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自媒体

打不死的早恋,管不了的晚婚

新浪育儿

关注

身边越来越多大齡男女了, 早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却依然单身着。一份数据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晚婚,甚至是不结婚了。为什么呢?为什么年轻人都这么恐惧婚姻了呢?

  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年轻人,普遍缺乏恋爱经验和恋爱教育。

在中国,过早的恋爱,是被禁止的,是不道德的。于是,大多数年轻人,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谈过恋爱。而这个时候,他们已经二十多岁了。由于长时间被灌输,恋爱是不道德的观念,中国年轻人一方面缺乏动力,认为恋爱是玩物丧志,另一方面,缺乏恋爱技巧,不知道怎么表白,追对象,也不知道怎么和异性相处。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恋爱教育,是从22岁开始的。如果你没有早恋的经验,那晚婚是很大概率的事情。其实,我们最需要的,不是禁止孩子谈恋爱,而是教会孩子如何谈恋爱!恋爱教育的缺位,也导致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事情。

2014年3月,江苏南京发生了一件惨案。18日那天晚上,一名13岁的初中女孩因学校有事,十点多才到家。一打开家门,就闻到了浓浓的酒精味。她父亲已在家等了很久,他一直怀疑女儿有早恋,这么晚了都没回家。所以,他打算好好教训女儿一顿,因为生气,还喝了点酒,一边玩电脑,一边等。孩子进屋后,父亲就让女儿跪在地上,女儿照办了。父亲便开始数落女儿的过失,早恋、乱交朋友、回家太晚……女儿开始顶嘴,父亲一巴掌就抽了过去,女儿再顶嘴,他再抽,一掌、两掌、三掌……具体抽了多少,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了,总之是很多很多。抽完还不解气,他拿出了钢管,用膝盖顶住将其折弯,然后重重地朝女儿的腿上、身上抽……女儿开始害怕,使劲求饶,但没有任何用处,父亲已经打红了眼……一个小时后,女儿的脸已被打肿,牙齿也掉了,身上没有一处皮肤是完好的,流出的血迹染红了衣服,就连墙壁上都溅满了血迹。最后因全身多处机械性损伤致心、肺、脊髓挫伤并发肺脂肪栓塞而死。才13岁,在人生最好的年纪,最该被疼爱最该被守护的年纪,却被自己的亲身父亲活活打死,而理由仅仅是因为所谓的“早恋”。

我曾问过不少父母,如何看待孩子“早恋”问题,大部分父母义愤填膺,“早恋,这还得了,不想活了吧!”“要是发现我女儿早恋了,我非打断她的腿不可。”“我只给他两条选择,要么读书,要么回家谈恋爱。”……几乎是蛮横不讲理的封杀:坚决不允许,坚决不姑息,要是被发现,一定会做出最激烈的道德谴责,给与最严厉的身体处罚,甚至不惜辍学回家。

 其实,中国最缺的是恋爱教育,而不是封杀恋爱教育。

前段时间,被一位妈妈的长微博刷屏,也是关于孩子恋爱。女儿14岁,原本品学兼优,读初二的时候,爱上了同校的一名初三学生,父母措手不及。班主任和父母的态度完全一致:必须分手。最开始,他们对女儿讲了一大堆的道理,苦口婆心,女儿却像着了魔似的,根本不理会。父母说东,她就往西,父母说南,她就往北。谈话无效后,他们就没收了女儿的手机,断了她的零花钱,出去的时候必须报告,去哪里、见谁、对方手机号、几点回。即便这样,依然无效。最后实在没辙,就给女儿定了一个规矩:第一,绝对不能有性行为;第二,成绩要在第二位。就像大部分的父母一样,他们的每一步都成了迫不得已的封杀。女儿的成绩,从优秀掉到了垫底。而他们最担心的问题也发生了,男孩带着女儿开了房,还玩起了彻夜不归。父母找了一晚上,最后没办法,上派出所调监控,发现女儿去了酒店领到家后,父母把女儿揪了过来,“啪”的就是一个耳光,怒骂女儿恬不知耻,女儿歇斯底里,狂摔东西。父亲怒不可遏,拿过打冰球的杆子,将房门反锁,开始打女儿,母亲被隔在卧室外,听到里面惨叫的哭声,心都要碎了。打完之后,女儿趴在地上动不了,后背、腿上全是伤,一动就疼。打120送去医院,尾骨骨折,以后生小孩的话只能剖腹产。其实,从始至终父母都没有一个正面的态度去对待女儿的恋爱问题,先是拆,拆不了就定规矩,规矩也被打破的时候,就只剩下赤裸裸地发泄怒火了。

这可能也是大部分家长会有的态度,这是恋爱教育吗?不是!这是赤裸裸的剿杀。在中国,就没有真正的恋爱教育。

很多父母自以为是地认为,只要严厉禁止孩子谈恋爱,就能避免一切悲剧发生,他们以为这是在保护孩子,殊不知,这是在害了孩子。16岁的那年,林奕含爱上了补习班里的老师,一段充满议论的畸恋。她心理难受,想求助于父母,但又不敢正面说,试探性地问母亲:“班里有个女生和老师好了。”母亲只回答了一个字:贱!她鼓起勇气说:“我们家什么教育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母亲反驳:“性教育是给需要性的人。”正是这种粗暴蛮横的态度,彻底阻断了林奕含和父母深入讨论这一问题的勇气。      后来她被老师诱奸,从那时起,她就患上了抑郁症,每周固定去接受精神科诊疗,连大学都无法继续读完。26岁那年,她在卧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高中班主任写道,“有时我觉得,中学将影响人一辈子幸福的爱情视为洪水猛兽而拒之校园门外,真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林奕含说得没错,中国家庭什么教育都有,唯独没有性教育,没有恋爱教育。正是这种缺乏,父母亲手把孩子送往了毁灭的道路。他们就像迷路的蚂蚁,在感情的漩涡里,到处碰壁,分不清东西,守不住底线,也注定保护不了自己。

在一些国家,中国父母的做法简直是不可思议。在很多国家的文化里,恋爱是太正常不过的东西,更不存在早恋这种说法,只有爱与不爱,哪来早与不早。 在电影《暮光之晨》中,读高中的女主伊莎贝拉,爱上了同学爱德华,她打电话告诉自己的母亲,她有男朋友了。母亲的第一反应是,有没有避孕。这要是在中国,高中谈恋爱,十有八九是要被暴打的。

在美国,甚至还有一场专门属于他们的恋爱舞会——高中毕业舞会。在每年的4、5月份,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就开始为他们的舞会而忙碌。对他们来说,两件事最重要:第一,女生找最出众的礼服;第二,男生找最好看的舞伴。舞会当天,男生会穿上得体的白衬衣加黑礼服,开车去接自己的舞伴;女生则会花上半天的时间做头发、化妆,超级隆重。大部分学生都选择成双结对步入会场,在音乐声中尽情释放,其隆重程度,不亚于一场集体婚礼,要是中国父母看到了,一定会瞠目结舌吧。

 在中国父母视为洪水猛兽,绞尽脑汁也不得不禁止的事,在国外的父母看来,却根本不是事,甚至是件值得庆祝的事,因为孩子懂得通过异性的角度,去重新认识世界。

见过一个很暖的例子,也是位父亲的做法。女儿在市重点高中读书,成绩上游。高三时意外出现:女儿暗恋上了她们的班长,一个阳光帅气的学霸,但班长并不喜欢她。暗恋的代价是,成绩直线下降,母亲焦虑得不行,打电话把在外出差的父亲叫了回来。父亲没有愤怒,更没有责骂,而是在学校旁边的咖啡馆,把女儿约了出来,像朋友一样请她喝咖啡,等女儿戒备心放下来后,才开始询问她的困惑。女儿说,她恋爱了,但她喜欢的人却不喜欢她!父亲微笑地说:你愿不愿意爸爸从男孩的角度来给你分析一下,为什么你喜欢的人看不上你?女儿很期待地点了点头。父亲很认真地说,从男孩的角度来看,你可能不是他们第一眼就能看上的对象,从进了高中以后,你就暴饮暴食、爱喝可乐,体重130;你有很好的才艺基础,本来可以给你加分的,这些年却渐渐都丢掉了。女儿默默地点了点头。父亲继续说,但也不是没有希望,所以如果你想追上班长,就得每天早晨起来晨跑,锻炼身体、控制饮食,减肥修身。一个女孩要想吸引男生的注意,最重要的还是内在的气质,这一点你本来不缺,现在,你可以适当地捡起来,在最后一次学校汇演里,来个一鸣惊人。最后父亲说,想要让一个男人爱上你,你得自己能力出众,让对方先佩服你,只有爱自己的女孩,才有被别人爱的机会,至少你的成绩不能与他天差地远吧。女儿被父亲说动。父亲很快发现,恋爱的力量比父母的说教大得多。女儿从此戒掉了可口可乐,每天陪父亲长跑30分钟,落满灰尘的古筝也被重新搬了出来。年终的汇报演出,女儿弹奏了一曲《枉凝眉》,艺惊全场,她的同学突然发现,她们班里竟然还有一位“古典女神”。元旦过后,女儿收到了几封情书,父亲很开心:“这是好事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这么一来,女儿的信心也提升了,成绩重新回到了上游。至于最后有没有和那位班长在一起,父亲并不在意,因为在这段恋爱中,女儿学会了挑选,学会了守住底线,学会了化被动为主动,这就足够了!孩子喜欢一个人太正常不过了,没人喜欢,或者没喜欢的人,那才是真的有问题。要么太自轻自贱,要么太自卑懦弱。

这位父亲的经验告诉我们,恋爱不是洪水猛兽。是孩子成长的绝好机会,或许一段没有结果的明恋或暗恋,孩子能更早懂得,如何在异性面前不卑不吭、掷地有声。

中国家庭,最缺的是恋爱教育,与其一味地无效反对,不如在适当的时候告诉他们,“孩子,你谈恋爱可以,我不反对,但你一定要有原则,要有底线!”而且,这样的原则与底线,是能够伴随孩子一生的。你要告诉孩子的是:

·      爱需要平起平坐

我鼓励你去追求你喜欢的男生,但我希望你的恋爱是平起平坐、掷地有声的,而不是卑微地仰望,我希望你和他一样优秀,或者比他更优秀,而你的优秀,也能带给他动力和勇气。就像舒婷写的,“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爱需要界限,尤其是“性”

很认同一位美国妈妈说的:和男孩子一起谈心、玩都可以,但不能发生性关系,因为你还承担不起随之的后果。对我而言亦是如此,不是我不够开放,而是你还没做好承后果的准备,更是因为在一个谈“性”色变的社会里,我不希望你在最敏感的阶段,就遭受社会的白眼。

爱需要勇气,尤其是面对失败时

我希望你鼓起勇气去追求你喜欢的人,不管你是男生,还是女生,爱,就勇敢地说出来,我们不做含蓄而害羞的中国人。但是,你也要有接受失败的勇气,你可能会表白失败,你也会相处时遇到挫折,更有可能以失败而结束一段恋爱,但这都不要紧,要紧的是,当你遇到失败时,你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而不是惊慌失措。

来源:龙岩心理咨询师澜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