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自媒体

一位妈妈讲述惊魂动魄的幼儿园经历

新浪育儿

关注

Education

[爸妈营说]

本文是爸妈营[幼儿园专题]的一篇好文

关注“爸妈营”,在主菜单回复“幼儿园”

可查看超过200篇[幼儿园专题]好文

作者:段俊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亲子咨询师、NLP执行师、系统排列师、国际催眠保健师。公众号:chaojiwuditiaotiaoma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以来,我接触了不少在幼儿时期和学生时代遭遇校园猥亵、周边人性侵的案例。其实,人性之恶,一直都在,只不过在我们这代人的小时候,信息传播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很多黑暗的角落,没有被曝光而已。

而这些儿时懵懂时期经历的伤害事件的影响,很可能在潜意识烙印进一个人的性格里,隐隐作痛。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这样的侵害事件一旦发生,无论怎么去怒骂加害人,无论如何去谴责幼儿园,无论怎么痛哭,后悔,内疚,甚至哪怕把芥末喂回去,把针扎回去,把侵害孩子的禽兽凌迟了,都已经无法让时间倒流……

我是一个心理工作者,但更是一个普通的,深深爱着自己孩子的母亲。

和所有妈妈一样,自从孩子出生,我给他用最好的婴儿用品,最好的纸尿裤,亲手给他做每一顿辅食,学习了很多育儿知识,从小给予他很多的关爱和安全感,希望呵护他健康快乐的长大。

然而,我捧在手心里的小宝贝,也经历了一件让我心酸的往事。是的,我也曾经差点亲手将百般疼爱的孩子,带入深渊。

今天我只想以一个妈妈的身份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发现孩子所上幼儿园潜在的危险信号,如何避免孩子遭受伤害的。以下这几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步:看!

看什么?

1)看老师状态

看老师的朋友圈、精神面貌、与孩子相处时的肢体语言等。

我儿子叫条条,3岁半的时候挺费劲才进入当地一个名头蛮大的幼儿园,硬件设施非常棒,教师资质也很不错。

我送孩子入园时注意到,班里有20多位小朋友,3位老师,其中一位中年的是班主任,另外两位是年轻女孩。

条条一开始挺喜欢其中一位年轻老师的,但后来却不再提及了。我见到过这位年轻的老师,在带孩子做操作时,露出的肩颈、腰部青紫的刮痧和拔罐的印记。我猜想,这位小老师可能在超负荷工作,即使有心照顾条条,恐怕也无力吧。

暂不说这个幼儿园如何对待条条,先看看我们新换园后,班里的两位老师平常的身体语言是怎么样的吧。这才是老师真心对待孩子的方式。

抱着小朋友看鸟窝里刚孵化的小鸟▼

平常的跟孩子的互动▼

下雪了跟孩子们打雪仗▼

2)看孩子状态

条条第一个幼儿园只上了4天,第1天我给他带了电话手表,也在栅栏外面蹲着看了半天。他玩得很嗨皮,上厕所尿急的时候还大喊:“我想哗哗!可是厕所在哪里啊?厕所在哪里?!”

我一直没有看到老师回应,我想可能是孩子太多了没有注意到,最多是尿裤子呗,这也正常。

但是后来,条条开始在幼儿园里不吃,不喝,也不说话。可我接回来的画面是这样的:

而最引起我警觉的是,有天上学的时候,我给条条带了根棒棒糖,并且跟相对比较喜欢的一个老师说:“一会儿我走了他不开心的话,你帮他打开这个糖纸,我说老师可以帮你打开的。”

结果到晚上我去接他放学的时候,他手里仍然攥着那根棒棒糖。一个3岁多的孩子,宁肯攥一天的棒棒糖,也不让老师帮他打开。这个细节让我特别警惕,我不知道前面两天条条在教室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对这个幼儿园和老师们都这么排斥,甚至不吃不喝(只抱着自己带去的小杯子喝点水),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所以我放下了一切工作一切事情,决定好好查找下原因,究竟是孩子的适应问题、个性问题,还是环境、人的问题。

3)看实时情况

不是所有的园都可以在手机上实时监控的,也不是所有的园都可以那么便利调取监控的,即使可以调取监控,也都是有死角的,但,即使这样,只要用心,哪怕是观察几次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也能够读取足够的信息了。

棒棒糖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我就把车停在了一个合适的位置,虽然教室内情况看不到,但户外活动情况可以坐在车里就清楚看到。

结果我看到了一个这样的画面:

小朋友们都在爬上爬下的滑滑梯,条条一个人默默地站在滑梯区域的角上,不玩,不笑,不哭,也不说话,也不看别人玩,就一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站了20分钟。

而此时,班主任老师在干嘛?她站在滑梯区域旁边,双手抱着胳膊,招呼了其他路过的两位老师,然后指着站在角落的条条指指点点地说着什么……

条条就在旁边啊,他完全听得到也听得懂老师们指着他说的话啊!我的眼泪哗地就下来了。怪不得棒棒糖拿一天,也不让老师帮他拆……

我流着眼泪看着他们户外活动结束,当着孩子面八卦的老师也解散了,带着各班孩子回教室,条条又是默默的,最后一个跟着走进了教室……

我在车上哭着给孩子的爸爸打了个电话,说:“这个园不能上了!”理性的爸爸开始还觉得我是不是有点太惯孩子?后来证明,女人和孩子的第六感,绝不比男人的理性差。

再放一张对比的,换新园之后的。也是户外活动时间,本身有心理阴影的条条再适应新园,难度更大了。然而,所幸,这次遇到了超有爱心和耐心的老师们。

我看到的画面又一次让我哭了,这次,是暖心感动的哭。

课外操条条一开始站在最后面,也是不动,不跟着做,班主任老师把新来的条条喊到了最前面,一边带着大家做操,一边一脸灿烂地笑着去带动条条,和原本一动不动丝毫不配合的条条互动,结果,慢慢的,条条就开始跟着一点一点动起来了!

回教室的时候,条条哭丧着小脸儿,也是慢腾腾不太合群儿,班主任老师调动了另外两个小盆友,去照顾新来的条条小朋友,结果,那两个小朋友瞬间有了“哥哥范儿使命感”,每天开始期待上幼儿园照顾新来的小朋友,并且,小条条也快速建立了安全感,有了自己的小伙伴,结果……

入园第一天就吃饭了,换了个环境,跟换了个人似的。

第13天,就完完全全地熟悉并爱上了幼儿园。一下子扑进了生活老师的怀抱里,和我说拜拜,我又转过身哭了~(可能经历过之后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吧)

第二步:听!

听什么?

1)注意听整体环境中的声音

我警惕第一个园的听觉因素是,我曾经两次听到过另一个教室里发出老师很大的呵斥声,内容是:“再不xxx你就出去!”之类的,而如果这样的声音在这个环境里是如此“习以为常”,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那说明这个环境是有问题的。

2)听老师说什么

当时,看到老师在户外活动时间指指戳戳独自站立的条条的情况之后,我立刻下车去了班里,跟班主任了解了下孩子最近的情况。

我:“X老师,条条最近情况怎么样呀?”

X老师:“你们这个孩子呀,不合群,恕我直言,可能有点问题,你们要多留意一下。”

我:“我们才来了4天,有点问题,什么问题?”
X老师:“你们这个孩子不吃、不喝、不和老师小朋友玩,最好带去大医院看一下,不过你也别太着急,我看他起码眼神交流还是有的…”

我:“眼神交流?老师,我们孩子平常在家不这样的,我手机有他平常的录像,您看看?”
X老师:“我不需要看这个的,不要说录像了,我们这个小城市都不一定能确诊的,需要去大城市。”

我:“这么严重,您的意思是…自闭症?”
X老师:“是的。”
我:“呵呵,孩子才来了第4天而已,您就给扣这么大一帽子,贴这么大一标签,好的,我知道了。”

然后我收拾利索了条条所有的幼儿园物品,直接去园长办公室办退学手续了。(爸妈营微信号:bamaying)

这就是沟通中体现了对方的价值观,在这段简短的对话中,我们明显价值观有很大冲突:

她认为自己是权威,甚至不容质疑,也不接受沟通(我要给看看孩子平常的录像都不看)

——那就是说,她认为的事,你说啥都没用,更别说幼小的孩子了。

她认为,乖乖的守规矩的孩子是正常的,有性格的孩子一律不正常,哪怕仅仅只有几天。

——而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两个孩子是一样的,个体之间总会存在差异性,孩子不是工业化流水线产品。

她喜欢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并且乐意以此做谈资八卦。

——而我认为,不能随便给任何一个孩子贴负面标签,更不能丝毫不顾忌孩子感受,在孩子面前大肆谈论。(哪怕是真的自闭症儿童,也需要有起码的尊重)

价值观如此不同,那何必硬扭在一起?及时发现,及时止损。

不然,难以想象,这才4天,条条就已经这样;那假如我迟钝一些,硬逼着孩子在这上4个月,4年呢?或许,就不仅仅是4天不说话了吧……

3)听孩子的声音

换了新的幼儿园之后,条条性格逐渐开朗活泼,甚至调皮捣蛋。非常感恩班里两位老师性格好,又有爱心,给了孩子们足够的安全感。

中间第三位老师会经常有变动,而每一次新老师的变动后,我也会很细心地观察孩子的变化,去倾听孩子的声音。

记得中间有位新老师来了一段时间后,我每天回家都和孩子专心的聊一会儿天儿,聊聊幼儿园的趣事。

趁他不注意,我会玩快问快答的游戏。

我:“你喜欢甲老师嘛?”

他:“喜~~欢~~!!”(很大声很干脆)

我:“那…你喜欢乙老师嘛?”

他:“喜~~欢~~!!”(依然不假思索)

我:“那,你喜欢丙老师嘛?”

他:“emmmm……喜欢。”(支支吾吾了一会儿才小声说喜欢)

虽然说的都是“喜欢”,但含义是不一样的,作为父母,我们真的要去听到孩子内心真正的声音啊~

后来我就会特别关注和注意聊丙老师的事,发现孩子聊别的老师声调什么的都很正常,一聊丙老师声音就会变小,然后还老打岔,捂我的嘴巴不让问,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几次套话就套出来了,原来丙老师有点爱生气,所以孩子们不敢大声说话……

这么小的差异性假如都能够及时发现的话,是不是也就不至于等到孩子都跟爸妈说药片的事儿了,家长才后知后觉发现不对劲儿了呢……

第三步:给足孩子安全感

1)请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

当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时候,请一定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去感受探索孩子不喜欢去的原因(一定有原因),而不是“不管怎样,必须上幼儿园!”

否则,孩子幼小的内心会有这样一个感觉:无论如何爸妈都会把我送到幼儿园,爸妈和幼儿园/老师是一伙儿的…爸妈保护不了我……

后来,我常常和条条说:

你不喜欢上幼儿园,要说明原因的,是偶尔想在家玩,还是别的事情,假如你特别不喜欢这个幼儿园,待着不开心不舒服,妈妈可以给你再换一个开心的。因为妈妈爱你,你的开心比什么都重要。而条条的反应是:“没有不开心、不舒服…”

2)经常给孩子“洗脑”

孩子年龄太小,缺乏是非分辨能力,所以一定要用这个年龄段听得懂的语言。

我常常在生活中问条条,世界上最厉害的人是谁?假如他回答的不是“爸爸妈妈”,那我会坚定地告诉他:“爸爸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他们一定能保护我!”

这样当他受到欺负或者威胁的时候,内心就会有冲突和疑问,有冲突和疑问最起码一定会跟父母提,而不是直接被吓住不敢说。

这个概念等到上了小学或者再大一点可能不适用,到时再调整。但对于不到6岁的孩子而言,父母真的要让自己成为孩子心中的超级英雄。

为了巩固效果,我还会加上爷爷:爷爷是警察,假如有坏人欺负你,警察爷爷会把坏蛋戴上手铐抓走。妈妈也是老师,妈妈是教大人的老师,是不是也很厉害?……

再有一点,就是“感觉”。“感觉”这个事情,文字比较难描述清楚,做家长的只要多花点心思都能感觉出来。比如,整体环境是否舒服,老师气场是否相投,孩子是否开心等。

我暂时能想到的就是这些,谨以此文分享给家长们,希望哪怕有一丁点启发或帮助,也是好的。

最后,综上,一句话:在这件事情上,选择,远远重于改变!

所谓“用人不疑”,但用人不疑的前提同样重要,那就是先谨慎的“疑人不用”,在选择或者变动时擦亮眼睛,假如有所怀疑,那就细细去看去听去感觉,排除危险信号之后,再“用人不疑”才是真正对孩子和老师、环境都负责任的智慧信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