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自媒体

国家终于出手了!洋节,再见!

新浪育儿

关注

国家终于出手!党员干部,再也不能糊里糊涂过这些西方的洋节!

情人节、复活节、愚人节  

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 

再过,就是政治修养问题了!!!

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文件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积淀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包含着“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精神,传承着“爱国如家”“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内涵,是一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近几年,原本是我们生活世界一部分的传统节日,似乎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而“洋节”风却越来越盛行。在洋节对我们传统节日的冲击下,自己是否过于重视洋节而忽视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呢?

独善其身,才可以兼善天下。传统节日只有得到我们的认可,才能将其发扬光大。因为缺少了民族认同感,所以产生了媚洋崇外心理,传统节日也如此。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文化底蕴上就比西方节日略胜一筹了。

赞天地之化育——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

比起西方的圣诞节,我们的春节更加喜庆欢乐。

报四时之恩赐——中秋

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与西方相比,我们更看中“家“的内涵与意义,家团圆,人团圆,小家聚力,爱之长存。

孝亲人之大恩——重阳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变老。最美的时光里,陪伴在你左右。父母渐渐苍老的容颜,记载着我们走过的漫长而艰辛的岁月,感念父母对我们生命的赐予和生活的辛酸与沧桑,感谢父母对我们的无私付出和养育之恩。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久久”的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重阳“天下父母共同的节日,也教会我们一种责任。

一张放在钱夹里泛黄的全家福,一只躺在木箱角落里的兔儿爷,一张回家的车票,几千公里的路程,只为一桌丰盛的家宴和家人脸上的那一抹笑容。抚过的是怀念,是思乡,是重逢之盼。这就是传统节日魅力。

在节日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今天,我们现在常常听到周围的人说:过节真没意思、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所有的节日都是一样的。我们过着同质化的节日,不是买买买,就是吃吃吃。

这其实是我们对于传统节日“仪式感”缺失的表现,由于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这种现象更加严重。“仪式感”的缺失事实上是一种文化的缺失。而唤醒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仪式感”,需要树立一种广泛的传统节日认同。

价值观念上的认同,是传统节日由小众走向大众、由一个时代走向下一个时代的基础。

人们首先要知道这个节日的存在,到底有什么意义,包含着怎样的价值取向,才会心甘情愿的参与到节日的传承中来。

我们要培养孩子的仪式感,培养他们具有一种对幸福的感知能力。过春节的时候,我们要告诉孩子为什么叫春节,为什么要拜年。我们隆重认真地举行这些仪式,孩子就会觉得这个团聚的节日十分重要。等他长大,他也会将这个节日过得有滋有味,并从中体会到幸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