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届全国奥数冠军、曾任微软高管的爸爸,在看了2个娃数学成绩后

新浪育儿
可查看超过200篇[教育专题]好文
他叫Andy,很多人更喜欢叫他——“奥数爸爸”!
他是全国奥数冠军(两届!) + 复旦学霸(MBA!) + 前微软高管,如假包换的人生赢家。

他的两个孩子,姐姐在一线民办学校,弟弟在一线公办学校,真金白银的学霸牛娃。
但今天,爸妈营要给大家讲的,并不只是别人家的光荣事迹。
这是一个上过当、踩过坑,但又从坑里原地爬起来,继续拉扯着孩子往前进的,普通爸爸的带娃经验。
他曾经和很多爸妈一样,随大流把娃扔到知名培训机构的奥数班,一家人搭进了大量人力精力财力,却只换回了孩子刷不完的题,和满脸的疲惫失意。
痛定思痛,他毅然搁下百万高薪的工作,仔仔细细吃透了教材和真题,动手制作出各种学习工具、甚至开发了一整套视频课,直播课。。。也终于真真正正教出了两个喜欢数学,更擅长数学的小小牛娃。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一家的故事吧~


金光闪闪的学霸
Andy 本人的成长史,24 K 金光灿灿!
从小学开始,Andy 一路直升,期间多次出征竞赛,拿下各种数学、物理、头脑奥林匹克全国特等奖和第一名。
高考时,Andy 厌倦了保送这种无趣的事情,自主考取复旦大学电子工程学。
毕业后,Andy 进入微软,理所当然地成为年轻一代的佼佼者,最终赢得高管岗位。
工作之余,Andy 还(顺手)攻读了复旦 MBA。
娶妻成家,Andy走的也是强强联手路线——他的太太是交大金融 MBA。
学霸两两叠加,1+1 的效应会不会更大?
呵呵哒!!!


普普通通的普娃
用Andy自己的话说,家里两个娃,女儿内向,儿子顽皮,至于孩子们的成绩。。。别提了!
夫妻俩是这么互相安慰的:
社会是符合正态分布的,爱学习 + 学习好的人只占30%,我们家有一个学霸爸爸、一个学霸妈妈,为了社会和谐,也该摊上两个渣娃了。。。
当然,为人爸妈,谁还能真的认命呢???
Andy 先是把女儿送到某知名机构的奥数班,指望这家闻名遐迩的鸡血集中营,能真的给“鸡”出新一代的学霸!
然而,大机构出了小意外:课上了几个月,钱花了大几千,题刷了好几套,女儿每天累得半死,但同种类型的题稍微变个形式改个数字就重新懵,做完战战兢兢问一句:“我做对了吗?”


培训机构,问题很大
把女儿的笔记和习题拿来研究了半天,Andy 才发现,培训机构有多知名,其中的问题就有多严重。
每个孩子理解力不一样:
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孩子的大班里,牛蛙被消耗掉了人生,普娃却感觉到深深的智商被碾压。

培训机构的数学讲解通常只从题型出发:
鸡兔同笼、泳池放水排水、小明往返A地B地。。。掌握一种题型,就能立竿见影提高 5-10 分。然而,题型背后真正的知识点路径,孩子依然莫名所以。
培训班的师资其实一样鱼龙混杂:
Andy 回忆,有一次陪女儿上课,发现老师讲错了一道题,但老师和学生都浑然不觉,结果就是:大家愉快滴下课了!


退掉培训班,他决定亲自教娃
悬崖勒马,及时止损。
发现问题后,Andy 放下了自己的工作,给女儿退掉了培训班,全身心投入到为针对自家娃的教研计划中:
在他看来,孩子是否优秀,考量维度应该涵盖 6 个方面:
- 兴趣(上课是否很认真)
- 计算(快、准、巧)
- 审题(生活常识和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
- 过程(草稿纸、画图、列式、计算、验算)
- 思维(专项过程考试或1对1面试)
- 成绩(学校考试)
作为一个[大数据狂人],Andy 还做了一个事情:把小学到初中,9 个年级的数学教材,整理成了 1400 多个知识点,并统计了知识点的分布,如下图↓↓↓

而经过归类,这 1400 多个知识点,只是在以下 4 个维度 21 个方面由浅入深,有一套完整的知识谱系可循↓↓↓

然后,针对孩子的计算能力问题, Andy 用在微软练就的高超 EXCEL 手艺,制作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自动出题神器。
每次用电脑打开EXCEL,都会自动生成 100 道全新的计算练习题,打印在A4纸上就能做,还有正确答案可以对照批改:

再接着,担心熊孩子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靠,Andy 又为自家娃开发了数学闯关APP——星际数学历险:
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点,和自己多年来的奥数心得,融入在一整套星际探险的通关故事里:


最后,Andy 终于将技术宅的风范发挥到极致——他直接在直播平台给自家娃开课教学:


名气越来越响,越来越多人求他帮忙教娃
爸爸鸡,才是战斗机——在 Andy 这一番呕心沥血之下,先是女儿裸考进了民办初中,接着,儿子的成绩也慢慢窜升到班级前几名!
有个拿过奥数冠军,当过微软高管的爸爸,现在在网上教自己家娃,教得可厉害了!
这个消息,慢慢在爸妈圈里流行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