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死亡游戏Momo卷土重来?恐怖图片竟然来自日本雕像

新浪育儿
昨天,有一位忧心忡忡的妈妈给我发了一个链接,标题是:
家长小心!“Momo挑战”已侵入美国,发现孩子异常别大意!
这篇来自海外华人自媒体的文章说,有个叫“Momo挑战”的恐怖自杀游戏入侵国外网络,以小孩子为目标,说服孩子做出伤害自己或者自杀的行为。例如:一个五岁的英国女孩有天在家把头发剪了,说是Momo要求的,这个举动吓坏了她的妈妈。
作为一个从事了多年新闻报道的媒体人,遇到这种新闻,我的职业习惯就是去权威国外新闻网站求证。
我搜了美国两家最权威的报纸《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以及CNN的报道,发现——他们正在忙着集体辟谣。

《纽约时报》网络版3月2日发表了一篇题为《Momo和我们编造的一样真实——家长为孩子在网上看到的内容担惊受怕,应该吗?》

另一家老牌媒体《华盛顿邮报》的网络版3月1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Momo挑战”并不是儿童上网的病毒性危害,但它肯定是病毒式传播》。

同一天,CNN网站也撰文称:父母们,请不要对Momo挑战感到恐惧。
杰宝麻麻查阅了这几家权威媒体的报道,把Momo挑战的来龙去脉梳理如下。
早在2017年2月,一位英国家长匿名在Westhoughton镇的一个Facebook小组,发布了一个关于Momo挑战的警告:“今天放学接孩子时,我发现了一件让我非常震惊的事……老师要求和我谈话,她说我的孩子吓哭了另外三个孩子,告诉他们’Momo晚上会去他们的房间杀死他们’”。
这位家长建议,镇上其他家长提醒自己的孩子警惕网上的坏人。
这条消息很快引起了当地一家报纸的注意,并且刊登了报道,随后英国的几家全国性八卦媒体,例如《每日邮报》和《每日星报》也迅速跟进,大肆报道Momo挑战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说服参与者在摄像头前自杀。《每日星报》甚至发布了一条耸人听闻的标题:
自杀游戏袭击英国
杰宝麻麻插句话,《每日邮报》是一家臭名昭著的小报,造假的案例罄竹难书,以至于维基百科都禁止把它作为引用来源。
随着Momo在英国父母中引发恐慌,地方警察局纷纷发布Momo挑战的警告,连BBC这样的权威媒体也介入报道。
很快,Momo就越过大西洋,感染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家新闻台声称:Momo是“社交媒体上的最新趋势”。
而有129万粉丝的Instegram超级网红金·卡戴珊也分享了关于Momo挑战的消息,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卡戴珊的身份是社交名媛、演员、模特,也是图片社交网站Instegram上的大网红。
无论最初发布Momo挑战的匿名者的动机如何,他或者她成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Momo象超级病毒一样,在全世界的社交网络传播开来。
一些人在Facebook发布的帖子称,有人将恐怖的Momo图像和文字插入到给孩子看的YouTube视频中,这些视频本来是对儿童友好的,如儿童漫画和玩具评论。还有人声称,在“美国版微信”WhatsApp中,有未知联系人会发送恐怖的图片或者文字消息。
先高能预警下:这些所谓Momo图片通常是一个长相恐怖的娃娃。

杰宝麻麻码字到凌晨,看到这张图片确实有点头皮发麻,不知道会不会做噩梦。
但是,根据多家美国媒体的调查,这个Momo的原型实际上是日本特效公司Link Factory创作的一件雕像作品“Mother Bird”。

这件作品由艺术家Keisuke Aisawa为Link Factory公司创作,并在东京一家画廊展出过,关于它的最早照片拍摄于2016年。雕像整体看,并没有单看脸部特写那么可怕。
雕像演绎的形象是日本传说中的姑获鸟,由难产而死的妇女所变。
到目前为止,除了社交媒体上大量关于Momo的帖子,只有零星关于Momo伤害的报道。根据事实调查网站Snopes的数据,2018年,印度两名男孩的自杀死亡事件据报道与Momo有关。
此外,今年2月,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市一名妇女声称,她12岁的女儿在观看了Momo的视频后,打开了家里的燃气灶。而英国也有报道说,一些孩子的父母称,他们的孩子宣称要代表Momo实施暴力,其中最小的孩子只有5岁。
即使没有证据表明,这个令人不安的恶作剧在孩子中很流行,但世界各地的父母们都已经心急如焚,在社交网络上分享关于Momo的传言,或者给当地警局打电话求证真假。
社交媒体上关于Momo的讨论在去年8月达到峰值,随后一直在降温,但前几天,Momo突然又登上Google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版的热搜榜。
一个2年前的恶作剧为什么突然卷土重来?
《纽约杂志》的一篇文章写道:“有点奇怪,我们在2019年再次谈论Momo挑战。但考虑到互联网的运作方式,就不那么令人惊讶了。”
包括《纽约杂志》在内的多家美国媒体认为,Momo的病毒性传播背后,是世界各国的父母们对网络上无处不在的色情、暴力和欺诈信息的深刻担忧。
前面提到的事实调查网站Snopes.com的创始人David Mikkelson告诉CNN,虽然没有证据表面Momo值得家长担心,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社交媒体对Momo的大肆宣传,可能刺激一些不法分子真的利用Momo来伤害儿童。
一些美国媒体就此建议,家长应该监控孩子的上网行为,同时告诉孩子,如果在Youtube或者WhatsApp上看到有害的、威胁性信息,要及时告诉父母。
之前,我曾推送过一篇文章:我们有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却没有一个孩子能用的搜索,就表达了同样的忧虑。
大宝每次用iPad搜资料,我都提心吊胆,因为大量不良信息都和貌似正常的内容混杂在一起,让人防不胜防。
作为家长,我能做的就是限制大宝使用iPad,没有我们输入密码,他不能从苹果应用商店下载任何APP。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和阅读APP,使用iPad要经过我们同意。
但是,对于在网上搜索学习资料,我也不能时刻守在他身边,所以总担心有少儿不宜的广告或者图片潜藏在某个角落,会象老虎一样向孩子扑过去。
看来,对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全世界的父母都一样的提心吊胆。
参考资料:
https://www.nytimes.com/2019/03/02/style/momo-mania-hoax.html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technology/2019/03/01/momo-challenge-isnt-viral-danger-children-online-it-sure-is-viral/?noredirect=on&utm_term=。cf48584a9ce3
https://edition.cnn.com/2019/02/28/health/momo-challenge-youtube-trnd/index.html
文章源于公众号: 蜗牛与鲸鱼