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自媒体

“我家门洞外面有只眼”孩子的描述让人害怕,真相很悲哀

新浪育儿

关注

“有时候客厅灯一熄,我回头一看,就能发现门洞外头,有一只眼睛在盯着我看。”

如此“惊悚”的讲述,堪比恐怖大片的开场,让人瞬间背脊一凉。

真相是:在《少年说》节目第二季某集,初三男生李锦沅在“吐槽”妈妈的监管。

李同学说,天津有个被誉为“天津眼”的地标,而他们家也有一个“天惊眼”。小时候,他成绩不好,妈妈一唠叨,他就回房反锁门。某天,他回家后傻眼了:门把手被拆除了,只留下一个拳头大小的门眼,再也反锁不了门。

自此,妈妈就利用这个门眼,盯着他,“监督”他学习!他说,这就是让他“天天受到惊吓”的“天惊眼”。

他渴望能把这门眼堵上,他再也不愿意在那个孔里,看到妈妈的眼睛了!

被如此“虎视眈眈”的监视着,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糟糕的体验:既紧张焦虑,又局促不安,总怕做错什么。我相信,没几个孩子,在这样的督促中,能全神贯注、轻松自如地做好作业。

幸好,李妈妈也意识到不妥,答应了孩子,不过条件是:不许反锁门,不在学习时搞小动作。

李同学腼腆一笑,低声争辩道:“小动作,都是不存在的。”但看看妈妈,又迅速改口:“肯定没问题。”至此,这个“天惊眼”总算能“闭”上了,有了一个还算过得去的结尾。

然而,还有多少孩子,也是在被如此“监督”着?

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有这样的“反省力”,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在被爸妈密不透风地“盯”着,担着各种心理压力的情况下,都能有机会、有勇气说出心里的诉求。

此前,河南有位爸爸,为了监督孩子有没认真对待功课,竟悄悄在家安装了两个摄像头。但是,孩子在偶然间竟发觉了摄像头的存在,感到父母不尊重他,侵犯了自己的隐私,心里难受不堪,和爸妈吵了一架,就负气离家出走了!

到网上一搜,买摄像头、装监控的“天惊眼”爸妈,真多。

这背后,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失当,更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放心他能自觉做完作业,不放心他能认真看书,不放心……然后,“不放心”变成了“累心”,父母变成了“监工”,孩子变成了“犯人”。

心理讲师苏金刚曾说过:

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没有基本的信任,那么他们就可能需要24小时监视和控制孩子,那么他们就没有这个亲子间隙了,然后孩子的感觉就是被吞噬。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得不到必要的尊重与认同,在成长之路上,会走得很艰难。

不信任孩子,是在给他的未来“挖坑”。

好友小敏打小时起,爸妈总习惯念叨着:“你啊,啥都做不好,太让人操心了。”

什么事情,父母都习惯盯着她做,不信她能顺利地、独立地完成。就算她觉得做得差不多了,父母却总会挑出点小毛病来:“你看,这个还没弄顺当呢,真不放心你。”

小敏念五、六年级时,对漫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在草稿纸上画了很多卡通人物,并得空编成了有趣的小故事,在很多同学中传阅,大家都说她画得很好。

有一天,老师无意间看到小敏的画,说她是“小才女“,并安排她负责班级的黑板报。

小敏很激动,就画得更用心了,憧憬着日后考美术专业,当一个漫画家。

爸妈得知了她的想法,却说:“就凭你这能力、这画功,也能当画家?还是算了吧,你没那个天赋的,不是那块料,就别做梦了,还是好好学习实际点!”

他们对她的画熟视无睹,有时更是当成废纸丢到垃圾桶。

小敏就这样被击垮了,那些信心和热情,都溺死在父母的“不信任”的评价里。

他们不相信她能行,她也不敢相信自己能行。

多年来,她性情压抑、心态自卑,跟“自信”二字总是隔着距离,跟父母,也似乎有着一层隔膜。

知乎上有个700多万浏览量的话题,是说:

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导致孩子不再愿和家长沟通了呢?

有个高赞的回答是:“失去信任。”

有多少父母,用“不信任”伤着了孩子,给他的成长之路挖了坑,却不自知?

我们是孩子最能亲近、最可倚赖的人,孩子对我们有着与生俱来的依恋,他信任着我们,也渴求着我们的信任与认可。

你不信任他,他也不会信任自己、信任你。爱是相互的,信任也是。

儿童心理教育专家海蓝博士说:

父母带给孩子的最大伤害,不是房子不够大,有没有车,有没有时尚的衣物,最大的伤害是:你对孩子的担心、贬低和不信任。

没有了信任与鼓励,孩子就缺少自信和安全感,感觉很无助,自我价值感会日渐减低,面对父母,会自然地关闭心门;面对整个世界,还会失却去探索、去冒险的动力与能量。

被父母用信任爱着的孩子,成长自带光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6个省市做过一项调查:《中小学生最喜欢父母的10种做法》。

调查结果表明:“信任我”的做法,以63.5%的高得票率位居第一。

信任,是一种爱的接纳,更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很久以前,有位中学生曾经偷窃过东西,名声不好,屡遭嫌弃。

其实,他早已洗心革面,极其渴望得到大家的信任。

有天,校长竟交给他一个任务——到几十里去取一笔数额不菲的钱款。

他很惊讶,以为被捉弄了:如果我拿了钱不回来,怎么办?校长淡然而真诚地说:“我相信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中学生很感动,一路细心保管着钱,并顺利送达校长手上。

他让校长再清点一遍,确认数目。校长拒绝了,说:“你数过就行了。”随手就把那叠钱扔进抽屉。

这个举动,让这个孩子铭记一生,这个有爱的校长,是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

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曾在书中写道:

信任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充分挖掘潜力,释放能量。当受到信任时,他会觉得他的身后有许多人支撑着,他有不负众望之心,就不会被任何重负压倒。

早前很“火”的“13岁最年轻CEO”——香港小姑娘叶礽僖,10岁获得创业大赛冠军,11岁创办名为Minor Mynas的APP,12岁成立软件公司,让人惊叹。她说:“我最想感谢我妈妈,因为她全程都支持我,如果没有我妈妈的支持,我肯定做不到。”

父母的信任与支持,胜过千言万语,点燃了孩子内心的火种,绽放出优秀、出色的火焰。

信任,是孩子的成长“助跑器”。

拥有父母的信任,是孩子一生的福气,更是他成长路上的“助跑器”,能让他安心、自信而笃定地,跑得更快、更远。

作为父母,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养出一个自信满满、底气十足的孩子?

1、 给他独处的“自留地”

在学习之外,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之后,每天都给孩子一个独处的限定时间,让他无拘无束做点自己的事情,比如听歌、看书,或者是体育活动等健康、正向的活动。

在此期间,父母不用过问太多,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让孩子独立去面对自己、取悦自己,也慢慢学会约束自己。

2、容许孩子留点“小秘密”

在确保安全的大前提之下,允许孩子有点自己的“小秘密”,我们尽量不用去打扰,而是要相信他的判断力和选择力,尽量不去翻查和干涉。

这会让孩子感到被尊重、被善待、被支持,同时,也对我们充满信任。

3、 适当放手让孩子“练手”

酌情考虑孩子各阶段的能力,让他适当练习做家务,或者是完成一个父母指派的“任务”。

比如,去买东西、倒垃圾、做个小小“志愿者”之类,让他多“练手”,并及时肯定孩子,给出小小的建议,鼓励他下回做得更好,而不是说:“你啥都干不好,还是让我来吧”“我不信你能做好,还不是要我收拾烂摊子”等话来回应孩子。

此外,对于年纪较小,自制力较差的孩子,我们当然要给予适当的督促,但也要同时施以信任,让他逐步培养自觉、主动的良好习惯。

爱孩子,要给他足够的爱与信任,那是他蓬勃成长的精神养分,更是他历练人生的最大底气!

文章来源:积木育儿(ID:jingguanyuer)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