究表明,孩子在14岁之前,是天赋挖掘与潜能培养的关键时期。家长只有让自己拥有一双“慧眼”,才能让孩子不错过这个黄金时期。
然而中国的家长,很多都一心想着孩子的升学,对孩子兴趣培养只是随波逐流。在看到别人孩子表现优秀时有一些“埋怨”:“你看看人家,比你小都这么厉害。。。”。
殊不知,孩子身上的天赋和潜能是需要父母去发现的,“因材施教”才是家长应该学会的。那么智慧的家长,该怎么做呢?

1。多多体验,观察行为
著名钢琴家郎朗2岁半被动画片《猫和老鼠》中汤姆猫演奏的《匈牙利第二号狂想曲》所吸引,更无师自通地弹出了基本旋律,父亲意外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并对其进行专业培养。

孩子天赋的外在体现是取决于兴趣在哪,所以家长要多带孩子体验不同的事,如绘画、音乐、书法、运动等,并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
2。给孩子创造发挥天赋的环境和条件
曾经在一家餐厅里听到两位妈妈这样的对话:
A妈妈:我儿子太调皮了,给他买了在学校用的画笔和颜料,但他总喜欢在家的地板上画,到处都搞得很脏,真是头疼。
B妈妈:我女儿之前也这样。
A妈妈:很头疼吧,我和老公每次都责备了他,但他还是照旧。
B妈妈:我们就告诉她不能直接在地板上乱画,然后在客厅的角落给她做一个画画专区,地板和墙壁上铺满画纸,她随便画都不用担心了。

面对孩子喜欢在地板上乱画的问题,以上两位妈妈的解决方式有所不同,带给孩子的影响也不一样。
呵斥并限制孩子画画,会给孩子传达一种“爸爸妈妈不喜欢我画画”的信息,久而久之孩子画画的天赋就会枯萎。而给孩子创造一个画画场地,鼓励孩子,可以让孩子尽情释放自己的天赋。
3。保持沟通,聆听内心
很多家长都看过《小别离》,剧中的方朵朵是一名初中生,她喜欢写武侠小说,梦想是成为一位作家。但妈妈不理解,觉得她是在荒废学业,这也成为母女两经常吵架的原因。母女两缺乏沟通,所以妈妈不知道女儿为什么喜欢写小说,只有不解和责骂。

现实中有不少这类型的家长,不仅缺乏和孩子沟通,不尊重孩子的喜好,还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最终很可能荒废了孩子的天赋。但家长要知道,我们不可能代替孩子“成长”。
聪明的家长每天都应该花时间和孩子沟通,只有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喜欢什么,找到正确合适的培养方向。
虽然很多家长知道这些道理,但挖掘孩子天赋和潜力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过程,家长的精力和能力往往都有限,经常显得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