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有2个女儿 我也想这么拍!

新浪育儿

Second Child
[爸妈营说]
本文是爸妈营[二胎教育专题]的一篇好文
关注“爸妈营”,在主菜单回复“二胎”
可查看140篇[二胎教育专题]好文
作者:庄喆
摄影师:Simon Lee
公众号:家庭日记 (famiary)
前不久,我被童鞋们问到,经常看到推荐的欧美和日本摄影师,那么有没有值得一看的国内的优秀摄影师呢?
当然有了!今天,我们就找到了一位香港摄影师 Simon Lee

根据 Simon 的 Flickr 介绍,他是位设计师,目前定居于上海,也是两个可爱女孩的父亲。

JANA
很早时候,就在 Flickr 上关注到了 Simon。
主要是因为想了解 Pentax67 这台相机,所以翻阅很多摄影师的照片,被 Simon 拍摄的女儿完完全全地打动到了,从此列为收藏和必看的家庭摄影师之一。
虽然未曾交流和谋面,但一直时不时关注他的更新,仿佛也和熟悉的朋友一般。
这次写这篇推文本想联系上他本人,但一直注册不上 Flickr,也没有其他有效的联络方式,但又很喜欢,就先打算动笔,也希望这篇文他本人可以看到。

言归正传,因为工作忙碌的关系,翻看 Flickr 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而这次为写这篇推文,又再次点开 Simon 的个人主页,发现多了许多惊喜。
譬如:原本拍摄的 Jana 多了妹妹,取名Jada;Simon个人主页也变成了一家四口的英文名,Michelle、Simon、Jana、Jada,可见家人在他心中的重要性。
另外,也可能是因为有了两个孩子,动态瞬间比较多的缘故,他更多地开始使用索尼A7系和富士X100拍摄家人,但照片依旧很棒。
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下这位来自香港的奶爸摄影师—Simon Lee
第一次看到他的照片,便是 Simon 拍摄的大女儿 JANA,心想是谁家的小姑娘这么古灵精怪又那么好看喲。
Simon 的照片初次体会就是暖,拍摄角度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亲密感,一眼便知父女之间在实际相处中是没有距离的。
所以 JANA 的照片大多数的拍摄距离都不远,而且调皮的 JANA 总是给爸爸一些不经意的鬼马表情和惊喜。
即便是些大头照,都拍的令人欢喜,仿佛能立刻感受到他们相处当下瞬间的有趣和温暖。
为什么我很喜欢这些大头照,因为这些表情和瞬间必须要足够亲近才可以有这种淋漓尽致的亲密感受。
有时候,一个摄影师的拍摄距离,反映了他与拍摄对象的心理距离。
毫无疑问,Simon 和女儿连系紧密。仿佛有一种你这么可爱,怎么近都看不够的感觉。


Jana的每一个表情都能感受到作为父亲按下快门那一瞬间的快乐与相处的和谐





看到 Simon 镜头带过的每一个场景,给人的感觉是,Simon 真是一个陪伴质量超高的爸爸。
有些照片,不去陪伴,就不可能获得。
好的家庭照片一定是陪伴出来的。
比如,陪着女儿去上舞蹈课


还有美术课

能不睡懒觉,早起用镜头记录她弄发型的样子

陪她一起刷牙

陪她一起漱口

陪她臭美

生病了,陪她在医院打针吃药

这些照片真是诠释了什么是“女儿才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
可以为了拍摄到这样的画面,克服懒惰,愿意陪伴。
所以说,当男生有了女儿,就变成了男人,像是点开了一个未知的付出技能树,无怨无悔。





JANA倒是非常习惯爸爸的镜头,每次拍摄,要么完全不理会随你抓拍,要么报以鬼脸或者大笑。
其实这是一种完全信任的表现。


小小鬼马的JANA





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晴天抑或是雨天,总有爸爸相伴,所以这些好照片都是高质量陪伴的结果。
和母亲的陪伴不同,父亲的陪伴总是带有强烈安全感的,所以 JANA 在照片中放松,甚至有点叛逆的小鬼马,因为她知道,在爸爸面前,是可以放松下来的。
也许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我没拍出来这些好照片,心里始终觉得:
如果爱缺失,那么照片就会缺失。

JADA


小女儿 JADA 的出生,仿佛让 Simon 的照片弥补了一丝作为摄影师的遗憾。
因为我发现, Simon 的 Flickr 中并没有大女儿新生和婴孩时候的照片。
可能作为父亲,他和很多人一样,也是半路中发觉到拍摄家庭的意义,只可惜没有记录足够的照片为孩子们。
所以在小女儿 JADA 刚刚出生,Simon 就记录了这些的一切。
其实作为拿起相机想要拍下家人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是家里的“家庭摄影师”。
任何时候记录起来都不算晚,关键是我们要去记录、想去记录。



拍摄 JADA 的照片中,我能感受到Simon 把时间更多地留在了家里。
家里有什么好拍的?这是我曾被问到的最多的一个问题。
其实,在家里所能记录的远远超过你能想象的一切。
美好的事物,你不去亲身经历,就不会发现它美好在哪里。
家庭摄影是一个必须全心体验投入的一段旅程。
陪她一起起床、陪她一起玩耍、陪她一起哭一起笑,最后发现你陪着的她长大了,她生命的前半部分有你的参与,这就是一段最美好的人生旅程吗,而你恰恰记录了一切。


Simon 的照片在拍摄小女儿的时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为静谧。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不是摄影师的变化,而是JADA和JANA的不同。
照片中的小女儿,更为沉静内秀,不会那么鬼马。
当我们用镜头尝试与不同拍摄对象发生联系时,这个被拍摄人的“差异”就凸显了出来。
我更喜欢照片中两个孩子展现出的差异,因为拍出了两个不同性格的孩子。而不是拍摄所有的孩子,都是那些固有的模式,他让我感觉远离真实,而家的回忆往往需要真实。




安静内敛的JADA



JANA & JADA
摄影的本质变化,往往来自于生活本身发生的变化。
两个孩子的关系与互动,是拍出与一个孩子家庭最本质的不同。
两个女儿的家庭,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和两个儿子,也将是完全的不同。
当我们看别人的拍摄和拿起相机将要拍摄的时候,要意识和认同这种差异化和变化。(爸妈营微信号:bamaying)
如果说滨田英明最核心的,是两个儿子强烈的外向型互动带来的一种童年的激荡感,唤起了所有成年人对童年美好的集体回忆与呼唤。
那么,Simon 拍摄的两个女儿下的家庭影像,则是一个中产普通家庭环境下的“我家有女初长成”的静谧与美妙。




有姐姐的体验和有一个哥哥是全然不同的,姐姐在出生的时候就温柔地看着你,为你穿鞋,凑近镜头成熟地与你合影一张,露出温柔的笑容。
姐姐承担了妈妈的一部分责任,让不禁感叹,看到这样的照片,作为妹妹是多么地幸福,因为在被照顾着。




我想到了拍摄自己的女儿77。
总是一个人,心生怜悯,即便是陪伴,也是以我们大人的方式陪伴着她,镜头不会撒谎,表现出来的状态,是肯定远远不如有这样两个孩子自由自在的互动的状态。
拍摄两个孩子,和处理两个孩子的生活是一模一样的。
以前,我们只是要当陪练,陪伴着她们,试图让她们开心,期待好的画面出来。
但拍摄两个孩子,我们只需要作为一名裁判,你根本不需担心是不是会有好照片。
好照片在孩子们自由自在的玩闹中,会源源不断流出来。
看到 Simon 拍摄的 JANA 和 JADA,无疑于是给想拍摄二胎家庭的摄影师上了一课,又同时给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不断用照片“种草”。






从这些照片中,能透射出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美好的生活方式。
照片从来都是会说话的,尤其是家庭影像,两个孩子间的和谐是能看出来父母作为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
包括两个孩子日常所着衣服,不同但都比较用心的有所选择,亦能看出父母良好的审美及尊重孩子个性的理念。
照片的美好,不是你拍的技法美,而是照片的各个环节透射出你对生活热爱之美。
当完全把美变为生活的习惯之后,照片才会产生共鸣,那些刻意为之的,一眼能看出来。

想说的话
持续对 Simon 的关注,让我连续两次见证了两个女孩的成长。
于我,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每次看到那些照片,像是去拜访朋友家,看到身边的两个孩子相继出生,成长。
于Simon,我猜应该更是一种重要的生命参与的体验吧。
有时候想,曾经我们的照片那么少,仅凭留存下的几张旧旧的手冲老照片,也能带给我们那么多幸福美满的回忆。
而现在,我们的照片那么多,但总感觉少了什么。
可能,在影像的世界,永远缺少的不是技术,不是便捷,少的是对时间和生命持续关注与思考吧。
时间就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溜走了。
今天觉得没有什么可关注的,没什么可拍的,明天我们会发现那些值得关注的可能都已经随时间消逝了,这才是生命最大的遗憾。
很多东西也无法奢望,但起码已经属于你的,要好好花时间和精力呵护,比如你的家庭。
我和她有两个孩子,一个像我,一个像她,这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了吧。
也祝福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愿你们拿起相机拍下他们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