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女孩“退化成婴儿”,背后真相让人心疼

新浪育儿
父母子女的缘分最终只是一场目送,那兄弟姐妹的情分便是一起并肩同行。

作者:伊森妈
来源: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好莱坞曾拍过一部奇片,片名叫《返老还童》。讲述一个时光倒流、人会越活越小的悲伤故事。
哪曾想,这等奇事,还真发生在了现实生活里。
9岁的小杰已经和爸妈分房睡2年了,但最近,她却拒绝独自入睡,还不肯去上学,害怕一个人独处,时常往妈妈的怀里躲,一定要妈妈‘亲亲和抱抱’。

图片来源:《神偷奶爸》
从种种迹象来看,小杰的身上‘时光真的倒流’了:
她越活越像个缺乏安全感的襁褓婴儿。
无奈之下,爸妈带孩子去看了心理医生,才知道这‘退行行为’的病根,原来是家中多了二宝。
为了与刚出生的妹妹争宠,小杰得了一种叫作‘同胞竞争障碍’的病,这是国际疾病分类(ICD)诊断标准提出的一种心理障碍,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中。
小杰并不是一个孤例,如今中国二胎家庭越来越多,一些儿童‘显著’地表现出了对弟弟或妹妹的竞争或嫉妒:
他们会想尽一切‘小手段’争取爸妈更多的关注与爱;
他们会欺负弟弟妹妹,出现攻击行为;
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烦躁而多动;
他们甚至扬言‘杀死弟弟妹妹’,
或者直接自残和离家出走……

我身边就有妈妈因为害怕两个孩子产生矛盾与竞争,直接放弃再生二胎的念头:
‘哪里还敢生?!我女儿说,我是她的,谁跟她抢妈妈,她就闷死谁!’
01
‘杀死我妈妈肚子里的那个小孩’
孩子们天真无邪,是因为比成人更接近人类的本心,也从不会掩饰自我的德性。
有时候是让人心疼的善良与怜悯,有时候却是赤裸裸的自私与霸道。
某二胎论坛上就有这样一个案例:
小琴看到身边很多朋友都生了二胎,自己也一直想给女儿添个伴,但是女儿却说什么都不要妈妈生二胎。
于是小琴决定不再将怀孕的事告诉女儿,想等孩子生下来慢慢就会好,女儿一定会接受弟弟或者妹妹的。
眼看着妈妈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小琴的女儿终于意识到妈妈怀孕了,她非常伤心,感觉妈妈欺骗了她,整天在网上看如何阻止妈妈生二胎。

女儿最后选了很极端的方法,买了打胎药,放进妈妈吃饭的碗里。
果然,那天饭后,小琴腹痛不止,随即大出血,家人将她送往医院,总算抢救及时救回一命,但还是失去了腹中的胎儿。
小琴的女儿亲手杀死了她自己的手足。
当一个孩子脱口而出‘杀死我妈妈肚子里的那个小孩’,很难用‘道德不道德’来衡量他。因为孩子做事,不知后果,更不计后果。

一旦孩子的恶意演变成了现实,这份伤害就会永远留在整个家庭的记忆中。
就像个带血的荆棘,永远背在父母的肩上,甚至会背在成年懂事之后孩子自己的肩上。
02
谁有那只掐灭‘恶意’的手
孩子心中‘天生的恶意’,并非因为孩子‘坏’。
人类从本质上讲,是利己的哺乳动物,他们在生命之初就是犹如一头小兽,索取爱与资源,并且习惯性地占为己有。
一旦原本属于自己的爱与资源被‘入侵者’抢占,本能就会促使他奋起反击。而当‘入侵者’恰巧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时,‘同胞竞争’便会应运而生。
如果说,社会上用来制约与平息‘争抢’的手段是法律与规则;那家庭中遏制‘同胞恶性竞争’的方式,只有能依靠父母。

育有两子的台湾女作家龙应台曾写过自己生下老二之前,一直给老大进行心理建设,甚至连产检都带着老大一起参加。
但她依然碰到了问题,老大认为有了弟弟妹妹基本等于‘父母不再爱我’。
-你比较爱弟弟。他可以不刷牙、不吃饭、不洗脸……他什么都可以,我什么都不可以!
- 弟弟才两岁,你两岁的时候也是什么都可以!
- 我两岁的时候也那么坏吗?
- 更坏!那时候家里只有你一个小孩,你以为你是国王,天不怕地不怕。现在弟弟什么都和你分。妈妈现在的新衣服都是买给你,弟弟都是穿你的旧衣服。妈妈带谁去看戏,给谁讲故事,爸爸又带的谁去滑雪。
- 是我!

所以当父母看清楚孩子们到底是在‘抢什么’,问题或许就不会那么难。
父母给子女的爱,并不是越分越少的,爱是越长越多的。
并不是有了弟妹,分给老大的爱就一定少了,而是爸妈的爱又多出来了一倍,给了新来的弟弟或妹妹。
父母的手,可以为同胞竞争煽风点火,也可以掐灭孩子心中的恶意,让他们心中开出爱的花朵。

03
高情商父母的‘平衡游戏’
孩子们争抢最盛的往往就是爸妈的爱。
他们本能地知道,有了爱,才会得到有利的分配。
所以,治愈‘同胞竞争障碍’的最佳良药,自然是会玩‘平衡游戏’的高情商父母。
其实,从妈妈怀上弟弟妹妹的那一刻起,‘平衡爱与关注’的高级游戏便已在家里默默上演。

图片来源:《二胎时代》
孙俪曾在一次采访中,讲述了怎样平衡两个孩子的‘妙法’:
小花妹妹生下来后,孙俪时常‘撒娇’说自己太辛苦,让等等喂妹妹喝奶,陪她玩耍,让他产生‘哥哥’的身份认同感;
她和邓超平均分配照顾两个小孩的时间,从不冷落任何一方,即使小花出生以后,爸爸照样时常带着哥哥参加运动;
她从不让两个孩子互相比较,从不说‘妹妹你的乐高没有哥哥搭得好,要向哥哥学习’这样的话。

但往往,父母哪怕想得再周到,也免不了别人会给孩子们造成一定的‘负影响’。
比如,遇到别人逗自己孩子:‘你倒说说看,爸爸妈妈更喜欢你呢?还是更喜欢你弟弟?’
又比如,有些老人帮忙带孩子时会说:‘你看你再不乖,我不喜欢你了,我只喜欢你妹妹!’

一位二胎妈妈跟我说过一件关于送礼的趣事。
她刚生完小儿子,家里迎来了第一波‘参观新婴儿’客流。
她发现这些客人大抵分为两种:
一种是当了父母,并且已有两个孩子的,他们来看小婴儿时,会很周到地多带一份给老大的礼物。
但另一种就是不曾做过父母或者只有独生儿女的,他们往往会只带一份给新生儿的礼物。
我的这位朋友情商极高,为了安抚老大受冷落的心理,早早就备好了一些礼物,等到客人走后再拿出来,补上一句:
‘啊呀,之前的阿姨叔叔也给你带了礼物,你快拆开看看是什么?’
尽量做到周全,孩子们才会明白,父母对他们的爱,都是发自内心。
所谓的偏心,只是如何看待分配方式而已。
父母子女的缘分最终只是一场目送,那兄弟姐妹的情分便是一起并肩同行。

图片来源:《侏罗纪世界》
亲子与手足间的那份贴心贴肺的信任、支撑和爱,是揉在鸡零狗碎日常里的牵挂。
谈不上大恩大谢,甚至不足挂齿,但它永远在那里,是你身体里的一部分。
当手足之谊成为孩子们心中最温厚的底色,他们的人生方能流年笑掷、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